戏曲名角“深扎”生活、“剧荟”江南

2018-09-29 03:21海风
上海采风月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长三角戏曲艺术家

海风

2018年8月9日的合肥市像一个大闷笼,一丝风也透不进来。在这酷暑难耐的下午,安徽大剧院的后台,来自上海的戏曲名角们正热火朝天地准备着晚上的演出。

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对于眼前的安徽大剧院,既熟悉又陌生。27年前,在1991年秋末冬初的时候,他曾来到这里演出。他依然记得,剧院后面有一条街,当时只是一条简单的走道,现在已经大变样。不过,现已78岁高龄的尚老师却变化不大,几小时后演出时唱起京剧《铡美案》“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选段,依然中气十足,神采飞扬。

在紧张的化妆、走台间隙,越剧表演艺术家钱惠丽不忘跟同行好友们合个影、叙个旧。“长三角地区的这些老朋友我们都很熟,但大家各忙各的,就连我们上海的一些演职人员平时也都是很难见到的,所以但凡有这种下基层、采风的机会,我都是很积极地参加,一边联络感情一边交流学习。”

黑色T恤加牛仔裤,脖子上挂着一副大耳机,一身休闲的京剧演员王珮瑜更多的时候是静静地坐在后台贵宾室里。时尚、个性的她,虽平时不太说“扎根人民”这样的词,但内心是很认同的,她坦言,小时候就是在票友群里长起来的。所以现在再有机会成为专业演员,回到群众当中,这样一个状态特别好。

什么样的演出活动让上述老中青三代戏曲名角如此青睐呢?这便是“东方之韵·剧荟江南”——长三角地区戏剧梅花奖、白玉兰奖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由四省(市)党委宣传部、四省(市)文联指导,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四省(市)剧协共同主办。此活动也是2018年6月20日“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在沪成立后的一次重要集结。

在2018年8月8日至16日,为期9天的主题实践中,尚长荣、蔡正仁、谷好好、唐元才、梁伟平、茅善玉、钱惠丽、方亚芬、章瑞虹、单仰萍、王珮瑜、沈昳丽、高博文、陈澄、李亦洁、韩再芬、李龙斌、黄新建、汪育殊、王锦文、谢群英等来自沪苏浙皖四地的梅花奖、白玉兰奖艺术家在安徽合肥、江苏南京、浙江宁波等地进行巡演,引发了观剧热潮,甚至有不少观众激动地用 “千载难逢”来形容。本刊记者受邀同行,在活动现场,见证了观众的热情,也倾听了艺术家们的感触与感悟——

“深扎”火热生活

为了8月9日晚的演出,上海沪剧院院长、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当天从上海赶到合肥,第二天一早又赶飞北京工作,虽然一路奔波很疲惫,但她不想错过这次四地艺术家的大聚会,同时她也有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上海的代表,与其他三地艺术家代表:李亦洁、谢群英、韩再芬,在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上一起宣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宣言。四位艺术家铿锵有力的宣言,代表了长三角地区全体“梅花奖”“白玉兰奖”获奖演员以及全体戏剧艺术家为人民抒怀、为人民放歌的心声。这是启动的宣言,更是出发的号角。“虽然宣言很简单,但是在宣言的同时,自己的灵魂也再一次被冲击,再次提醒自己: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茅善玉感慨道。

启动仪式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首演正式开始。京剧、昆曲、越剧、沪剧、淮剧、黄梅戏、评弹、徽剧、甬剧、梆子戏等不同剧种轮番登場,忽而激昂高亢,忽而吴侬软语,忽而清新优美,忽而粗犷豪放……沪苏浙皖四地“梅花奖”“白玉兰奖”获奖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一个多月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参加了在上海市文联文艺会堂举行的“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成立仪式,她告诉本刊记者,期待联盟成立后四地文艺界加快深度合作,“现在社会发展天下大同,各个剧种之间互相交流、借鉴的机会越来越多,有利于诞生出更多具有融合性的戏曲作品。”而此次在安徽大剧院的演出,她便与尚长荣先生合作演唱了京黄交响曲《中国红》,韵味醇厚的京剧与悠扬婉转的黄梅戏,交相辉映,把整台晚会推向高潮,完美落幕。

