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秋风
【摘 要】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手段,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完善自身管理、增强综合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阐述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及背景,就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国有大中型企业 全面预算管理 对策建议
前言:全面预算管理是以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作为导向,对企业整体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投资活动等做出总体规划,通过科学、合理的分配企业内部资源,保证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由于我国大中型企业的全面预算工作存在着许多相当严重的漏洞,使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被大大的削弱。阻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提升与核心竞争力的塑造,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及背景
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很多,它其中包括目标定制、编制的合理预算、预算的控制和执行、以及预算的激励包括考核等等。由此让企业通过上述的方式用预算来对未来的经营活动进行更好的判断和更明确的量化,使资源达到最合理的分配以及使用,包括控制和考核。以至于让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更好的优化使企业组织的经营活动更加的协调,更加的有效。使企业的发展目标更有战略性、全员性、全程性以及全时性。以目前我国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机构臃肿、内耗过多、生产管理浪费、管理漏洞频出是影响是降低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效率、损害国家和纳税人的利益、削弱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国外跨国集团和国内民营企业的双重竞争压力下,我国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严格、认真、高效的实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环境、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帮助企业适应目前复杂多變的经济情况,实现企业内部的升级转型需求,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且不断壮大[1]。
二、全面预算以及管理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推行所产生的问题分析
(一)期望预算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不统一
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质是服务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手段。因此,企业在制定预算目标时,应将其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相结合,二者统一才能保证全面预算管理活动的实施意义,正确反映出企业的战略发展管理需求。然而,目前许多大中型国有企业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时,并未重视这一点,导致预算目标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执行力,甚至沦为一纸空文。造成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有两种因素:一是没有了解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发展这两者的关系,未把企业战略发展和预算管理目标紧密的联系起来。二是大部分国有企业行政色彩浓厚,其实的市场化改制存在相当大的缺陷。国有企业大部分具有浓重的行政色彩,市场化改制进行的不彻底。大部分国有企业在制定预算目标时都会受到上级管理部门的干预或领导个人意见的影响,导致企业的预算目标与实际情况偏差过大。
(二)预算编制不合理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实施过程中难度最大的部分。通过当下的实际情况发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预算编制问题严重,主要存在下面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突出不够明显把握管理重点,无法集中企业资源。二是沟通不顺畅,未能意识到预算管理是一个双向的沟通、协调过程,变成了固定分配工作。三是方法的不合理,仍然采用传统不变的预算方式在预算编制上是许多国有企业的通病,并忽视了企业与经济环境的结合和改变,导致预算与实际并不相符。
(三)不到位的预算执行与控制工作
制度的生命力是执行,也是保证执行效果的首要条件。但目前许多大中型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执行与控制力度不够,导致预算管理工作沦为形式。其主要表现为:缺乏相应的领导机构对预算工作进行组织与协调;预算执行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素养;缺乏完善预算执行与控制的反馈机制。这三种情况是导致预算的执行与控制工作进行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四)预算的考核与激励制度不完善
不健全的预算考核制度使制度的公平性和严肃性受到严重的影响,使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被严重削弱。浪费超量、以公共利益富裕私人的现象层出不穷。反思难、定规难、问责难的问题是激励制度实施和预算管理考核的三个难点。具体表现在预算考核标准的制定、激励制度的制定、预算责任机制的制定以及考核分析与反馈机制的制定等方面。这些问题处理不好,便会给预算管理工作带来相应的困难,无法充分发挥预算管理于企业管理的积极作用[3]。
三、完善国有大中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对策与建议
(一)以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为导向制定预算目标
制定预算管理的目标应以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和所处的经济环境为基础,将定制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发展导向的行进计划,预算目标不仅仅是简单的成本支出与财务计划之间的管理,而是企业战略发展意图所表现出的资金管理方向,并对企业的内部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使用及考核,达到资源分配的最优化。
(二)预算编制方法的改变
以下三点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该做到的:企业应该根据目标的预算,针对企业经营的实际,来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合理的预算管理模式。也就是明确企业的预算管理模式。集中资源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二是明确预算编制的主体,实现上下一体,对于编制能够准确反映各方面需求一定要确保;三是要让预算编制的方法更加合理明确以科学。企业要学会按照不同预算编制方法的特点,依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选择最优的、最适合自己的预算编制方法[4]。
(三)加大控制工作力度与预算管理的执行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业的预算管理机构,把企业预算的预算编制、考核与激励工作、执行与控制工作、目标定制等工作交由专业的部门负责。之后,是预算管理队伍的建设全面加强。有必要在国有企业中进行预算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训上投入力度,必要时引进全面预算管理的高级人才,是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水平更上层次。最后确保预算执行的控制和分析以及加强的反馈。国有企业应当注重对预算执行的检查以及定期查看。并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及时的找出隐患,做好预备方案。
(四)预算考核与激励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在完善预算考核与激励制度问题上,国有企业应重点攻克三个问题:一密切关注企业生产运营中考核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在进行预算考核与定制考核标准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影响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要发生工作人员过于重视成绩,为应付检查忽视生产活动本质的现象;二是建立淘汰机制。通过进行末尾淘汰制度和实行负责制,使奖惩机制更加的完善,增强考核的影响力;三是注意考核的公正性。使企业在考核的时候更公平、公正、公开。确保其中的公平性,使其更加透明,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改进[5]。
结论:在社会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当前,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仍存在很多漏洞,全面预算管理作用 未得到充分发挥,许多企业仍然面临着内部控制薄弱、资源利用率不高、机构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的困扰,使得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本文通过对全面预算管理内容与背景的阐述,针对国有企业实施全面预算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与建议:以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为导向制定预算目标、改善制定方法、加大控制工作与预算管理执行力度、建立完全的预算考核与激励制度。希望通过企业在这几方面的努力改善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现状,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企业的经营效率与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爽.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6,03:50-52.
[2] 葛盼.浅谈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J].中国集体经济,2016,06: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