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海蓉
大众文化发展至今,已经完全脱离了原来的纯文学的概念。现在的大众文化,借由目前新媒体的发展,已经由各种各样完全不同的内容组成,而粉丝文化,则是大众文化里最具特色的版块之一。
值得说明的是,粉丝文化不等于无脑的追星行为,本文的偶像也不只是指明星。粉丝文化之所以能够在大众文化中异军突起,除了市场资本的运作之外,新媒体无疑是最大的助力。试想在古代社会,如果说古人想要追偶像,他除了能够千里寄云书,略表思慕还能做什么。就是放在电子传播时代,如果人们想要追星,也是要历经千难万难,那时候的追星基本都是单箭头,粉丝组织松散,除了粉丝在心里默默想念,什么也不能做,所以那个时候也是没有粉丝文化的。而网络时代的到来,追星行为变成了双箭头。庞大而有纪律的的粉丝组织,不仅让粉丝能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偶像,偶像也能从粉丝组织的各个活动中了解到粉丝,更重要的是,新媒体带来的讯息交流便捷快速,能够迅速在粉丝中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粉丝文化由此诞生并且发展迅速。
麦克卢汉曾说一种重要的媒介,会引起社会模式的重组。粉丝是由各个阶级各个行业因为某个人或者某种特殊的文化符号而聚集在一起的,他们之间的组合在互联网上形成了一种新型部落。在粉丝文化中,形成了一种共名状态,而各式各样的新媒体无疑是这种共名状态的支撑。
比如微博。微博是现在年轻人最喜欢和最多下载的新媒体之一,也是粉丝文化的主要诞生地之一。如果把微博比作是一张地图,那么各个组织的粉丝团体则是一个个国家,面积有大有小,内涵也差异显著。但就整体来说,灵魂是一致的。粉丝在微博里发出同一种声音,而且决不允许有相左的声音出现。为什么会在粉丝圈里出现共名状态呢,这就要从弗洛依德的理论解释。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结构是由本我,自我,超我结合组成。本我即原始的人格,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和冲动,它是心理能量之源,按快乐原则行事,不理会社会道德等外在的行为规范,其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生存和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察觉。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和记忆到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的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于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以追求社会标准中的完美,超我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当一位新粉丝身处粉丝圈时,周围的声音会对其进行无意识的重复的劝说,俗称“洗脑”。久而久之,话语就会高度的统一。这种劝说其实是粉丝在本我和自我作用之下而形成的外化。在微博上,由于其匿名性,粉丝大多数行为都是遵从自己内心的无意识,追求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某种感情或者寄托现实中的某种感情。不同现实生活中,网络时代的这种匿名性会大大的激发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难以压制本我,所以经常会爆出粉丝别车,粉丝偷拍甚至粉丝直接跟踪到偶像住所的种种新闻。这也是粉丝文化共名状态所导致的,一旦粉丝脱离了这个群体,共名状态消失,粉丝则又恢复到未追星前的比较理智的状态。
新媒体的发展更是加重了这一文化的共名状态。因为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的可复制性增强,对人的劝说功能增强。资本正是看中了新媒体和粉丝共名的特点,看到了粉丝文化背后隐藏的巨大商机,才大肆使用现在用各种大数据分析出来的流量偶像作为其产品的代言人,在新媒体平台上重复发布信息,吸引大众购买。
新媒体促进了粉丝文化的发展,反过来粉丝文化也促进了新媒体的進步。有要求才会有市场,正因为粉丝文化的蓬勃发展,许多官方媒体都纷纷注册了小程序,或者开发专属APP,吸引流量,抢占市场。这也是一种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