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之“中国性”探讨

2018-09-27 09:10杨升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中国

杨升

摘要: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不断发展,中国本土性的构建问题越来越重要,而不再是空洞地运用中国式的符号,成为所谓的中国式标志,来迎合国际艺术界的猎奇目光。这一方面是由于艺术与市场的结合机制在国内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是艺术自律规律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中国性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1-0009-01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当代艺术处于一种模仿西方当代艺术的状态,不管是艺术理念还是艺术表达方式上都与西方当代艺术有一定的趋同性,在艺术传统突然隔断的同时,中国的艺术家和观众必须被动地改变自己固有的对艺术的认知,转而生硬地接受西方已经十分成熟体系的当代艺术价值观,这造成了早期中國当代艺术的畸形化发展状态,并且造成了观众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刻板和疏离的印象,而创作这些“早产”艺术的艺术家们也就成为了一些骇人听闻的艺术“明星”。

笔者认为,在这些艺术“明星”的创作中,最缺少的便是对于当时人们真实的生活情感经验的把握,和民族传统艺术中内在精神的丧失。最先被认识到的问题便是生活情感经验的关注问题,因为它是艺术表达的最直观内容。但是,随着艺术市场逐渐在国内发展起来,此时艺术家所表现的所谓的真实的生活情感经验和所记录的人们生活状态,往往带着个人符号化的倾向,并且绝大多数的“个人符号”会成为吸引国际艺术市场的筹码,它们空洞地成为拥有“中国身份”的艺术商品,满足当时的国际艺术爱好者对于中国和中国艺术的想象。

这些中国式的符号,大多载体为红色革命记忆,文革记忆,文字符号及传统山水画程式或皴法,甚至是传统文化中旗袍、剪纸等。这些符号所承载的都是各个历史时期的记忆,它们的出现会引起中国观众对于民族文化认同的共鸣,也使得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中国性”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其实在早期中国油画民族化的现象中,我们便已经看到深深隐藏在艺术中的“中国性”特征。运用中国式的符号最成功的艺术案例便是王广义等人的“政治波普”艺术了,他的“大批判”系列作品使用波普艺术所惯用的拼贴与并置手法来处理那些所谓的中国式形象符号,带着诙谐幽默的口吻出现在国际艺术市场的面前,犹如安迪·沃霍尔的“康宝浓汤罐”一般招摇过市,很快便吸引了许多艺术爱好者的目光,这些中国式符号的运用并非只是商业维度的成功,在艺术的维度上依然拥有其独特的贡献,因为至少在方力钧的艳俗艺术形象中不仅看到了生活方式快速变化的人们对物质的真实欲望,还看到了物质欲望下人们普遍的精神空虚状态,特别是在他一段时期的水系列作品的创作中,已经基本脱离了符号的套用模式的使用,利用超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去纯粹探讨这种精神状态和创造与之深刻呼应的艺术形象。

中国当代艺术此时对于中国元素的使用是着重于符号本身所具有的中国身份特征,但是并未真正挖掘中国性精神的内在气质,这会导致当代艺术缺乏强大的民族精神动源,而人们的审美也会因缺乏更深层次的内部认同而产生疲劳感,因此当代艺术就会缺乏应有的生命力,但是在徐冰、谷文达等人对于中国文字符号的使用展现了当代艺术家正在对表意符号之下更深层次的文化精神的内涵与气质进行探索,而不仅仅再是简单的挪用。在徐冰的著名作品《析世鉴——天书》中,他自创的“伪汉字”已经使文字完成了从作为表意的话语到作为视觉艺术形象的转变。他强迫着观众将眼前的《天书》与生活中常用的汉子分别出来,运用前所未有的审美式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汉字,从中得到一种特殊的审美体验。他所看待汉字的态度其实是与中国强大的书写传统一脉相传的,汉字在中国古代精英阶层的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无论是周时青铜其上庄重狞厉的家族史事铭文,还是后世自赵孟頫之后的文人画家追求的以书入画的艺术追求,都可见一斑。汉字强大的文字系统在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常常是由于其伴随着崇古倾向和强烈的历史意识所特有的凝聚力,而其在后世精英阶层的文化艺术家的神圣化,是因为汉字特有的文化权威性和排他性,使得精英阶层可以塑造较强的内部文化认同,并且利用汉字进行自性的极大彰显。

在徐冰的作品《天书》面前,作为观众的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抽离了话语功能的纯审美汉字承载了中国历史几千年的文化记忆,扭转长期对汉字的一种工具认识,在汉字的纯形式中感受到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并且每个人都会得到一份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便是民族集体无意识的遗传与积淀在艺术中的集中展现,这便是这个作品所呈现的深层次的中国性问题。

笔者认为,一旦这种中国性精神在不断地被当代艺术家深层次和多元化挖掘,并且成为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共识,中国的当代艺术便会具有从未有过的艺术生命力,所以中国当代艺术经历了套路式模仿模仿西方当代艺术的阶段,以及流于中国式符号的挪用时期,时至今日已经将它的目光伸向了更深层次的中国本土内在的精神内容,并且其与艺术家自身当下真实的生活情感经验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完美结合起来,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强大生命力的艺术。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中国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
《当代艺术》封面艺术家新年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