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实体被共享,“共享经济”的出现并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商业模式之一,然而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这种模式的发展也遭到了瓶颈,本文基于Uber、Airbnb和共享单车等案例,分析共享经济的市场状况和潜在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促进我国共享经济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 共享经济 发展状况 潜在问题 政策建议
一、前言
共享经济的出现,迅速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好像只要一个商品能够被大家共享,那么该商品就可以被称为“共享经济”。最先出现在中国市场的共享经济模式源于模仿美国Uber打车的滴滴和快车,而真正使得共享经济变得火热的是ofo、摩拜和哈罗单车等共享单车的兴起,此后共享经济市场上随之演变出了共享雨伞、共享汽车等系列的产物。而这些打着“共享经济”名号的模式和平台,又是否是真正的共享经济,本文会对此做出探究。
本文首先从共享经济的定义出发,首先对上述共享经济案例进行分类,并从平台,经济回报,市场趋势,资源的提供者,资源的需求者的角度论述共享经济,之后以Uber、Airbnb和国内共享单车的市场案例论述共享经济在市场上的发展状况,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共享经济的定义
共享经济是基于技术手段提升闲置资源利用效率的新方式,是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为了整合利用线下的闲散资源。对供给方来说,通过在特定时间内让渡物品的使用权或提供服务,来获得一定的金钱回报;对需求方而言,不直接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通过租借等共享的方式使用物品。共享经济是互联网时代独有的一种经济形态。
从定义上可以看出,共享经济的核心是利用“闲置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不是人为制造新的资产和新的需求。因此市场上的共享单车以及在母亲资本市场一路高歌猛进的共享充电宝、篮球等一系列千奇百怪的衍生共享产品,实际上做的是租赁的生意,偏离了共享经济的本质。而早些年在美国兴起的Uber和Airbnb,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模式。Uber公司自身并不拥有车辆等固定资产,它作为一个平台,寻找并聚合线下闲置住房资源,为供给者提供了灵活工作方式,同时提高了车辆利用效率。同样,Airbnb公司自身并不拥有住房资源等固定资产,它作为一个平台,寻找并聚合线下闲置住房资源,为供给者提高住房利用效率,为客户提供本地化的独特住宿体验,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
三、多角度分析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实现了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能利用资源来获取经济回报。共享经济是将所拥有的资源放上平台,在闲置时供他人使用并收取相应的费用。
(一)平台
共享经济,四要素之一是社会化平台,即共享经济需要通过互联网,拥有一个连接两端、为供求双方提供交易服务的平台。例如Uber连接了私家车主和乘客,通过匹配供求双方,平台赚取服务费,中介费以及流量带来的广告收入来形成利润。
从严格意义上讲,类似共享单车这样的租赁业务是没有平台的。因为他们都是由单一商家直接面向消费者提供出租业务,商家本身就是物品的所有者,不存在撮合交易的过程。商家直接通过APP或其他流量入口,出租物品的使用权,赚取租金和押金的利息。
(二)经济回报
经济回报意味着灵活的经济补充。以Uber为例,私家车司机正常情况下自己需要用车,而在自己汽车闲置时将车共享,以获得额外的经济回报。这种经济回报很灵活,而是否将自己的资产共享出来私家车主自身的状况。
(三)市场趋势
共享经济能更好的利用当下的资源,提高现有资源存量的使用率,而且由于存在网络效应,居于领先地位的平台规模收益会显著递增,最终会利用丰厚的资本优势清盘对手,形成垄断的局面,比如滴滴吞并快的和Uber中国,统一中国国内市场。Airbnb线下规模也已经很难被其他公司追赶。
(四)资源的提供者
市场的开放性,让很多私人物品或者人力劳务有了更广阔的交流平台,让这部分拥有资源的人群不再“敝帚自珍”。资源的提供者,通过指定时间内转让物品的使用权或劳务作业的方式,来得到酬劳。资源在人们手中不流通,就不会产生价值,提供有价值资源的人们,即为资源的提供者,在供求关系中处于“供”的一方。只要物品具有可利用价值,人们就可以作为提供者提供资源。如玩具,孩子在不同阶段所需要的玩具具有变化性,原本的玩具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就失去了它的价值,此时,人们就可以以提供者的身份将玩具进行使用权转让,从而获得利益。
(五)资源的需求者
