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泽平
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莲塘小学 广东广州 510980
数学学科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学生逻辑思维的建立以及左右脑的开发,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运用能力,就需要从小学阶段开始采用自主学习模式。不同于传统“教”与“学”的单向被动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模式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主学习,可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而且能够培养其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新课改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
首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讲学生学,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都受到一定抑制。而且由于教师过度重视学生的分数,导致大部分学生仅能够强制记忆下教师所讲的知识点用于解题,并不能吃透理解,达到熟练运用的效果[1]。实际上数学学科建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取得良好数学成绩仅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做到举一反三,并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其次,在考察评价上。现阶段大部分学校仍然采用总结性评价,只重视最终的考试结果而忽略学习过程。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将教师讲解的知识死记硬背,然后用于解题中,而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解题方式。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首先需要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质疑以及探究的欲望,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疑问逐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思考和探究。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在课堂中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以及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尽量避免提问的随机性和随意性,体现提问的价值。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尽量避免使用“对”或“错”评判一个问题,而是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同时为了提高提问质量和教学质量,教师在设计问题之前要备好教材,提出一些具有引导性、启发性的问题。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特点”一课时,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导入课题:“同学们,你们在教室内见到哪些具备三角形特点的物体?”由学生回答,教师再逐步提问:“大家可以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由此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基本特点,并与教材上的原理进行对比记忆。此外,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将数学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例如教师在讲解“加减法”时,可以创设一个买卖的情境,即让学生扮演买菜和卖菜的角色,充分利用教室内的物品可以将粉笔当做“豆芽”、将课本当做“蔬菜”、将橡皮擦当做“豆腐”、将纸当做不同面额的“钱”,看看哪一个学生能够计算得又快又好。通过这样的情境扮演游戏,学生能够建立起自己独立思考的方式和方法,真正参与到自主学习当中来。
在教学活动中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学生思考或者回答错误,教师可以在评价过程中逐步进行引导,使其能够自己纠正错误,从而加深记忆。例如教师在某位学生回答问题错误后,不能着急否定学生,可以用鼓励启发式语言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如果把这个数换成其他数字,你会怎么算呢?”然后学生会在二次检查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得出正确结果。同时教师需要以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问题难度,并且以问题的难度控制学生的思考时间,例如教师在讲解“个位数乘法”时,如果学生在初学阶段需要将计算时间控制在10s左右。而如果在后期复习阶段,教师需要控制学生的思考时间在3s左右。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并以此为基础调整学习进度和复习效率,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以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在讲解《轴对称图形》一课时,可以先在课件上显示出图1中几个图形的图像[3]。
图1
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看看哪一个图形更加符合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由此将抽象的概念原理转变成为动手操作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此外,在讲解“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将数学等式用水果的方式展示出来,以降低学生理解题目的难度,如“2+2=4”用“两个苹果+两个苹果=四个苹果”的形式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从而吸引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是学习学习过程中一种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对于任何学科而言,具备自主学习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这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逻辑思维模式,并且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教师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建立起独立的思维分析和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