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省略“个”,到“量”与“率”的重构

2018-09-27 12:11于飞郑佳丽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起点月饼板书

于飞 郑佳丽

【摘 要】在分析学生认知起点和人教版教材关于分数知识点编排后,可以尝试像教自然数那样,从表示“量”大小的角度教分数。具体可以从凸显分数产生过程、1份大小、数形结合三方面,从“问”到学生起点、“图”表分数大小、数形结合表示“量”三个策略来认识分数表示量的含义。实践表明,从“量”开始的认识分数教学,符合学生認知规律,学生更能接受和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分数意义;率;量;认识分数

数概念的教学中,在小学三年级之前只有像自然数1、2、3、4这些表示事物数量的叫“数”。慢慢地在分物的过程中,不能分得整数个时,就产生了“分数”。认识分数的起始课,对学生后续学习“分数的意义”,甚至三下的“小数的意义”和五下的“分数与除法”具有深远影响。认识分数有两条路径“率”和“量”,即表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之间率的关系,还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大小。

对于“率”和“量”的探讨,笔者进行了多次教学实践,并对“量”“率”重构的分数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展现认知起点,且看分数“率”中问题

(一)教师的教——数与形,忽略“个”

分数的概念具有双重性,既有“数的特征”,也有“形的特征”。借助直观和操作认识分数,将分数的“份数”定义和分数从自然数的拓展定义 “除法”定义有机结合,使学生更好地认识[1( )]。尝试从“数” 的意义认识分数,渗透分数是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即表示“率”。

【片段1】

如果村委主任只有1个月饼,平均分给四人怎么分?

(1)你能公平地分一分吗?把圆形纸片当作月饼,怎么分?

学生上台操作,把圆片平均分成4份。

(2)想一想:把1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用怎样的算式来表示这个分法呢?( 板书:1÷4= )

(3)再想一想:每人可以分到这个月饼的多少呢?

生:[14]个。 (板书:[14)]

分数指向于“率”时,对学生来说较抽象,不像学习自然数时有“量” 的支撑,学生在回答“可以分到这个月饼的多少”这个问题时,答案是“[14]个”,它是指向于“量”,而教师有意识地省略了“个”,这其实反映了学生对于分数的认知起点:分数是一个表示“量”,而不是两者之间“率”的关系。

(二)学生的学——操作与语言,不内化

每人可以得到[14]个月饼,量可以摸得着。而对于“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月饼的[14]”这样的分数意义的理解浮于文字表面,没有内化。在本节课后半段,学生仍然会出现“[18]个”这样的答案。由此可见,学生对于[14]和[14]个是不能正确区分的。

忽略单位“个”,不尊重学生认识一个数的逻辑规律和认知起点,致使学生被动地接受分数表示的是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即“率”。

二、追寻教材原因,探求先有“率”的逻辑问题

(一)忽略学生认知起点

同一分物过程,前三次的结果是表示“量”,学生很容易理解,而为了迎合书本“每块是它的( )分之一”,表示一个量与另一个量的关系,硬生生要求学生表达出:1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它的[14]。

从认识整数逻辑规律的“1个、2个、3个”跳跃到分数教学中的“[14]”,学生很诧异。生活经验告诉学生,分物的结果是得到一个具体的“量”,教师为什么要硬拉着学生去反复理解[12、14]呢?不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致使多数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仍然是模糊的、拗口的、困难的。

(二)缺少“量”到“率” 的有效衔接

1.认识自然数,从“量”开始

人类认识自然数的顺序就有如下图所示(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5的认识” 插图)。自然数1的认识:从实物中抽象出1,表示“1个”,数量的多少,一个具体的量,而不是“1倍”。认识自然数如此,分数也应符合认识一个数的规律。

2.分数认识单刀直入,有违认知规律

“平均分”和“它的”明确指出了分数概念的基本要素,强调只有平均分才能得到它的几分之一,重点体会分的是“谁”就是“谁” 的几分之一。

从“半块”到“一半”,教学中短短几秒钟的稍纵即逝,学生是无法感受这一过程和理解的。即教材单刀直入式的教学编排,不符合学生对于一个数的认知规律。

3.从分数到小数,自相矛盾

诚然,教材的安排有其自身的想法,可是教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时,前后矛盾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被动”接受了分数表示的是“率”,分数是没有“单位”的。而认识小数时教材中突然出现了[310]“米”,在此之前教材中出现的所有分数都表示“率”。分数到底表示“率”还是“量”?

