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农牧民培训模式的研究综述

2018-09-27 12:09李锋莉
大经贸 2018年6期
关键词:培训模式农牧民研究综述

李锋莉

【摘 要】 文章通过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来源文献的搜索查询,将国内外学者对农牧民培训模式研究的文献加以统计和梳理,在界定农牧民培训模式概念、对目前农牧民培训模式的研究现状和对农牧民目前的培训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找出其贡献与不足,能更好帮助相关研究者找到相应的研究空间,为下一步的研究打好基础。

【关键词】 农牧民 培训模式 研究综述

一、农牧民培训的相关概念

(一)农牧民

通过国内外有关“农民问题”的研究发现,农民实际上都是依据产业归属形式划分而提出的,因此,广大从事放牧活动的牧民也就自然而然的被划分到了“农民”的范畴。艾君(2007)认为所谓“牧民”简单的说应该是“靠放牧为生的人”。杜长鸿(2010)认为牧民与我们经常所说的“农民”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不论从生产生活地域上,还是从生活方式上。我国新疆、内蒙、西藏、青海等省区属于“牧区”,存在众多以放牧形式进行畜牧业生产活动的人,因而,“农牧民”是上述地区对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人员的一个统称。

(二)农牧民培训

培训是指通过一定方式方法使受训者在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符合工作的需求,并取得一定绩效的过程。杜长鸿(2010)认为培训与教育有一定的区别。教育是改变他人态度与思想的一种方法,凡是能提升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属于教育。而培训是狭义的,是有具体行为的,带有一定的时限概念。主要针对知识、技能、意识等具体方面,使农牧民通过培训学习获得相应知识和技能的活动就是农牧民培训。

(三)农牧民培训模式

关于“模式”的定义,董泽芳(2009)认为,“模式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条件影响下逐步形成的若干因素构成的,具有某些典型特征的模型或式样”。赵庆典(2010)认为,模式一般应该具有三个要素:“事物规范或标准、事物现象(包括思维现象)的抽象和人们可以学以致用”。根据前面相关概念的界定,本文的培训模式是指表现不同的地域和时代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形成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对国外农牧民培训的现状研究

国外关于农牧民培训的研究起步较早。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建立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

1.有关培训的理论

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佩蒂(William Petty) (1662)提出“由于人的素质水平各异,所以劳动能力有所区别”,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提出,可以通过培训使人们的劳动技能提高,而一个人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水平的高低受劳动技能水平的制约”。詹姆斯·海克曼在《被中国忽视的人力资本投资》(2000)中指出:中国对人进行投资的支出远远低于各国平均数,而每年用于物质资本投资的比率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要高。

2.各國农民培训概况

张乐天(2005)重点分析了澳大利亚一系列推动农业和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措施:当地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帮助他们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刘耀华 (2006)提出,韩国在农民培训方面方式较多,例如短期和长期培训,不脱产、半脱产培训,也有全脱产培训。刘琳(2007)提出,法国的农民培训体系相对比较完善,体系分为中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高等农业教育和农民职业培训三个部分,而且法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程度也很高。

(二)对国内农牧民培训的现状研究

我国自 1993 年以后全面开始对农民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以来,就已经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从开展农牧民培训的必要性出发,徐新林(2006)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通过教育培训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才能将新农村建设扎实地向前推进。邹积慧(2006)也指出: 通过培训使农牧民掌握现代农业新技术,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项重要指标。

针对如何培育新型农牧民,句芳(2007)提出:应该由政府主导下的“强制型”培训向“诱导型”培训转变的培训理念。姜道奎(2008)指出, 向农民投入培训资金是非常必要的。罗利芳(2008)认为,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在农牧民培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作用。

三、关于农牧民培训模式分类及其分析

(一)按照培训主体划分

培训主体即培训机构,根据所查找的文献,发现农牧民培训主体呈多元化态势,主要包括农牧民自发型、政府主导型、企业带动型等培训模式。

1.农牧民自发型培训

这种模式主要指传统的拜师学艺。汤新发(2007)认为,拜师学艺是最节约成本的培训模式,农牧民不用交学费就可以学到手艺。而廖金萍(2008)认为,拜师学艺只适合传统的手工活,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杜长鸿(2012)分析了“示范户型”模式。这种模式是根据严格的选定标准选出技术娴熟的农牧民,并对他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他变成当地的模范用户,进行影响其周围的农牧民来学习的一种培训模式。

2. 政府引导型培训

杜长鸿(2012)分析了政府引导型的多种模式:“工程型”模式、“学院型”培训模式、 “远程培训型”培训模式、“自主创业型”培训模式,提出应根据农牧民的需求和自身的水平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培训。张建华(2016)以内蒙古衣牧民培训服务供给硏为例指出政府通过财政扶贫资金扶持为主、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通过引导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和各类技能巧训、培养贫困村产业发展带头人等培训模式。

3. 企业带动型培训

朱海伦(2005)认为,农牧民的流动性使得企业不会对他们进行培训,他们只需从事一些简单的操作,所以企业参与对农牧民的培训工作意愿不大。刘冰(2008)从经济学视角出发,认为只要市场能够提供合适的激励机制,企业有可能对农牧民进行培训,而且企业提供的培训更适合他们,效果会更好。

(二)按照培训的内容划分

杜长鸿(2012)指出农牧民培训内容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教育性培训,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农牧民的素质和修养,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使他们成为新型的懂法律、守法律的农牧民;二是技能增长性培训,主要是为了适应现代农牧业的发展,对农牧民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新技术来加强他们参与市场的能力。李中锋(2016)指出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农牧民进行技能方面的培训,并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四、结语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农牧民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关于农牧民培训这方面的研究文献整体偏少,而且研究范围和研究视角特别窄主要是借鉴教育学、民族学和社会学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尤其是我国牧民培训发展专题还缺乏宏观上的、系统性的理论阐释和实证分析,大多数研究主要依据一两个因素来划分农牧民培训的模式,这样很难找出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综上所述,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要从实践中进行提炼有关培训模式并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才具有针对性,此外,有关农牧民培训模式的划分还可以采取多种因素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可以弥补现有研究的空白。

【参考文献】

[1] 董泽芳.现代高校办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2(3).

[2] 张乐天,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教育问题——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中国、孟加拉四国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5,(1):68-72.

[3] 刘耀华,韩国职业教育改革基本經验评析[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10),28(5):128-130.

[4] 杜长鸿.青海新型农牧民培训模式研究[D].西藏:西藏大学,2012.

[5] 张建华.内蒙古衣牧民培训服务供给硏究:基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视角[D].内蒙古: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

[6] 姜道奎.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26):1768-1769.

[7] 罗利芳.着力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 2005(7):35-36.

[8] 崔伟达.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西藏农牧民培训现状及问题研究[D].西藏:西藏大学,2017.

[9] 李中锋. 西藏农牧民培训精准化研究[N].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1005-5738.

猜你喜欢
培训模式农牧民研究综述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推动我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师徒帮带退役士兵“333”培训模式探索与创新实践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