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军 任连柱
摘要:由于现代大学生的业余时间较多,造成了熬夜、久坐的不良习惯,因此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是高等院校的核心内容之一。体育教育就大学生的作息时间絮乱、熬夜玩游戏、不锻炼等提供了良好的改良措施。因此,体育教育的培养是对于大学生健康本质的重视,在加强运动的同时,传授体育理论知识是技术培养、体育能力培养也是对学生进取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教育;能力培养
引言:
随着大学生的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科学、健康的身体素质、精神需求的培养也需要同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因此学生在各方面能力的拓展需要同身体健康和谐发展,重视自身身体素质的培养、身心的健康,也要求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不断完善和其他文化课程协同发展的精神理念。
一、体育能力的描述
体育能力是对体育教学理念的深入,使学生教学过程中掌握在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技能有多方面的拓展学习,并使学生在学校或踏入社会中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性格年龄选择适合自身要求的锻炼内容[1]。以科学的锻炼方法来对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于体育技术上的健康发展。
二、大学生体能存在的问题
(一)自身不重视锻炼意识
首先,对自我认知过高,认为年轻气盛。这主要体现在对于自身的健康理解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认为瘦才是美的本质,并非是锻炼。另外,本质上认为肌肉萎缩、体质变差、记忆力不足与体育锻炼无关。其次,是由于大学生的业余时间过多造成的时间分配不均匀,忽略了锻炼本身,降低了锻炼积极性,从而使个人变得更加懒散。
(二)机械化的教学
绝大多数的高等院校只重视与专业课程的培养,轻视了体育教育的培养。即使将体育课程作为必修教学课程,对于相关课程内容也局限于形式上的介绍,使体育的教学在功能方面过于机械化。由于学生个体性差异特点导致学生的爱好不同,而体育课程上课过于形式化,教师以学生接受形式化锻炼方式为主体,长久被动机械化的训练会使学生永久丧失体育教学的兴趣。
(三)教学敷衍了事
大学体育课堂教学中都是以教师灌输基本锻炼方法为主体,在教学方法上缺乏课程本身的需求,教学内容单一化限制了学习思想多样性。根本原因是由于教师仅单一的从完成准备环节为主,导致教学质量不达标,从而显得教学质量过低。
(四)不良的教学空间
大学体育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在体育馆内进行,但是很多高校对于没有合理的购进教学设备,导致教学场地过于狭小[2]。大多情况下会有很多体育项目课程同时开课,占满了馆内空间,对于训练远远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学生要求。
三、培养体育能力就大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作用
(一)改善身体素质
现代大学生普遍身体素质不高,但是在校学生的学习压力极大并且很多方面需要大学生对社会活动保持活力的状态。因此就大量精力、体力的损耗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的支撑,甚至有些学生因为身体素质的缺失、身体机能的缺失导致学业不能正常进行。
身体健康、精神面貌、社会面貌的要求對于学生身体素质本质上有着较高的要求[3]。具体来说大学生的求职压力较大、社会经历不充分而不乏受到招聘单位人员的闭门羹,强大的精神压力必须就身体素质的支撑保障。因此在进行体育能力的培养应不局限于形式,在教学活动中引入篮球比赛、足球比赛、体育活动等在日常体育锻炼中充分完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身体机动性,为强大的社会压力、学习压力打下坚实基础。
(二)多元化能力的培养
创新化的教学内容需要就不同专业的学生安排不同项目的体育项目开展进行。在教学形式上本着就新颖的体育项目为核心,引入不同的体育项目来吸引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从而引发学生于体育学科的动力和多元化专业素养的培养。从针对性的角度上分配至各个专业,满足不同专业发展道路的需求,通过技能的讲解与教师自身实践操作过程,使学生对于本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方向更加清晰,以明确自身的前进道路。
另外,在教学设施上也需要对项目本身做出高标准的要求,如从学生的个性上满足对于教学理念的要求。具体专业具体分组,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可以开展篮球的体育项目活动。由于电子专业对于学生机动性、动手能力的要求素质非常高,且专业的男性比例通常偏高,可以在体育课的选择中引入篮球项目。
具体实施办法就是引入篮球教练员对本专业学生进项实际演示观摩,引导学生分析篮球教学中的表象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对篮球的技能、技巧进行深入实验性剖析,从实际教学理念中引导学生的感官思维、大脑思维。实际观摩后对学生的观摩心得进行相应总结,并要求学生在实际篮球操作过程中将演练的技巧方面的展现[4]。在实际操作结束后教师应给与学生相应的问题解决需求,特别是对实施过程好的部分予以肯定。
(三)促进身心健康
有氧运动的进行能大大缓解人类对于环境的不适应和紧张情绪等不良心理. 长期保持体育运动,能满足大学生就面对困难挫折时所应具有的抗打击力,对于大学生乐观的人生观、强烈社会责任感也有着正面的影响力。并且,长期锻炼可以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一定的影响力,也能加强大学生对艰苦的工作氛围的适应能力。对于大学生本身来说,也是一项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结束语
学校应重视对于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也应重视对学生运动能力,身心健康,自我价值观的培养。另外,在体育教学中,应摒弃呆板的教学氛围,将合理、积极的体育项目引入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氛围也有着正面意义。
参考文献:
[1]练碧贞,王新龙,李辉.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方向毕业生教学能力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5):92-97.
[2]张丹.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7):73-74.
[3]王艳红.高校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研究[J].社科纵横,2016,31(5):148-150.
[4]朱艳梅.浅谈大专体育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4(4):33-33.
作者简介:范军,男,1977.11,江苏常熟人,硕士研究生,单位:空军航空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航空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