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光
[摘 要]积极关注课堂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教育理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和谐氛围、捕捉有效信息、分析错误认识、绘制文本图示等方法,关注和促进课堂生成。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更加生动、完美,使语文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场域。
[关键词]动态生成;幸福课堂;和谐氛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2-0023-02
积极开发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是指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愉悦氛围里,在教师的精心引领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积极互动,合作探究,畅所欲言,迸发出思维碰撞的火花,生成超出教师预设的新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等教学资源。在具有生成性资源的课堂里,学生思维特别活跃,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彰显特长,展示个性化的学习成果,获得了学习的成功感和幸福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的智慧,关注和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把课堂建设成一个让学生收获知识、发展能力、体验成功的场域。
一、营造和谐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平等和谐的氛围里,学生学习兴趣被最大限度地激发,思维活动异常活跃,表现欲望尤其强烈,潜能随时会得到挖掘、发展。这种和谐愉悦的氛围是课堂生成的有利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用心研读教材,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恰当运用教学方法,把时间和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和深入探究的愉悦氛围,让学生在浓浓的氛围下讨论学习疑难问题,辩论不同观点,建构所学的新知识。在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和谐相处,做到认真倾听、适时提示、“扶”“放”结合,鼓励学生打破习惯思维的束缚,勇敢地敲开未知领域的大门。教师要摘下知识至尊的帽子,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主动扮演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探究问题的引领者、完成学习任务的合作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努力攀越知识的高峰,从而获得语文学习的快乐。如,一位教师教学《虎门销烟》这篇课文时,在简要介绍文章的时代背景后,他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讲“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鼓励他们在听故事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了。教师一边巡视,一边倾听学生的发言。当一个学习小组提出不理解“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的意思时,教师先和他们探讨“壮举”一词的含义,再让他们朗读描写林则徐指挥销烟后外国商人非常震惊的语句和林则徐对外国商人讲的话。读着读着,学生就豁然开朗了。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教育智慧,准确把握好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主旋律,调节好课堂的氛围,保持学生被激发起来的学习热情;同时,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内化记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同时受到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教师要善待学生的发言。对精彩独到的见解,教师要毫不吝啬地表扬,并鼓励学生在全班分享自己的思维方法。“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样,学习的成功感和幸福感就自然漾上学生的心头。对学生不够成熟甚至偏离主题的发言,教师要让无效的生成改弦易撤并回归正题,而又不至于浇灭学生积极思维的激情和兴奋,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做到自主而不任性,自由而不放纵,切不能信马由缰,让学生的思维游离在主题之外。
二、捕捉有效信息
在語文教学中,由于学生阅读能力、知识水平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因此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也存在差异,这正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习一篇新课文,学生反馈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会涉及多个方面。教师不可能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处理好全部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信息中科学判断并快速筛选,及时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把它们作为课堂教学的新资源,这样就会演绎出别样的精彩。如,教学《一只贝》这篇课文时,学生自学后对课文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交流学习收获时,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为什么说壳的样子很体面?珍珠是怎样长成的?为什么人们说孩子是漂亮的?为什么长成珍珠的那个贝就没有了光泽和图案?‘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生成的这些问题,有些可以让学生继续学习课文自己弄清楚。如果教师逐一讲解,课堂教学就显得平淡无奇,探索的深度、广度不够,没有体现出教学的特色,也挤占了学生潜心研读、深入思考和互相交流的宝贵时间。