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占宇
【摘 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关键词】发展理念;创新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确立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这些都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了紧迫要求。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没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家不可能是现代化国家。人类社会迄今已经历三次比较大的现代化浪潮,西欧、北美各国以及日本等国家抓住机遇,相继实现了现代化转型,成为发达国家。从这些国家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经济体系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最重要的支撑。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作出“三步走”的战略安排,提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作出了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二)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客观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发展中的各种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关键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这要求我们扎实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通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仅能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更好满足人民经济方面的需要,也能为更好地满足人民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需要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三)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这一“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如果转得快、转得好,就能顺利完成工业化进而实现现代化,反之则会阻碍现代化进程。从我国现实经济基础看,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已经有了良好条件。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
(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贯彻新发展理念
1.现代化经济体系,一定是一个具有创新力的体系。通过创新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确保现代产业在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努力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强国、智慧社会,无疑是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相一致的。
2.现代化的经济体系,一定是一个协调平衡的经济体系。这既包括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也包括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协调各区域生产要素配置,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的有效流动,化解资源配置在地区间不平衡、不协调的结构性矛盾,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区域布局的基本内容。十九大报告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分中,首先强调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3.现代化经济体系,一定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体系。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既把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又把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然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方面建设的主体是人民,也就是建设依靠人民。十九大报告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另一方面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的是增加人民福祉,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也就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了人民。
三、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着力实现更多的技术红利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一方面,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要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型国家是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主要表现为: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较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我国产业和产品创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着力于广泛增进社会公平
(一)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要继续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现东西南北中经济联动。要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中国是一个大国,各地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各异,区域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在落实区域协调发展的最新战略部署,协同实施国家各项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不断开创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