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2018-09-28 10:37陶成云王志伟兰文宝
东方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产教融合实践教学

陶成云 王志伟 兰文宝

摘要:实践教学平台、师资、教材等教学资源的水平决定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院校基于产教融合理念搭建的实践教学资源为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可靠保障。

关键词:创新教育;实践教学;产教融合

一、产教深度融合,建设应用型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的基础和重要保证。校企联合建设学生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能够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校企联合建设学生实验室。目前学院实验室主要有传统实验室和校企共建实验室两种。传统实验室是高校根据学生培养方案要求建设的实验室,实践教学主要场所,学生完成课内实验,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校企共建实验室基于产教融合的理念将培养方案的课程内容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对接,将课程内的实验内容进行扩展,扩大设计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创新型实验的比例。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为走上工作岗位夯实基础。企业能够应用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并且进一步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科研水平、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及提高产品竞争力。学院与汉唐高科分三期联合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专业实验室,建设恒压供水系统、电梯控制系统、消防控制系统等十几个实景式工程创新实验室,涵盖了建电专业的主干课程。依托该实验室,学生完成多项开放实验室项目、学生科研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明显提升;建电专业教师也依托该实验室承担了科研课题和教改课题,并且将课程的理论教学搬到了实验室,教学效果非常好;汉唐公司利用该实验室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积累了详实的原始数据,对产品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二、加强“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实施者,教师的工程背景和工程经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很大。这些教师的课堂授课与工程实际联系少,由他们来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践,效果往往不理想。教师的工程素养关系到工程人才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的成功与否,教师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哈尔滨学院工学院将专业教师和企业的工程师组成实践教师共同体,充分利用产学研的合作,打造优秀教学团队,提升工程类学科的专业课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挂职锻炼工程实践,学习行业技能和课程开发能力,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采取一系列措施培养专业课教师的工程素质。2016年暑假期间,工学院将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专业全部教师被派到上海地铁集团、哈尔滨地铁集团等企业培训学习,使之具备地铁行业各个岗位的基本金技能和课程开发研究的能力。

三、加强应用型教材建设,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

我省应用型本科教育起步较晚,课程设置类似于该专业的传统本科培养方案,课程内容主要是在传统教材基础上进行删减,忽略应用技术型本科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我省正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行业企业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岗位技能也随之变化,尤其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也在发展变化,职业标准必须随之调整,因此课程标准应随着职业标准动态调整。哈尔滨学院工学院以新版培养方案为契机,将国家职业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较好地糅合起来,制定与现代国家职业标准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基于现代国家职业标准的课程教学大纲,将课程标准职业化,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四、基于互联网技术,搭建创新型工程人才教育平台

“互联网+工程教育”将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和泛在网络技术深度融入职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进而形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新常态。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型工程人才教育平台。平台将行业企业、学生和学校相互连接,以学生就业为出发点,确定招生专业和学生数量,确定培养方案和职业规划。该平台软件实现管理功能,验证用户终端需求和权限,通过互联网读取云空间存储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将平台决策建议反馈给用户。平台通过软件技术实现、教学培养信息、就业反馈信息的双向循环,并以此构建平台资源数据库”,数据库是智慧管理平台运行的重要载体。数据库基于云计算的资源分布式存储技术与大数据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统一数据采集项目与采集标准,使学校、用人单位可以自助式远程访问、上传与下载数据资源,进而打破了地理位置与硬件部署环境的限制,使分散的招生数据、培养信息、就业反馈等数据互联互通。“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应用是以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平台为基础,从招生决策、人才培养、就业创业三个层面促进互联网与职业教育教学的全面而深度融合。

五、采用网络虚拟技术,构建虚拟实验平台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实验平台已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建立虚拟实验平台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虚拟实验平台能够将抽象理论和实践过程进行三维过程演示和模拟操作,真实化的再现实验过程,将抽象理论知识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加深理解解决问题化解难点,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平台拥有丰富的通用软件资源,电子学的PROTEUS、单片机的KEIL、SIMULINK、流体力学的FLUENT、虚拟仪器的LABVIEW等,通过软件进行设计与仿真测试,如同在真实的实验室做实验一样,学生可以用来设计与测试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等各种电子电路,还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调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与统计。

大力发展院校网络虚拟实验室具有强大的优势,可以弥补院校工程专业由于经费紧张、资源不足而带来的诸如实验实际操作的大型设备与仪器不足的现状,极大地促进了院校实验教学工作。院校工程专业应充分利用网络虚拟实验室这一平台,才能不断提高院校教学的实验实际操作水平。为此,需要大力倡导院校实验教学合理使用网络虚拟实验室和虚拟教室平台,使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结论:

实践教学平台、师资、教材等教学资源的水平决定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强化校企联盟,推动资源共享,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搭建起开放、资源汇集、互惠共赢、机制健全的办学平台,通过构建高校与社会协同实践育人新模式,凝聚校内外各方力量,促进优质资源深度融合和充分共享,推动教学科研协同发展,引导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学习,在社會实践中学习,提高了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应用型院校基于产教融合理念搭建的实践教学资源为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怀强,李丽,刘玉娟,魏强林,吴和喜.面向新时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建设[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02):193-196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点课题,课题编号:GJB1316052;黑龙江省教育科学2017年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GBC1317074;黑龙江省教育科学2016年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GJC1316149。

作者简介:陶成云,哈尔滨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土木工程及高等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产教融合实践教学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