对于掌声,尚长荣已经非常熟悉,这次却感受到了一份特别,因为安徽大剧院1600个座位坐得满满当当的是护士、交警、环卫工人、科技教育工作者……“这次演出最受感动的是,观众都是第一线的工作者,都是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岗位上的工作者。”尚长荣感慨道,作为戏曲人,不能把演艺仅仅当做谋生手段,“有社会的担当、有事业的担当。我们的职责、义务就是把我们的好作品、正能量的作品,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的作品奉献给社会,奉献给战斗在第一线的国家精神践行者们。”

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全程参与了此次“深扎”主题实践活动,77岁高龄还跟着大部队频繁转场,吃得消吗?蔡老却“不服老”地自称为“70”后,坦言此次能参与活动,非常欣喜,因为还能继续上舞台。“只要身体还扛得住,我就会继续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演出之余,蔡老还不忘学习,“从总书记给牛犇同志的信里,我再一次感觉到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教导我们把为人民创作作为人生追求,在从艺做人方面要作出表率。”首演结束后的第二日上午,沪浙苏皖四地领导代表及“梅花奖”“白玉兰奖”获奖艺术家们召开座谈会,一起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写给牛犇同志的信,并从自身出发,结合长三角戏曲发展情况,畅谈了在新时代争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的感悟。

8月12日,长三角地区“双奖”艺术家们来到了南京,晚上演出7点半开始,剧场在下午3点半还安排了一场儿童剧,因此艺术家们争分夺秒,边化妆边走台。8月14日晚,“深扎”主题实践活动浙江站首场演出在天然舞台成功举行,“双奖”艺术家们出席百姓剧场落成仪式,与市民亲密互动。

“深扎”主题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在浙江宁波咸三村文化礼堂。这里条件很有限,没有化妆间、服装间,艺术家们便提前在宾馆里化妆。礼堂内现场的八百把椅子是从周边几个村借来的。没有空调,只有几台电扇在卖力地吹着,导演组提前采购了一些冰块,但依然压不住阵阵暑气,不一会穿着戏服的演员们便汗流浃背,可是看到那些热情的观众,艺术家们早忘了炎热。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唐元才给妻子发微信:“我们在一个农村礼堂演出,后台没有休息室,没有空调,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下农村演出的情形。”唐元才从艺四十多年来,经常下基层演出,甚至在长江发大水时,跟随团队冒着生命危险去慰问演出。在他看来,这是一种艺术价值,更是一种生命价值的实现。听到观众们的热烈的掌声,一切奔波劳累都是值得的。那一晚,在咸祥镇咸三村,梅花奖、白玉兰奖戏曲艺术家们与“草根剧团”同台亮相,切磋交流,奉上一首首经典唱段,台下观众的叫好声、掌声此起彼伏。

九天巡演,上午采风调研、下午走台彩排、夜间演出,酷暑难耐、马不停蹄成为了艺术家们的日常,但艺术家们却毫无怨言,带着极大的热情“深扎”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他们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深扎”历来是文艺工作者努力的课题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两句口号非常响亮,但是仔细一想,这两句历来就是文艺工作者努力的课题、目标。

“过去我们介绍淮剧,第一句就是:淮剧是劳动人民的剧种。淮剧一直为产业工人、码头工人等服务。现在我们不太讲‘劳动人民这个词了,但是我们还是以人民为创作导向的。”上海淮剧团艺术总监、国家一级演员梁伟平说。

“我觉得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我们学戏的时候,老师们就不断教导我们,沪剧这个剧种来自于民间,题材也是关注当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以小见大,”茅善玉说,“所以深入生活、去采风、到基层去演出,这已经是沪剧的优良传统,也变成了我们自身的一种习惯。”

中华戏曲源远流长,各地剧种竞相绽放,而各剧种的形成发展与地域文化关系密切。此次巡演,面对不同地域的观众,包括从没听过其他剧种的观众,能赢得喜欢、引发共鸣吗?

