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道情的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2018-09-28 10:24王卿蕾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高安道情艺人

王卿蕾

摘要:高安道情是江西省宜春地区高安市的一种汉族说唱艺术,用高安方言演唱,颇具地方特色。它源于民间盲艺人走街串巷行乞时所唱的渔鼓。2018年1月,笔者有幸采访到了高安道情传承人金世凤老人,了解到高安道情在传承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高安道情;现状

中图分类号:J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0-0125-02

一、追根溯源

江西省宜春地区的高安市,至今还流传着“道情”这种古老的说唱艺术。高安市位于赣中地区,距离江西省会南昌约60公里,自古就有“江右上县?之称,是我国最早研究北曲曲韵和著有北曲音乐论著《中原音韵》的元代散曲作家周德清的故乡。高安道情犹如一株幽兰在历史的深涧中持续散发着脉脉清香。

元代江西人邓学可的一首散曲《滚绣球》中唱到:“千家饭是可周,百结衣不害羞,问甚么破设设歇着皮肉,傲人间伯子公侯,闲遥遥唱些道情……咱这渔鼓简子,便是行头。”由此可见,高安道情在元代时期就已流行。

高安道情产生于何时?据老艺人口述,唐代末年战乱不断,高安一带民不聊生,普通人生活都是颠沛流离,盲人更是苦不堪言。传说观音菩萨体谅盲人艰辛,引导盲人模仿“铁拐李”拄拐讨生活,走出家门走街串巷,用渔鼓伴奏演唱来卖艺换取吃食,后众盲人皆效仿之。高安道情便是在盲艺人们的辛酸泣诉中产生的。因伴奏乐器为“渔鼓”,因此当时的高安道情又叫渔鼓道情。渔鼓道情没有伴奏音乐,艺人边拍击渔鼓为节奏边说唱,说唱内容短小,以《劝世文》为主。

清朝道光年间,高安道情伴奏乐器由渔鼓改为箱琴,另用木鱼击节,用惊堂木渲染气氛,说唱内容由单独的小曲目发展为民间故事和传说。演唱形式由立唱、游唱演变为坐唱——坐堂入室,当时称为“坐堂戏”。“打发徒弟下上去(嘞),要挂清明(嘞)。别人走了还有(哇)徒弟三保在花园(呐)……清光绪年问,高安道情所使用的伴奏乐器吸收了戏曲中的乐器,除了箱琴之外,还增加了鼓、钹、镲、锣等打击乐器,还有唢呐、竹笛、琵琶、三弦等。

民国初期,高安道情日渐兴盛,艺人也逐渐增多,于是“行会”应运而生。当时,高安道情形成了四个行会:分别是合庆会、车娘会、竹步会、路前会。行会供奉吕洞宾和韩湘子为祖师,在每年的三月举行一次祭拜祖师的活动。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高安道情词作家,号称“瑞州三元”的三人对高安道情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们是状元鲁五、榜眼罗脐、探花晏云。这使得演唱曲目得到了充分发展。历经几代艺人的提炼改革,高安道情逐渐形成了韵味独特的腔调。

到了清末,高安道情形成了“南路”和“北路”两大派,它们的唱腔极为相似,均以太平调为主。但唱词方面则是“南路”唱文词,“北路”唱話文。民国初期,历经几代艺人的改进,高安道情的声腔有了板式。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高安道情逐渐形成了一种演唱习俗:“正月二月唱新年,三月四月走坛前,五月六月唱端阳,七月八月榨坊麻坊,九月十月赶庙会,十一十二唱喜场。”当时的道情艺人社会地位比木匠、泥瓦匠还要高。东家请艺人演出需下请帖,技艺精湛的艺人师傅,东家还要用轿子接送。通常一个地方要唱上十天或半个月,也有唱三、五个月的,最长的竟唱到了八个月。

艺人演唱时,分行当、分角色,加入口技,鼓乐齐鸣,非常热闹。若只有一两人演唱,也能惟妙惟肖地模拟各种角色声腔,妙趣横生。后有艺人发明了锣鼓组合架,一人可同时操纵八项打击乐器,再加上吹拉弹唱,俨然一个小乐队,闻后令人拍案叫绝。

