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宇菲
摘要:文化大融合的今天,不同的文化冲击着每一个人的思绪。因为文化的交融,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工笔画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视觉文化的不断发展,也逐渐渗透入绘画领域,画面的形式感就是绘画中的视觉文化的传播点。“不特推陈出新,饶有别致”画者们看重绘画中的用笔和画面的节奏,对巧亦别致,立意明确,形式感突出的讨论也是一直就在持续,热度不减。
关键词:传统工笔画;形式感;气韵神动;画面节奏感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3-0173-01
近些年来,中国画的发展更趋多元,工笔画的创新与创作手法也是日新月异,其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也引起了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工笔花鸟唐代形成,五代成熟,宋代兴盛。由“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直至宋代富贵繁复的文化气息。后来崔白、赵昌提倡的写生之风改变了以富贵刻板为主的画风,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更是到达到了艺术的鼎盛的时期。苏轼,文同等文人成为以后元、明、清文人画发展的先锋,并且一直影响到当今。“吴门画派”“青藤白阳”的发展使花鸟的创作上开启了大写意之先锋,书写胸中义气,绘画形式也一改之前的富丽华贵成为纵逸洒脱。
如今,花鸟画的发展是当代绘画发展一个高度,工笔花鸟画这一画种在以创新与变革的形式相继复苏。吸取了宋代花鸟画的精髓,当代花鸟画正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示在众人面前,采用鲜明的立意在绘画中表现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了解,影射出当今社会的系列现象。画面的构图和形式感是当今画家所注重的内容,形式感的表现往往会使作品有更强烈的审美趋向,宏大的形式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倪瓒所说“逸笔草草,不求形似”是重神的理论说法,就是通过对所画对象的观察,进行适当的夸张和放大表达作者本人对该事物的认识与理解,没有拘泥于对事物形态原原本本的刻画,通过对观察对象的夸张变形,将其神放大,来力求对世界万物的韵致表现的把握,从而使画面更有表现力。
“六法精论,万古不移,然而骨法用笔以下五者可学,如其气韵,必在生知,故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图画见闻志-论气韵非师》)绘画是要强调气韵生动,郭若虚重视气韵,他把气韵生动是区分作品是否匠气的标志。气韵生动并不是熟练技巧可得,也不是常年积累可获,而是“必在生知”。
在《秋韵》系列中我了解到新颖的饱满式构图,形式感突出的韵味。画面以豆荚为点,枝干为线,点线面结合形成网状,疏密得当,错落有致,恰到好处。《秋韵》运用积水积色的方式,表现了有独特韵味的秋日硕果累累之感,透过网状的豆荚之下有若隐若现的群鸡,以分染的手法来表现翎毛,笔触柔和。相比群鸡上方的豆荚撞水撞色的豪放处理的更虚无缥缈一些,使画面又多了一份趣味和意境。通过对《秋韵》的细细品读,就会发现,这幅作品并没有对自然之物如实描写,而是通过此种星星点点但错落虚实有致的形式感的美,表达对大自然的深情之感。所注重的不只有绘画的结构和形式感,还有绘画背后的精神和韵味,以及对传统绘画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其实细品《苏百钧花鸟画稿精选》中就可发现,每张稿件都构图新奇,用笔线条优美,笔力深厚,勾勒的线稿都像是赋予了木本植物以灵性,有了思想。动物植物交响呼应,画面充斥着满满的灵动感,和一种摄人心魂的“势”。《鸟巢系列之松鹤图》是第十一届美国美展评委作品,作品中,縱垂的松枝和昂首的白鹤交相呼应,使画面联系起来,以花鸟来寓意和抒情,赋予作品以“势”的美感。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谢赫提出的六法,是美术绘画和理论的一项新贡献,也是对前代美术的继承和发展。在如今,画面形式中强调处理好画面的构图疏密关系,做到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但是,过度的重视形式,只会造成画面的空洞。颜色的多元化,拓展了工笔色彩的表现力,以更有冲击力的色彩形式,创作出更适合当代人们审美地作品。这些新新材料、工具和技法在很大程度上会削弱中国传统工笔画所特有的韵味与精神状态。与相隔千年之远的宋代花鸟画相比,在构图和表现形式与手法中现代工笔花鸟画有了很大的转变和发展,其中构图更注重形式感,色彩极具装饰性,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为现代工笔花鸟画拓展了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增强了工笔花鸟画的张力。然而,意境才是重中之重,是把握创作标准,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特征。
从古至今,传统绘画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绘画形式感的表达方式和鲜明的立意表现也是一直吸引我们所关注的方向。近些年来,更是将传统中国绘画与当今的文化狂潮结合起来,形成一系列现代感的画作,这种画潮的形成拓宽了绘画领域与创造方式,更是延伸了我们学生求学之路上的思维拓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绘画的创作终其根本还是要从基础做起,锤炼笔墨,提升品格和觉悟,从知识中不断地积累,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