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权力关进笼子里,只是一个形象化的比喻,其实就是指权力应当在阳光下运行,必须受到制度的约束,以确保公共权力的良性运行,防止出现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对国有企业来说,中石化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早在2010年就将制度标准化、信息化工作作为塑造中国石化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深化精细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和基础保障。逐步建成了流程高效、职责清晰、务实管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建设体系,即是是企业管理的基石、员工行动的指南,更是企业降低“风险”、坚持“勤政”、促进“发展”的重要支撑。
笔者结合本企业工作实际,根据中石化业务流程、岗位职责、规章制度“三位一体”制度管理机制的总体思路,积极探索制度管理“四严”工作法,通过严格制度编制质量、严格制度宣贯培训、严格制度执行检查、严格制度评估优化,推进制度从“起草、预审、会签、审核、签发、宣贯、执行、监督检查、评估、优化”等工作节点的紧密衔接,并将制度管理“四严”工作法贯穿于制度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整个过程,成为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助推力。
一、严格把控“三关”,确保制度编制质量
从源头严把制度立项、起草、审核“三关”。通过建立制度“五四三”模式,增加了制度编制的规范性、严谨性、合法性和透明度,从源头上杜绝问题制度的产生。
(一)强化“五项梳理”,严把制度立项关
一是梳理上位制度,将上位制度明确需承接的下位制度作为立项依据;二是梳理制度诊断评估结果,将诊断评估需修订的制度作为立项依据;三是梳理新业务,将需要进行制度化管理的新业务作为立项依据;四是梳理业务流程,在开展业务流程梳理过程中,将与生产经营管理业务流程不匹配的制度作为立项依据,五是梳理职能职责,将随着职能职责调整的制度作为立项依据。通过强化“五项梳理”确立立项依据,严把制度立项关,同时在立项时,我们尽量合并同一业务下的制度,精简制度数量,有效确保制度计划立项的准确定位、科学合理和制度的存量优化。
(二)推行“四项确保”,严把制度起草关
起草是制度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关系制度“含金量”的核心环节。主办部门起草制度时,首先要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实际情况,通过推行“四项确保”,严把制度起草关。一是确保制度模板化,要求进入起草环节的立项计划,需根据中石化统一的标准化模板和《制度用语指引》进行规范;二是确保责任界定清晰化,要求根据业务开展情况,编制《业务职责分工表》;三是确保制度流程化,要求每件制度需配套绘制《流程图》;四是确保监督检查机制化,要求明确监督检查主体、对象、方式和内容等,让执行单位将监督检查内容融入日常工作开展中,做到事前控制。
(三)规范“三项程序”,严把制度审查关
一是规范线下预审程序,要求制度主办部门在制度草案形成后需先提交制度归口管理部门预审,重点根据集团公司标准化模板要求对制度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及合法性、管理责任的界定及监督检查条款的明确等情况进行审查;二是规范征求意见程序,审查制度草案是否采取书面文件或上会讨论等方式征求相关部门和执行单位意见,对涉及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追究、职工利益等“三重一大”的重要制度,审查是否通过总经理办公会集体决策或履行职代会民主程序;三是规范线上审核程序,重点审查制度责任部门意见的修改完善落实情况和制度在线编辑过程中的“上位制度、涉及制度、废止制度”等在系统中的关联对接情况,确保制度关联到位、修改到位、规范到位。
二、严格制度宣贯培训,推动制度落地
制度宣贯工作是影响制度执行力的主要因素。对于已发布的制度根据《制度宣贯指引》,通过网络传阅、远程培训、内部报刊、会议研讨、制作APP学习材料等形式组织实施宣贯。对关键环节进行控制,促进宣贯工作机制化、规范化开展,确保制度應知尽知。着力解决制度“重制发、轻宣贯”的问题,为制度执行落地打好基础。
依托制度管理信息系统,实时跟踪制度宣贯情况。对宣贯组织不到位、宣贯进度严重滞后的单位进行通报,提醒督促制度主办部门确保制度宣贯的时效性。
三、严格制度执行检查,确保制度权威
(一)推行“三结合”方式,强化制度检查
全面推行制度检查“三结合”方式(即:专业检查和岗位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强化制度监督检查,加大监督检查频次,通过结合生产经营实际,检查深挖问题根源,从源头采集制度执行存在的关键问题,切实增强制度刚性执行力,确保制度的权威,有效提升制度管理水平。
(二)建立制度奖惩机制,提升制度执行力
一是建立执行制度奖励机制。将制度执行融入局、分公司安全诊断、劳动竞赛、技能大赛等各项专业比赛中,让制度与生产管理实际紧密结合,融会贯通,并根据比赛结果给予一定的物资、精神奖励,以赛促学、以赛促用,切实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升制度的使用率和融合度,让制度成为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提升的助推力。
二是建立违反制度处罚机制。在制度检查过程中,对岗位责任不落实和违反制度操作流程的单位或个人,坚决追究责任,自上而下层层问责,加大处罚力度,强化制度执行落地,确保了制度的严肃性,树立了“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执行人人有责、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管理理念。
四、严格制度评估优化,促进制度科学合理
实施制度运行评估优化工作常态化管理,是检验制度运行效果和建立制度持续改进长效机制的重要保障。根据《制度评估细则》,通过构建评估模型和6项指标体系,建立量化评价方法,由执行单位对制度进行评价打分,依托信息系统形成多维度的评估结果,为相关部门针对性地优化完善制度提供依据。
在开展制度评估优化工作中,将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评估”的原则,推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评估理念,采用“一清理、二诊断、三立项、四跟踪”的推进方式确保业务制度的对应识别、评估和优化完善工作。
一清理:以现有制度为基础、以上位制度为对象,通过对现有制度的全面识别,明确制度评估范围和评估主办部门。结合单位部门职能职责和业务开展情况,建立以主体责任部门牵头,相关责任部门配合的评估优化责任体系。
二诊断:制度主办部门通过自行诊断和征求执行单位意见的方式开展制度评估工作,在自行诊断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剖析问题存在原因,集中意见后确立该件制度是否“保留或修订或废止”。同时对接上位制度,查找承接制度缺口。
三立项:对于评估诊断出需修订的制度和需承接制度缺口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完成时间节点,进行计划发布并系统立项。
四跟踪:按照制度起草的“四项确保”(确保制度模板化、确保责任界定清晰化、确保制度流程化、确保监督检查机制化)和审核环节的“三项程序”(规范线下预审程序、规范征求意见程序、规范线上审核程序)跟踪督导计划的优化完成情况,确保制度规范合理、相互支撑、衔接有序和务实管用。
五、结束语
制度建设没有终点,永远走在路上,制度管理“四严”工作法将在国有企业制度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不断深化和演变,逐步建成流程高效、职责清晰、条款简明的管理制度体系,最终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为国有企业建章立制、强本固基、提质增效、降本减费及天然气大发展提供基础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