建国后,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已有四十余人的高安道情曲艺队,在各方技艺上均得到传承和创新,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高安道情队曾多次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的曲艺比赛,其中曲目《张榜招亲》还曾在全国曲艺大赛中获得演出和创作二等奖,新创作的曲目也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随着文化活动的多元化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网络文化的冲击,高安道情正面临市场冷落、艺人改行、后继无人的窘境。为了保护道情艺术高安市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每年拨给专项资金,举办盲艺人培训班,组织下乡演出。

二、发展现状

2018年1月,笔者有幸采访到了高安道情传承人金世凤老人。

老人提及高安道情最辉煌的时候曾达到80人,政府觉得盲艺人数量太多,很多村庄无法提供相应的演出场地、费用,以及安全保障。另因盲艺人的技艺也有强有弱,于是政府淘汰了一批技艺不佳的艺人,到70年代高安道情队仅剩28人,80年代人数最多的时候有41人。高安道情队目前还有17人,平均年龄50岁,年龄最小的也有41岁,年龄最大的有70岁了。金世风老人今年已68岁。下一任传承人人选目前不在本地,而是在外省从事其他非相关的工作,具体什么时候能回到高安定居也还不确定。

老人谈到高安道情的艺术特色、以及能在宜春地区获奖的最大特点是:锣鼓,他一个人可同时演奏多达8种打击乐器。老人非常热情,当场为我们演奏了一段。

现在演出最多的剧目有《十美图》、《烈女救夫》、《八美图》、《乌江渡》、《双劝夫》,时代节目《高安品牌》、《精准扶贫》、《拆迁》、《群众教育路线》以及十九大精神宣传。现在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重视,文化局领导说:“高安道情要抓紧时间发展下去,要培养年轻的接班人。高安要把高安道情一直保留下去。”金老说:“现在年轻人不愿意学道情,接班人很难找,我们一直在找,现在还没落实。”

高安道情的演出场地目前是在各个乡村,由高安市宣传部、文化局为高安道情队开具介绍信,并将演出通知发放到各个行政村。过了元宵节,道情队就要到各个村庄演出了,从播种唱到清明,再唱到端午,一年下来约有120场演出,平均每个月有10场。说到这里,金老十分感慨:原来每年要唱两、三百场,一年到头都在外演出。每场两个半小时到五个小时,有时观众没听够,还会要求再唱一曲,每首曲子时长40分钟到一个小时。四百人的村庄一次演出一般需要派四到五个艺人,两百人的村庄一般派三个艺人,一百人的村庄一般只派一或两个个艺人。演出经费一般由村庄提供,有村庄不需要演出的,也会适当给一些费用。

随着高安采茶剧团的解散,高安道情也不似从前那般辉煌。一方面,由于高安道情用较老式的高安方言进行演出,现在的年轻人听不太懂,且每首曲子时间过长(40分钟以上),年轻人容易失去耐心;另一方面,现在的年轻人思想活跃,获取知识途径较多,知识面广,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道情艺人才唱几句,他们已知晓节目内容,便觉无趣了。现在乡村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村中常住居民以老人小孩居多。老人们普遍不会使用手机、电脑,生活圈子小,道情艺人的演出能给老人们带来新鲜感,也能趁机与乡邻们聊聊天,消磨时间。高安道情的观众主要是高安地区的乡村老人,这一现实问题提醒我们高安道情的观众群体也正面临着老龄化。听高安道情的人越来越老,越来越少。

资金扶持方面的现状是,以前没有任何收入,自从申请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后,高安市的文化部门一年下拨三千元场地费,前两年的钱已经拿到了,这两年的钱还没有拨下来。

另外,财政局拨付培训费用每年一千五百元,去年在残联申请到三千元,还有精准扶贫也有一些。如此拼拼凑凑,也没有明确的规定,每年能拿到多少是多少,不稳定。总体来说,还是比以前好了很多。

高安道情要持续发展,还需社会各方在经济、人力、物力等方面施以援助,支撑高安道情持续传承、健康发展、不断延续下去。

猜你喜欢
高安道情艺人
高速公路工程计量与合同管理研究
美丽乡村背景下江西高安范家村改造提升设计
义乌道情:唱出生活好滋味
义乌道情:道不尽情长
朝三暮四
上高道情说唱艺术初探
艺人指数Top10
花灯艺人
猴子杀鸡
高安馆藏元代陶瓷撷粹(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