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家校协作的互动模式

2018-09-27 09:45周梦蝶
中国教师 2018年8期
关键词:家校因材施教感情

周梦蝶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家庭和学校应该是在正确指导思想的引导下,在培养目标和方向一致的前提下,形成一个既相互协作,又有各自分工的互补关系。

一、家校互动的途径和方法

家访、约谈。教师通过家访、约谈等方式,面对面地分析学生在学校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解决问题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对学生产生的问题进行深刻分析,真正做到有效解决问题,建立家庭、学校的合作关系,促进学生的

成长。

家长会。通过召开家长会,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任课教师汇报学生成绩,并对其在校表现状况进行详细说明,指明问题的同时,强调学校和家庭对于学生教育的下一步努力方向,督促学生良好发展,进而形成学校、家庭和学生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家长课堂。学校开设多种文化课程,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课堂学习。家长进行学习的同时,了解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家长和学生的相互交流,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制度的

完善。

線上沟通。教师可以采用微信等联系方式,多方位地与家长进行沟通,把学生在校的学习状态、奖惩处分、重大活动表现、临时放假等相关信息,及时反映给家长,使其密切掌握学生的在校状况,积极配合学校工作。教师和家长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校、家庭学习环境。

二、家校互动的沟通策略

在家校互动中,有效沟通是第一要素。缺少有效沟通,就不会产生1+1>2的效果。有效沟通要有三大因子,即感情沟通、数据沟通和知识沟通。

感情沟通。把感情沟通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它的确是重中之重。然而,感情沟通却往往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以一个家庭来说,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长往往更注重知识和方法,甚至不惜花费重金、大量时间来督促孩子学习,却很少将精力放在感情沟通上。

事实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稳定和谐的感情基础才是最重要的。作为家庭和学校的主体,家长、教师理应在感情方面多做沟通,及时建立起稳固的感情基础,给孩子营造出良好的成长环境。感情沟通可以是对话、讲座、书面联系,也可以是共同协作。笔者认为,班级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教师、孩子、家长都参与进来,就是一种很好的感情沟通

方式。

数据沟通。数据沟通,是指教师、家长对孩子学习成长状态的相互反馈。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学习成长中也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同,有优点也有缺点,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及时、全面的状态反馈非常重要。不会因材施教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不会因材施教的家长不是好家长。因材施教的基础就是数据沟通,没有数据收集,没有数据互通,连孩子的学习成长状态都掌握不了。用数据来量化孩子的学习成长状态。

知识沟通。知识沟通,是指知识方法上的沟通。作为一个个体,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方法。因此,资源共享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可以给家长推荐一些好的方法,家长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回馈教师,力求把适合的知识方法用于孩子的教育。

例如,家长读到了一本很好的书,就可以推荐给教师,反之,教师也是如此。一本书虽少,却有可能改变孩子的学习成长轨迹。又如,家长对英语学习非常有心得,也可以直接来学校给孩子开小课。这些资源,不用就是死的,就是浪费,用了就是活的,就是“财富”。

强化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家校互动新模式,首先要重视多种方式的交流。随着多媒体的介入,紧随时代步伐,形成更具有时代性、专业化的家校教育共同体,学校层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家庭层面,家长全方位掌握学生在校信息,及时应对学生问题。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开发区第五小学)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

猜你喜欢
家校因材施教感情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最好的感情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感情工作
不分对错
感情强烈的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