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雅勤
〔摘要〕人职匹配理论是现代人才测评和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基础之一,与以推动学生成长为目标的班干部团队建设理念不谋而合。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通过学生自我探索、模拟招聘等体验活动,将人职匹配理念应用于初中班干部团队建设中,并通过因人设岗、岗位轮换等途径对人职匹配进行调整,凸显班干部团队建设的教育功能。实践表明,将人职匹配理念引入初中班干部团队建设,能在促进班级管理的民主化的同时,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生涯探索和实践的平台,完成班级管理与促进学生生涯发展的双重任务。
〔关键词〕人职匹配;生涯教育;初中;班干部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4-0064-04
人职匹配理论即关于人的个性特征与职业性质一致的理论,是现代人才测评的理论基础。其基本思想是,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而每一种职业由于其工作性质、环境、条件、方式的不同,对工作者的能力、知识、技能、性格、气质、心理素质等有不同的要求。进行职业决策时,就要根据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来选择与之相对应的职业种类,即进行个体与职业之间的匹配。
人职匹配理论是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基础之一,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中学生的生涯教育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教室内的任何活动都和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关系。班级是养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场所,无论是学科学习、参加活动还是担任班干部,都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途径;班級也是学生走向社会化的平台,学生在班级内的学习不仅包括学科知识,更包括如何与人交往、组织合作,为日后适应社会做准备。班干部岗位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能力的平台、能够促进学生的能力成长和价值实现;而选举、监督班干部的过程为学生模拟了较为真实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活,让学生有机会锻炼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学习规则的制订和适应,提升作为现代公民的素养。
将人职匹配理念引入班干部团队建设,即在生涯教育的视野下,将班级视为一个简单化的小社会,班干部团队组建了维持班级运转秩序的各个职能部门和岗位。通过人职匹配理念的落实和调整,班干部团队的建设可以推动学生进行生涯探索和实践,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一、“人职匹配”的体验式过程
人职匹配的过程具体包括特性评价、职业因素分析、个人特性与职业因素匹配三个部分。结合班干部选拔,可以通过各种体验式活动来实现。
1. 自我探索活动:帮助学生自我定位,促进学生彼此了解
自我探索是初中阶段生涯教育的重点任务。逐步进入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开始思考“我是谁”“我可以成为谁”等问题。在班集体形成过程中,可以借助心理测评工具和心理体验活动逐步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探索、自我定位。
(1)借助标准化心理测试帮助学生自我定位。在学生和家长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借助学校心理档案的建立为学生进行性格测试,如儿童十四项人格因素测试、气质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等。测试结果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也可以帮助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班级整体的个性分布情况,为班干部团队组建提供参考。
(2)利用游戏体验活动促进学生彼此了解。在学生刚刚进入初中的时候,通过“中学时代的大主角”请学生在描述自己的个性特点的同时,考虑初中阶段在学习、人际方面希望达成的目标(图1);借BLOB TREE图让学生分享“自己比较像图上的谁”“自己比较想成为图上的谁”,借此了解学生在班级中的人际互动情况和角色定位(图2)。通过“背后留言”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整合对自己的认知(图3)。利用班会课开展这些游戏体验活动,非常受初中学生欢迎,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为班干部竞选奠定基础。
2. 模拟招聘活动:民主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要求
班干部管理岗位的选拔、竞聘过程是学生体验“职业”和“就业”的好机会。不同能力、不同性格的学生生活于同一个班集体中,为了能够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须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即大家都是班级干部,班级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
(1)明确班干部的价值定位。初中生来自不同的成长背景,对班干部的角色已经有一定的理解。部分学生出于对班干部的功利认识而表现出强烈的参选愿望,也有部分学生因担任班干部“浪费”时间、要求太高而并不愿意参与竞聘。因此,在发起班干部竞选之前,班主任首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班干部是做什么的?”“班干部需要付出什么?”“班干部可以得到什么?”这是一个价值观探讨的过程,在允许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班主任应做出引导,明确班干部是“为班级和同学服务的岗位”,在担任班干部的过程中最大收获将是“自我成长”和“他人认可”。明确班干部工作对学生锻炼个人能力的意义、对他人服务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避免过分强调班干部的“管理”职能或将班干部定位为某种“特权阶级”。
(2)民主设置班级需要的岗位以及相对应的岗位要求。发动学生讨论“班级中有哪些事需要由同学来完成”“这些事如何分工,可以设置什么岗位”“胜任这些岗位需要怎样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会调动小学时期的经验以及自身对班级工作的理解,将他们对班级、对他人和对自己的认识综合起来。为了从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鼓励学生丰富班级管理角色,在此基础上拟出班级岗位设置、组织架构图(图4)及岗位要求(表1)。
3. 竞聘选举活动:主动申报,公开选拔,组建班干部团队
公布班级岗位设置和要求之后,班主任鼓励学生人人申报。请学生基于对自身能力和对岗位的兴趣,主动申报岗位,通过竞职演讲和民主投票,选出班干部管理团队。和社会现实中的就业过程一样,由于职位的申报存在“冷热不均”的情况,可能需要几轮反复才能够最终确定。竞选结束后,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求职就业”过程,加深生涯体验。
体验式的人职匹配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成为班干部团队组建过程的主体。这让他们更加理解“班干部”的职责和意义,也调动了班干部的主观能动性。
二、“人职匹配”的教育性调整
班级不是职场,区别在于真实的工作要求员工创造价值,班级管理的目标是促进学生成长。因此,与职业生涯规划强调优势重于兴趣、以人匹配岗位的倾向不同,班干部团队组建的教育性决定了在班级管理岗位的“人职匹配”中,需要强调兴趣重于优势,甚至“因人设岗”、基于学生的特性来设立岗位,通过岗位轮换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全面锻炼。
