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认识

2018-09-27 12:09田颖爱
大经贸 2018年6期

【摘 要】 “看不见的手”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重要观点,该观点在亚当斯密的两部巨著——《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中都有相关阐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两部巨著来探讨与认识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观点并在文章最后简要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关键词】 看不见的手 国富论 道德情操论 政府与市场

一、引言

几百多年以来,有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是学术界持续探讨的热点课题,聚焦着社会各领域的关注,然而,关于这一探讨的出现,笔者认为究其根本要从对“看不见的手”的认识开始讨论。“看不见的手”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论证和引用的核心,是经济学领域的伟大发现。不同时代的不同的学者对“看不见的手”的认识有所不同,其中不乏对其的误解。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通过对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与《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两本著作的精读来深刻理解作者关于“看不见的手”的认识,并进一步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 、关于“看不见的手”的研究

(一) 对《国富论》中“看不见的手”的相关解读

关于亚当斯密对“看不见的手”实质的探讨与认识离不开对其经典著作的研究。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第一次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到了“看不见的手”这一观点。通常我们所谈到的“看不见的手”,通常指的便是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当中所提到的:“每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产品达到最大价值。……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另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效益时所得的效果为大。”[1]1这种说法常常被各界学者引用来解释“看不见的手”。通过亚当斯密的描述可以看出:这只“手”无形地指导与作用在具有利己之心的个人主观追逐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在此过程当中会客观地促进社会利益整体增加。

此外,亚当斯密在解释不用对进口和使用自己的资本加以限制的原因时也提到关于“看不见的手”说法,原文中提到:“当每一个人企图尽可能地使用他的资本去支持本国工业,……他宁愿支持本国工业而不支持外国工业,只是想要确保他自己的安全;他指导这种工业去使其产品能具有最大的价值,他这样做只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也像在许多其他场合一样,他这样做只是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促进一个并不是出自他本心的目的。”[1]2由此可看出每个人之所以使用自己的资本来从事本国的工业完全是出于为自己利益的盘算之上的,至于公共利益的增进与否并不在他要考虑的范畴内:他之所以要将资本使用在本国工業上,只是计划通过本国工业的发展使其自身产品获得他内心想要追逐的最大产品价值;而他之所以支持本国工业也是出于自己的安全考虑,并不是出于任何其他想要促进本国利益等高尚的动机。

最后,还有一处常常被引用的是亚当斯密关于屠夫、酿酒师与面包师的事例,原文中讲到:“人差不多总有机会去获得他的兄弟们的帮助,然而,只是期望从他们的善意去获得这种帮助,那是徒劳的。……我们不能期望从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慈善心得到我们的晚餐,而是从他们关怀他们自己的利益去得到。”[1]7从其描述中可发现每个人只有在关系到个人的自身利益时,并且所要做的事和所面对的人与自身利益相互契合时,一项活动才能展开。每个人虽然都是处于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但一个人在想要实现自己的利益时又不得不照顾到别人利益的实现,因为只有别人的利益、社会的利益实现了,自己的利益才能够实现。

因此,结合以上关于对《国富论》中“看不见的手”的认识,其实可以将“看不见的手”归结为:建立在自然秩序中,使得具备利己心的人们在分工合作过程中实现相互契合的利益的一种机制。

(二) 对《道德情操论》中“看不见的手”的相关解读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也有提到关于“看不见的手”的认识。在该著作中亚当斯密关于“看不见的手”主要指的是道德,与其在《国富论》中所提及的联系密切。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关于人的利己心曾作出论述:“自私乃人之天性,况且每个人也是自身事务的最恰当的管理者”[2]1 “每个人生来首先和主要关心自己”[2]2可见,每个人的利己心不仅在经济领域存在,在道德这一领域也是存在的。亚当斯密又提及“人们不应该把自己看作某一离群索居的、孤立的个人,而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世界中的一个公民,是自然界巨大国民总体中的一员。”[2]3并且,“为了这个大团体的利益,人人应当随时地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的微小利益。”[2]4由此也可以看出个人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不能脱离所生存的社会,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不能不顾虑大团体的利益,利己与利他并不是矛盾的。道德这只“看不见的手”会指引个人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时候客观地促进别人以及“大团体”的利益。在该著作中亚当斯密还将“同情”与利己心结合起来论述,认为同情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褒义词,而是指同情共感、感同身受之义。亚当斯密认为获得同等地位者的尊重是是一个人所有愿望当中最强烈的,获得别人的尊重也是自己利益当中的一部分,出于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个人可能会比较注重别人的眼光以期望得到别人的赞许与尊重。在道德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出于自利动机的人渐渐的会形成勤劳、节俭等值得被别人称赞的美德,最终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讲到:“他(富人)不得不把自己所消费不了的东西分给用最好的方法来烹制他自己享用的那点东西的那些人,……就这样,所有这些人由于他生活奢华和具有怪癖而分得生活必需品”,[2]5“尽管他们的天性是自私的和贪婪的,……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们对生活必需品作出几乎同土地在平均分配给全体居民的情况下所能作出的一样的分配,从而不知不觉地增进了社会利益。”[2]6由此可看出亚当斯密认为富人的利己之心与穷人的利益并不矛盾,富人的消费往往会使得穷人从中受益,虽说这并不是他自己本身的初衷。他这样做的初衷仍然是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因为,富人们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会慢慢的发现自己是没有办法把所有的财富占为己有的。他长远利益的获得离不开穷人们的劳动,只有穷人们得到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必需品才能继续为富人的长远利益的获得服务。长久看来,富人会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也即,富人之所以把消费不了的东西分给穷人并不是因为他对穷人的怜悯而做出的接济行为,他是在追逐自己利益的过程中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着促成了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增加,这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的思想一致。

三、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简单理解

对“看不见的手”的认识是正确理解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基于上文关于“看不见的手”的解读,笔者认为有必要简单说明一下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与热议的问题——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看不见的手”是亚当斯密在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之下提出的,当时社会经济运行机制比较简单,产业结构也比较单一,“看不见的手”在这样的条件下有效地指导着经济的运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系统变得越发的复杂,随之而来的便是“看不见的手”不足的显现。因此,各国在有效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时,要正视其面对不同时代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变化带来的难以应对的问题。面对“看不见的手”作用的有限,进一步就需要充分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功能,两者相辅相成才可以应对日益繁杂的经济系统。十八届三中全会曾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其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表现出了“看不见的手”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又说明单单依靠市场是行不通的,必须有效地结合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由此可见经济想要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离不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也离不开政府的指导作用,只有市场与政府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因为建設社会经济的过程当中,政府与市场的相互促进与相互补充关系能够使经济水平整体向前迈进:在经济建设中,政府的指导与帮助有助于弥补市场的缺陷,完善市场机制;而市场的进步与完善反过来会促进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发展的科技水平与生产力又会进一步地推动政府执政能力的提升,从而可以更好地指导与帮助市场的发展。从这样循环往复的相互补充与推进过程中,必定会推动整个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政府与市场之间应该是有机联系的,而不是割裂的两个阵营,更不是两者只能取其一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英]亚当·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M].商务印书馆,1972.

[2] [英] 亚当·斯密,蒋自强等译.道德情操论[M].商务印书馆,1997.

作者简介:田颖爱,女,硕士,1994.09,山西省,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联系方式13041080500,邮箱:1547873101@qq.com,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中央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