部分人群通过付出酬劳等,获得物品的使用权或劳务作业,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部分人群在供求关系中,处于“求”得一方。资源的多样化,以及对资源需求的便捷性,成为了人们新型的文化物质需求。在特殊环境,特定条件,特别时间下,对于资源的需求是各种各样的,不再是以往传统的物品买卖形式出现。
四、共享经济的发展状况和潜在问题
共享经济具有很多优良的属性和特点,例如拥有平台,能充分提高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然而,在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的风险及存在的問题等层出不穷,这些风险和问题可能会制约共享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在共享经济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垄断格局以及委托代理问题。
(一)共享经济引起市场垄断
在互联网时代,自我强化的集聚效应通常导致“赢者通吃”的格局,某个细分市场中最后可能形成单一垄断或是寡头垄断的状况。在共享经济中,技术优势在规模效应的支撑下会变得更加明显,同时,共享经济的需求更加高效,消费体验更友好,形成了一个自我强化的生态,而这种生态对于市场新进入者具有实质性的门槛,例如技术壁垒和市场准入门槛,即具有垄断性。共享经济首先追求较大的市场规模和份额,而将盈利放在了较后的位置。在国内共享经济的发展中,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都不惜花重金进行竞争,韦德就是获得比对手更具优势的客户规模并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当垄断着占据主导优势的时候,垄断者可能进行动态价格调整或者差异化定价,最后获得超额的垄断利润。
(二)共享经济导致委托代理问题
服务需求方与供给方是先分别与平台建立代理关系后形成服务关系,这种以平台为中心的委托代理关系与传统的服务供求双方直的接关联的机制存在本质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导致多方交易主体的责任分担问题。这其中涉及的风险主要有:相对人之间违法违约、第三人侵权和政策风险等。第三方市场平台对于供给方具有安全的支付责任,但是,如果平台机构出现问题,供给方的支付请求无法完成,需求方的资金则可能被侵占。本质上说,多重代理以及一对多的委托代理机制最后的问题就是消费者与投资者保护问题。
(三)缺乏完整的、科学的管理系统
共享经济模式理论于一九七八年提出,发展至今也才几十年的时间。由于发展时间短,共享经济模式只能在摸索中前进,很多弊端无法及时解决。这也进一步导致了没有完整的、科学的管理体系指导共享经济进一步的发展。
(四)对各个领域造成的冲击
共享经济模式作为新兴的经济模式,它的诞生,必然会在经济大潮中,与其他类型的经济模式进行碰撞,对其他领域造成冲击。市场经济提倡优胜劣汰,通过良性竞争的方式择优选择,共享经济若想生存下去,必然要做出极大的努力。
五、政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给出的政策建议如下:
(一)坚持市场地位的公平性,较少市场的垄断。
共享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能在特定领域形成新的垄断格局,对市场公平性提出了挑战。政府应该有所作为,除了干预市场结构、降低行业的进入门槛,也应采取价格管制等反垄断措施,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公平的市场环境。
(二)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监管部门,实施长效主动监管机制
在共享经济的部分领域中,一直存在弱监管甚至是无监管的状态,出现监管问题后出台的互聯网金融专项整治更多的是一个被动式的监管应对。未来需要构建一个长期的主动监管机制,以有效防控共享经济的内在风险关注平台的委托代理问题,有效保护数量众多的消费者权益。
(三)建立信誉价值体系
个别不法分子的恶劣行为,让共享经济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急剧下降。低质量的资源、恶劣的服务以及不对等的报酬等,让很多资源提供者与需求者几乎只有“一面之缘”,不会进行再次交易。信誉价值体系的建立,可以让供求双方在进行资源共享之前更好地了解对方,优化共享经济体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孝荣,俞点.共享经济在我国发展的趋势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8(3).
[2] 郑联盛.本质、机制、模式与风险.国际经济评论 [J]共享经济2017(3).
[3] 王彦,吴聃.共享单车市场竞争机制及趋势探讨[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11).
作者简介:任春蕊(1994—03月—12日) 女,汉族,河南民权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2015级本科生,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