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视角下湖南高校校园网贷风险预警机制探究

2018-09-27 20:33杨志伟
管理学家 2018年4期
关键词:校园网贷风险预警预警机制

杨志伟

[摘 要] “互联网+”下大学生信贷消费呈现消费事项的广度化、消费场景的虚拟化、支付方式的数字化、产品营销的精准化等新态势。湖南高校在校园网贷风险防控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在校园网贷风险预警过程中还存在风险预警重视不足、预警组织机构缺失、预警信息监测滞后、信息发布多头化等问题,亟待从组织保障机制、信息监测机制、信息研判机制、信息发布机制等方面健全湖南高校校园网贷风险预警机制。

[关键词] 应急管理 湖南高校 校园网贷 风险预警 预警机制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校园网贷是指在校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其他民事主体提出借款申请,然后用于消费的一种借贷方式,其本质是民间借贷借助互联网载体而进行的一种金融创新,是国家普惠金融政策的重要体现。[1]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当代大学生的认知观念难以避免各种网络思潮的冲击,尤其是当下盛行的网络超前消费观念。行为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受其心理、性格、环境以及思想元素的支配,本身具有不可控特征。[2]显然校园网贷是大学生超前消费观念支配下的超前消费透支行为。然而,大学生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风险防范能力难以匹配其旺盛的网络信贷消费需求,存在延迟满足与即时满足、发展性消费与过度消费、诚实守信与债务违约等矛盾。校园网贷在满足大学生即时的发展性消费的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信贷风险。这极易扰乱学生正常学习秩序,甚至影响高校稳定。为应对校园网贷潜在风险演变成突发事件,高校应积极构建校园网贷风险预警机制,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自“校园贷”负面事件曝光以来,湖南高校逐步引起重视,尤其是2016年4月份后,相继开展“校园贷”教育工作,重点排查不良“校园贷”,及时对涉及不良借贷的学生进行合理干预。2017年9月2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湖南省教育厅、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湖南省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坚决抵制校园非法网络借贷行为的倡议书》,倡议在校大学生自觉抵制以““校园贷”、“现金贷”、“美容贷”、“培训贷””名義的非法金融活动,坚决抵制各种非法网络借贷行为,有效维护个人合法权益和人身财产安全。同时,倡议在校大学生始终坚持以学业为主,积极倡导理性消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坚决抵制各类非法网贷行为;确因生活困难或学业需要申请贷款帮助的,主动向父母或学校反映困难,坚持由家庭出面或学校统一组织,通过正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助学贷款等业务;不慎陷入“校园贷”、“现金贷”、“培训贷”、“美容贷”及其他民间借贷纠纷的,第一时间向学校、家长报告情况或向公安机关报案,请求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或寻求帮助。

一、“互联网+”下大学生信贷消费的新态势

(一)消费事项的广度化

“互联网+”背景下的消费信贷改变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心态、消费方式,使其需求在物质、精神、文化等方面呈多元化,使其消费行为呈现常规性、普遍性的特点。就大学生网络信贷消费事项来看,从购买电子产品、化妆品、服饰等基本生活消费事项,到购买奢侈品、医疗美容、外出旅行等符号化消费事项,再到培训支出、创业支出等发展性消费。大学生网络信贷消费事项的种类日益增多,范围越来越广,涵盖了大学生的基本物质生活消费需求,符号化消费需求以及发展性消费需求等。

(二)消费场景的虚拟化

传统消费由于时间、空间限制,在消费内容、消费时空上都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互联网消费由于成功运用了互联网技术,使得传统消费的时空限制趋于消失,形成了一种无边际消费模式。[3]因此,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和移动终端的大力普及,“互联网+”背景下的消费信贷,促使大学生信贷消费场景从购物商场等线下实体店转为线上虚拟网络商城,实现了随时随地实时消费。虚拟化的消费场景契合了当下大学生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时代特点与群体特征,极大提升了大学生的消费兴趣。无论是纵向延伸,还是横向拓展,均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群体旺盛的消费需求。

(三)支付方式的数字化

手机、ipd、电脑等移动工具是大学生进行网络信贷消费的终端载体。借助支付宝、微信、闪付等第三方支付软件工具,大学生可以实现网络信贷消费的即时化和无纸化。这不仅使消费行为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更使消费行为无需在通过纸币进行完成。通过移动工具和支付软件工具,实现了大学生网络信贷消费支付方式的数字化,省去了取现环节的不便利性。更为重要的是,让尚未固定经济来源且“囊中羞涩”大学生,将其原本延迟的消费需求实现了即时性的满足。

(四)产品营销的精准化

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商品搜寻的消费支撑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借助大数据技术,大学生的消费偏好、消费习惯等数据信息被归纳统计,从而实现网络信贷消费供给方精准地推送个体偏好的商品和服务。在天猫“双11”、京东“618”等购物狂欢节刺激下,这些网络消费信贷产品营销更显精准化。同时,网络信贷消费供给方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需求,抓住大学生消费心理,进行产品设计和营销,同时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细化分类,按照不同时段推送产品和服务,甚至存在一定的诱导消费等现象。

二、湖南高校校园网贷风险预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风险预警重视不足

自教育部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之后,湖南高校开始针对校园网贷集中开展风险排查与教育引导等系列工作。就实际效果看,多数高校重视不足,不同程度地存在“认为大学生是完全民事行为责任主体,有权使用校园网贷,无需重视”的现象,难逃疲于完成上级任务的嫌疑,没有起到积极引导学生合法权益保护的深度,甚至更没有上升到高校安全管理的高度。在此之前,少数高校主动开展了关于校园网贷日常风险提示工作。由此可见,高校管理者关于校园网贷的风险预警意识薄弱,风险预警重视亟待提高。