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胡璇向本刊记者坦言,起初有些担心,“很多基层的、战斗在第一线的老百姓,可能不大喜欢看戏,但真的送戏上门,与他们面对面时,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们的掌声有多热烈。“观众还是喜欢戏曲的,这一下子就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这次活动对我们也是一种教育、提升。我们还是要更主动,多贴近老百姓。”

“这次演出,我一出场,就能感受到观众所报以的热情掌声,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质朴气息。我被他们感染了!场下很多观众是不了解戏曲的,但他們肯定是热爱生活的,我产生了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我不是来表演的,我是和大家在一起联欢,这是一场 Party。”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沈昳丽有些兴奋地说道。上海沪剧院青年演员洪豆豆注意到了观众们的需求,细心观察了宁波第一站的观众反响后,改在咸三村加唱《燕燕做媒》,“轻松愉悦,更适合基层观众口味。”

活动期间,沪苏浙皖四地“双奖”艺术家们所到之处,都赢得了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每站演出,还有不少从扬州、杭州、武汉等各地赶来的戏迷,其中不乏90后、00后,他们对梅花奖、白玉兰奖艺术家如数家珍,此次除了见偶像外,也希望能多了解其他丰富的戏曲类型。

不光是观众们兴奋,青年演员们也兴奋地表示见到了前辈偶像。上海昆剧团青年演员卫立直言,这是有生以来最艰苦的演出,但他觉得和前辈们一块吃盒饭、在大冰块前乘凉受益良多,“‘深扎这一路上跟各位老师一块生活,一块演出受益匪浅。在学校里或者在剧团里,我们只跟着恩师蔡老师学习,很少有机会跟他一起生活。从生活当中,他言传身教地教会了我们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比方说他会说起他以前的经历,然后说起他以前碰到困难是如何去解决的,这些是我平时在团里很少有机会可以学到的。”

“国宝级艺术家们尚长荣、蔡正仁老师他们在舞台上的精彩展现,让我们感受到的不光是他们艺术的感染力,而且是他们一直到现在在做传帮带的过程中,每一次在各个场合上演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这对我们后辈来说是一个触动。”江苏省淮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陈澄说道。沈昳丽也有类似的感受,“老艺术家引领着中青年艺术家,让大家都很有感触。我正好处在中间段,一方面要继承老艺术家的精神,一方面也要给身后的青年演员们做好榜样。”

一路巡演,一路收获;一路走访,一路感悟

此次主题实践活动也安排了不少调研活动,譬如;在安徽博物院,感受安徽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在泾县参观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从工人师傅一丝不苟的劳动中,感知一张宣纸诞生过程;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从革命先烈的遗物中,感受他们为国家民族抛洒热血的伟大情怀;在“江南第一藏书楼”——宁波天一阁,身临其境地体验江南文化的深厚底蕴……艺术家们用心体验着历史、当下与未来,颇受启发。

在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上海评弹演员陆锦花意外发现了一本书页泛黄的革命题材小说《在他们的青春岁月里》,作者是上海评弹团老编剧程志达,倍感亲切。浙江省宁波市甬剧研究传习中心主任、国家一级演员王锦文观看纪念馆中的革命遗物后,深切体会到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文艺工作者只有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获得真实感受,才能创作有血有肉的作品,塑造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洪豆豆也表示,通过调研对红色经典有了不一样的体会:“以前演出主要靠想象、看前辈的演出揣摩,走一走红军走过的路,有了更多实际感受,演出时也能投入更多真情。”

不止于文化领域,此次“深扎”主题实践活动,艺术家们也体验了其他行业领域的发展变化。

8月9日上午,在科大讯飞公司有限公司报告厅,蔡正仁老师上台,念了一段昆曲独特的中州韵,不过目标观众却很特别,是科大讯飞最前沿语音合成产品。无论普通话还是苏州话,“机器”都聪明地辨别了出来,蔡老师一时兴起,“调皮”地来了一段念白,这下“机器”完全懵了,看来发展飞速的人工智能还是跟不上充满创意的艺术。这天上午,参加主题实践活动的上海艺术家们去科大讯飞参观调研,工作人员在现场讲解并演示科大讯飞最前沿的人工技术产品。虽然蔡老“戏弄”了一下“人工智能”,但他也对科技发展之飞速表示了惊叹。由此他感慨道:“我们文艺界做了大量的工作,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我觉得我们做得还很不够,比起其他行业,还有很多落后的方面。所以我们还是要继续努力。”

8月12日上午,长三角地区“双奖”艺术家一行来到南京江北新区和盘城现代农业示范区,了解新区在产业孵化、大数据产业发展、城市规划设计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一睹国家级新区的风采。

“这种调研活动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学习当地最前沿的企业,最前沿的文化,了解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王珮瑜说道,“这些调研活动看上去跟演出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是对艺术家来讲,就是踏踏实实地进行一系列学习,对艺术创作都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连日来,艺术家们行走在路上,通过交流的方式扎根生活,走乡村,踏田头,也到城市发展前沿,感受这块江南土地上人民的热情、真情,感受着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创新文化,从中不断汲取素材和灵感,并储备为日后创作的一种动力和依据。