此时,这位教师表现出教学的机智,顺应学情,马上调整了教学预设,引导学生抓住“‘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这个贯穿全文的主要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细读课文,合作解疑。这样的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体。由于探究的问题来源于学生,因此他们觉得课堂学习很有意思。在热烈的气氛中,有的激情发言,有的耐心倾听,有的据理力争,有的详细补充……通过思维的交锋碰撞,学生弄懂了句子含义,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三、分析错误认识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积极探究,会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他们善于思考和乐于表达见解的精神值得肯定。但是,在课堂生成的资源中,有些符合教学主题和学生的成长规律,有一些会偏离教学的要求,有些甚至会背离了文本的思想价值和作者、编者的意图。因此,教师要沉着思考、冷静分析、仔细辨别课堂生成资源的价值。对有开发价值的错误生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错就错,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让学生在再次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自己之前的考虑不够全面、结论不够科学,从而获得正确的认识。这样引导十分有益,既提高了学生的认识,又加深了他们对课文蕴含情感的感悟,是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一位教师教学《麻雀》这篇课文时,在讲到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从树上飞下来,像石头一样落在猎狗面前,扎煞着羽毛,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时,学生都很感动,能感受到这是一种伟大的亲子力量促使老麻雀准备和庞大凶猛的猎狗展开生死搏斗。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发言:“老师,老麻雀知道自己不是猎狗的对手,想和猎狗搏斗不是自不量力的鲁莽行为吗?”教师明白,这个学生的理解过于片面,与文本的思想价值背道而驰。他微笑地走近学生,先指导学生朗读小麻雀身处危险境地的语句,让他体会小麻雀稚嫩无力、无可奈何、非常可怜的窘境;接着,又指导学生朗读描写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准备与猎狗展开搏斗的语句,让学生体会老麻雀不畏强暴和奋不顾身的勇敢精神。读着读着,这个学生认识到:“作为孩子妈妈的老麻雀,她有义务在猎狗面前救出自己的孩子。虽然对救出孩子没有任何把握,但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促使她忘记了自己的安危。因此,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救助孩子不是鲁莽的行为,而是勇敢和忘我精神的体现,是值得人们讴歌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当学生的认识偏离主题时,教师不能回避,更不能随便附和,要敢于正视现实。有时可以将错就错,引导学生在朗读和交流中自我感悟,从而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的理解。这种变错误想法为教学资源,让课堂重新回到正确方向的处理方法,会让人回味无穷。
四、绘制文本图示
《故宫》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按照总起—分述—总结的思路行文,清晰有序地介绍了被誉为“人类的遗产,中国的骄傲”的北京故宫,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歌颂了具有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一位教师教学这篇课文时,在课堂导入、学习字词、初读感知、理清层次后,放手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带领中外“游客”游览故宫,介绍故宫的建筑艺术和珍贵文物,展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跃跃欲试。教学进展顺利,“导游”在简要向“游人”介绍故宫的位置、名称和历史后,领着“游人”从南面的午门开始,开启了游览故宫之旅。这位教师细心倾听,发现“导游”的语言比较生硬,没能把故宫建筑艺术的特点详细地介绍,游览的顺序也不是很清晰。这时,一个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说他把游览故宫的图示画出来了。教师接过一看,立即表扬了这个学生爱动脑、善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精神;然后让全班学生拿出白纸,按照课文叙述的顺序,把作者游览故宫的顺序画出来。为完成绘画,学生再次研读课文。当再次 “导游”時,刚才的问题迎刃而解,“导游”工作起来信心十足,完全沉浸在语文学习的幸福之中。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这堂课里,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果断采纳了学生悟出的学习方法,改变了教学预设,顺利解决了教学问题。根据课文内容绘制图示时,学生需要反复细读文本,弄懂内容的前后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开动了脑筋,内化了知识,建构了知识,感受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理解了“故宫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和陈列于室内的珍贵文物,构成了一座永恒的文化殿堂”的真正含义。
生成让课堂变得精彩,且充满生机和活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面对预设的生成或者是意想不到的生成,教师不要只停留在生成的表面,而要善于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仔细分析,并加以有效利用。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更加完美,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地方。
[ 参 考 文 献 ]
[1] 李玉飞.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7).
[2] 胡庆芳,何永旺,杨利华,袁菲.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于志梅.善待“意外”,生成精彩——语文课堂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J]. 教育科研论坛, 2009(11).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