(二)預警组织机构缺失

湖南高校校园网贷风险预警组织机构多是按照教育部的政策以及省教育厅的要求进行设置,表现为应对校园网贷高发期的临时机构。这种机构设置简单,一般表现为校-二级教学单位两级,同时会明确牵头负责部门。而真正察觉、掌握校园网贷真实情况的往往在班级层级,甚至寝室。但实际中校-二级教学单位-班级的三级预警组织机构普遍缺失,具体执行过程中绝大多数是二级教学单位来具体执行。此外校园网贷风险预警人员以辅导员等学工群体为主,辅以学生干部,专任教师尤其具备金融、法律等专业知识的教师参与少之又少,亟待改善。

(三)预警信息监测滞后

网络消费信贷兼具无边界化和分享性的特征。某一校园网贷产品在短时间内便可吸引客观的大学生。而对于不良校园网贷,一旦大学生涉足,就如同深陷陷阱;对于针对特定需求的大学生群体,某些网络信贷产品或服务可能诱导大学生过度消费。因此若没有预警信息提示,大学生则可能越陷越深。就实际情况而言,若本校没有发生校园网贷恶性事件,则存在“平安无事”的管理心理。在兄弟院校已发校园网贷极端恶性事件,并引起上级教育部门重视与警示时,高校则开始进行深入监测,进行情况摸底,进行风险提示,而不是让预警信息监测常态化。

(四)信息发布多头化

校园网贷涉及多个相关主体,“裸贷”等负面事件极易使其陷入社会舆论漩涡,导致公众对于政府管理金融监管部、高校教育部门等产生负面认知。显然,这不仅对大学生个体产生巨大影响,还影响其家庭;更有甚者,影响高校稳定以及形成重要负面社会舆情。因此,在校园网贷风险防控过程中,宣传部、保卫处、校团委、学工处等高校职能部门皆有可能接到上级部门的文件要求,直接在本高校内部发布,导致校园网贷风险防控相关信息发布多头化。而二级教学单位则要根据职能部门所发布的信息进行风险排查、风险提示、教育引导等系列工作,从到导致高校基层单元班级组织接收“任务”过多而疲于应付,流于形式。

三、健全湖南高校校园网贷风险预警机制的实践策略

(一)完善湖南高校校园网贷风险预警组织保障机制

组织机构是实施预警的前提和基础。完善湖南高校校园网贷风险防控的组织保障机制,要建立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二级教学单位等三级预警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主体责任,层层传导,思想上紧绷高校稳定大局这个弦;要建立二级教学单位-班级-寝室的三级预警工作实施组织,将预警组织的“触角”直达更能真实反映学生消费状况的寝室。

(二)健全湖南高校校园网贷风险预警信息监测机制

实施日常监测是对校园网贷风险实时预警的基础。在学校管理部门层面,形成以保卫、团委、学工、财务、宣传等部门联合监测的格局,重点监测不良校园网贷平台的风险节点,尤其是被金融部门、教育部门进行通报的校园网贷平台;在二级学院或系部层面,逐步形成以学生工作分管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团学干部-班干部(寝室长)为主体的四级监测队伍,重点监测消费行为异常、参与校园网贷代理的学生个体。通过两个层面的日常监测,重点学生群体在重要时间节点的过度消费等消费异常问题行为,以及及时发现不良校园网贷的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

(三)完善湖南高校校园网贷风险预警信息研判机制

预警信息研判是明确风险等级的基础性工作,而风险等级也直接决定着预警信息的“轻重缓急”。一方面,对于重点监测群体在重要时间节点的消费异常信息,高校宣传部门等要及时进行细化分类,整理出不同重点监测群体在不同重要时间节点的潜在风险点,并标注相应等级;另一方面,对于监测所获的不良校园网贷信息,高校保卫部门要明确不良校园网贷可能造成的各种风险,尤其是涉嫌犯罪的校园网贷平台和校园网贷组织,更要直接标注“拉黑”等级。

(四)健全湖南高校校园网贷风险预警信息发布机制

校园网贷风险的实时预警是在对监测信息研判的基础上开展,并依据风险度的不同而实施不同级别的预警。在预警信息发布主体上,要统一由同一个学校管理部门发出,再逐层到二级学院或系部、行政班级,避免多头预警、产生混乱;在预警信息发布渠道上,利用学校官站、校园广播、团委微信微博公众号、橱窗、QQ等多元方式及时进行发布。在预警实效上,注重二级学院或系部、班级层面的信息反馈,确保校园网贷风险的预警信息覆盖到每个学生个体。

(作者单位:长沙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艳华.校园网贷的法律风险及应对机制[J].行政与法,2017(7):109.

[2]大学生网贷消费行为解构与抑制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8):129.

[3]杨继瑞等.“互联网+”背景下消费模式转型的思考[J].消费经济, 2015(12):4.

猜你喜欢
校园网贷风险预警预警机制
以运营动态为载体,推动地市运监工作实用开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风险考量与管控
新常态背景下PPP模式系统性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校园网贷风险及其防控对策探析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广播机房环境监控系统预警机制的研究与应用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唏嘘着悲情的担当:60万“校园网贷”一条命
信息化手段实现检验检疫工作风险管理的可行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