1. 优先考虑学生的岗位兴趣,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岗位能力
作为班主任,不能够把班干部定位于“自己的助手”、只希望借助他们解决具体班级事务,也不能对他们的个人魅力、办事效率、能力有过高的要求。班干部作为发展中的个体,其本质的需要是在工作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验和锻炼。当学生表现出对某个岗位的兴趣时,即使他暂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能力,也要提供锻炼机会。如果他们没有机会通过竞选任职,也可以设置“助理”的职位,为他们创造机会。
2. 鼓励学生尝试“不感兴趣”的职位,促进人格的平衡发展
初中阶段,学生尚处在兴趣不稳定、能力待发展的阶段。对于学生暂不感兴趣的岗位,也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因为兴趣缺失的背后可能代表着学生某方面的不自信。鼓励学生挑战自己欠缺的部分,例如,让一个欠缺自律性的学生协助纪律管理的工作可以提升其自我约束力,让一个比较粗心的学生负责教室某个区域的卫生可以锻炼其责任心。这些岗位的教育意义大于岗位本身的功能意义。学生尝试这些“不感兴趣”的职位的过程,正是其弥补个性短板、平衡人格发展的过程。
3. 通过岗位轮换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
无论是管理类岗位还是服务类岗位,都需要定期轮换负责人。每一轮的班干部选举,我都规定班干部不允许重复参选上一轮的岗位,但可以提名接替者并负责培训新人。这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又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尝试机会,让其既有机会发挥优势,又有机会弥补短板。换位工作,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领导和被领导、管理和被管理、组织和被组织的滋味,通过这样的轮流换位,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明确自己能力的结构,更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岗位的锻炼中弥补自己的弱势,促进人格平衡发展;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到管理的苦乐艰辛,进而自觉遵守班级规则,维护班集体利益。
三、从实践效果看“人职匹配”的影响
小班化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更多岗位锻炼的机会,可以更好地落实“人职匹配”理念,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以我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为例,班上30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班干部团队的一员,在四年的班干部锻炼中,学生和班集体都获得了成长。
1. 提升学生生涯意识,促进学生人格发展
学生在参选、担任班干部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更加深了对“工作岗位”的理解,在岗位实践中扬长补短,锻炼了在任何工作都需要的奉献精神、责任意识。
例如,班级里有一位叫“大胖”的学生,热爱阅读,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但是情绪非常容易冲动,社交能力弱,缺乏毅力,属于典型的“胆汁质”人格,职业倾向性偏向于“现实型”和“研究型”。在班级岗位竞选中,他主动参选,得到了“就餐管理员”的工作。他吃饭很快,但是管理别人的时候简单粗暴,常常没有等到工作结束就开溜去图书馆。为了帮助他适应工作,我们借“有话好好说”的主题班会讨论如何给他人提建议,委婉地提醒他注意管理方式。经过两年锻炼之后,“大胖”已经是一个负责的就餐管理员,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能力均有了很大提升,对未来也有了逐渐清晰的规划。
2.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班级管理民主化
如果学生只是被动执行教师安排的工作,那么他们将来最多只是成为优秀的执行者,而缺乏主动思考和决策的能力,这与新时代需要的人才观相违背。无论是“人职匹配”还是“人岗调整”,都需要学生有强烈的自我探究和发展的意识,整个班干部团队形成和调整的过程“弱化”了班主任的权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民主决策的空间。
学生主体地位的加强不但促进了班干部工作的监督和评价,也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同时构建了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了顺畅的人际沟通。班级中各项工作可以在班干部的组织下井井有条地开展,职责明确,规则清晰。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们不但没有出现明显的“初二叛逆期”,而且整体精神面貌越来越积极上进,思维活跃,亲师好学。
3. 化管理压力为教育契机,体现“过程”的教育价值
人职匹配理念融入班干部团队建设会给班主任带来一定的工作压力。首先,需要班主任更多的时间投入。无论是学生的自我探索还是岗位的民主设置,都需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体验、讨论。其次,岗位轮换制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岗位尝试、锻炼机会,也会给班主任带来更多“调教新人”的压力,甚至可能会在短期里给班级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
例如,班干部团队中,班长的要求最高,班长的更替也会让班级管理出现阶段性的波折。我的班级曾在四年时间换了四位个性迥异的班长,有活泼外向但欠自律的“情商高手”,也有有雄心壮志但限于纸上谈兵的“谋略家”,还有沉默寡言认真细致但欠缺全局观的“学霸”。四位学生在班长岗位上都有不同方向的成长,不同个性特点各有千秋,学生扬长避短、胜任班长岗位的过程,就是自我成长的过程。总之,以学生的生涯发展作为第一目标,班级管理团队建设、调整的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由此可见,将人职匹配的理念引入班干部管理团队建设的过程中,班主任不再仅局限于班级管理者的角色,更成为学生的“生涯顾问”:在促进班级管理民主化的同时,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生涯探索和实践的平台,完成了班级管理与促进学生生涯发展的双重任务。
参考文献
[1]孙俊三. 班干部:成长和教育的双重需要[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31(01):11-18.
[2]李卓. 初中生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研究[J]. 校园英语,2016(03):105-107.
[3]張乐. 论中学阶段开展生涯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 现代教育科学,2014(04):10-11.
[4]林琼. 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全面提升班级管理水平[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02):164-166.
[5]张印. 论班级管理团队的打造以及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培养[J]. 中学时代,2014(23):118.
[6]高悦. 打造班干部团队 提升集体凝聚力[J]. 科教文汇,2010(03):186-208.
(作者单位:上海时代中学,上海,200041)
编辑/于 洪 终校/卫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