“上海文艺工作者身处都市,更要积极深入农村、山区、学校、工厂等基层单位,为文艺创作积累素材,这样孕育的作品才是有灵魂的。这方面江苏、浙江、安徽都有很多值得我们上海同行学习的经验。”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说。

文艺大合唱,联动长三角

“我们剧团已经近七十年没有来安徽合肥演出过了。”梁伟平感慨道,“其实从地理上、文化渊源上,上海与安徽还是很近的,特别是淮剧,最早是受徽剧的影响才形成这个剧种。过去老艺人说徽剧是我们淮剧的父亲,所以这次主题实践活动对我来说也是个寻根之旅,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来安徽演出。”上海越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章瑞虹表示:“越剧的诞生地是嵊州,曾经我们越剧从嵊州走出来时,宁波是一个码头,从宁波向周边地区辐射,在上海繁荣发展,逐渐成为全国第二大剧种。你要让大家接受一个剧种,它必须从码头出来。宁波有很广泛的一个越剧的观众基础,这次演出有一种回娘家的感觉。”王珮瑜认为,长三角是戏曲的重要发源地,也是蓬勃发展的土壤。所以今天戲曲工作者围绕着长三角进行艺术推广传播,本身就具有一种追溯过去、展望未来的意义。

一路上,有艺术家在寻根,也有艺术家在推广。浙江婺剧团青年演员楼胜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把金华的婺剧推广给其他地方的戏迷,让他们喜欢让他们了解。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建立后,希望这样的活动更多一些。高博文说,走过南京来到宁波,通过长三角地区地方性剧种之间联动,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江南文化,弘扬地方剧种的魅力,来拓宽观众面。好东西必须出去吆喝!

长三角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脉相连,但近年来艺术方面的交流还有待加强。由此,2018年6月20日,“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在沪成立,意在打通彼此联结的通道,通过实现文艺资源共享、文艺平台共建、文艺合作共赢,努力构建长三角“文化大码头”。

在“深扎”主题座谈会上,江苏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刘旭东为如此多顶级艺术家汇聚合肥而感叹,“‘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有了一个漂亮开场。” 安徽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蒋建国在座谈会上代表安徽戏曲界向艺术家们发出邀请,多到安徽看看,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一起交流、探讨与学习。“无论是艺术创作、院团管理还是深化改革,都希望彼此之间能够相互影响,互通有无、抱团取暖。”谷好好指出:此番中心旗下的京、昆、沪、越、淮、评弹等院团的艺术家们深入长三角,这是对去年‘深扎活动的延续,更是对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加强戏曲交流合作,让艺术家不断走近人民群众的有益实践。“这次‘深扎,我们希望多多学习各个兄弟省份如何扎根群众,让戏曲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同时她透露,今年还特别策划在上海举办“东方之韵·梨园武萃”——长三角中青年武戏演员展演,希望以实际行动振兴武戏,加速培养人才。因此谷好好也代表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向其他省市艺术家发出热忱邀请。

活动期间,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尤存专程致电对活动表示祝贺,并表达了对进一步推动长三角文艺联盟的期望:一是长三角文艺联盟要与长三角联动发展大格局形成大合唱;二是在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的大平台上,形成需求新格局、供给新格局、服务新格局;三是打造江南文化品牌,在世界文化舞台上,提升中国文化传播的能级和竞争力。

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上海市文广局原艺术总监吴孝明表示,长三角这次文化联动,是整个长三角联动方面的一个先行者,四地联动首先要文化联动。“这次演出中,从观众的掌声中完全能听得出广大群众对戏曲的盼望。所以在坚持传承传统的同时,我们一定要很好地去创新,去吸引未来的观众和市场。”

在各方合力下,长三角各地交流定愈加频繁,而在这个过程中,文化领域以及文艺工作者也被寄予更多期待。在“深扎”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上,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作为主办方代表致辞,其中他指出:江南文化刚柔并济、务实诚信、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与时俱进、传承创新,各个艺术门类群星璀璨、人才辈出,创作了大量经典佳作,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当前,四地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着力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其中文化合作交流不可或缺,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

猜你喜欢
长三角戏曲艺术家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2014年8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4年七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