基于对学生认知起点和教材编排分析,笔者认为在认识分数的第一节课省略了单位“个”,是有违认识一个数的规律。正确的应该是先从“量” 的教学,再到“率” 的教学。

三、打破教材束缚,实践先有“量”的分数教学

认识分数凸显三点:①分数的产生过程,引导学生经历把1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或者几份的过程;②1份的大小,而不是这1份与整个月饼的关系;③数形结合,借助形的直观来理解分数“量”的含义。

(一)从整数个到分数个,凸显分数产生过程

自然数“1”开始表示的是如1头大象、1个人,“1”表示的是事物的数量,后来在分物或者度量的过程中不能得到整数个时,就产生了分数。从分数的产生过程分析,分数首先是用来表示数量的。在笔者的实践教学中从分物导入,每人拿到4个、2个,数表达的都是“量”。因此把1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时,得到的这个数表达的是“量”,所以紧接着提问:每人还可以得到多少“个”呢?

【片段2】“问”到学生起点

(分物导入,产生剩余)

(1)16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到( )个。

口答:4个。

(2) 8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到( )个。

口答:2个。

(3)5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到( )個,还剩( )个。

口答:每人1个,还剩1个没有分。

师:生活中分东西,有像前面两题正好分完,可有时还有剩余。今天我们就要把这个月饼继续分下去,每人还可以分到多少个呢?

这一提问顺应了分物的结果表示“量”,从整数个到分数个能较好过渡,分数的出现对学生而言充满着好奇,但不诧异。

(二)“量”“率”重构,凸显1份的大小

5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得到的就是“量”,得到用整数表示的“1个”和用分数表示的“[14]个”。因此在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把1个月饼贴在黑板上,再把剪下来的[14]个月饼涂色贴墙上,强调这一份表示的是大小,是能“摸”着、能体验到它的大小的。

【片段3】“图”表分数大小

(先强调平均分,学生把一张圆纸折成如右图)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那其中的1份是多大呢?谁来指一指?(生指了其中1块)

师:这一块对吗?上面这1份可以吗?(4份中的任意1份都可以)

(教师把其中一块涂色。教师呈现下图)

师:谁知道这1份是多少个月饼,有多大?

生:[14]个。

师(板书分数):这个数读作四分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在分物过程中出现分数,很顺利地理解[14]表示事物的量。借助板书贴纸,凸显这一份[14]个是直观摸得着的大小。“量”“率”重构,在实践先有量的分数教学时,将板书科学利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分数。

(三)数形结合,理解分数表示“量”

1.由形到数,直观理解

借用图形,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分数“量”的大小,使学生直观认识和理解分数的含义。

【片段4】

(课件出示题目和图)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 )个圆。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个圆。

(学生写分数,口答后,出示下一问题)

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 )个图形。

生:[18]个。

[18]、[14]、[13]、[12]等分数借助形的特征,理解分数与以前认识自然数时一样都表示事物的大小,并且感知在同一个大小的圆里,不同分数表示不同的大小。

2.由数到形,理解[18]个的含义

图形不局限于圆,从圆扩展到任意图形,更可以揭示分数的本质,使学生“求同存异”理解分数。

【片段5】

把图形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 )个图形。

生:[18]个。

师:想一想,这一份有多大呢?你能找找身边的图形,折一折找到[18]个吗?

(粘贴[18]个)

师(追问):这三个图形,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同样是[18]个,为什么大小不同?

通过追问,触及分数本质:都表示把图形平均分成了8份,其中1份的大小就是[18]个;同样是[18]个,但大小不一,感知分数的大小是由事物原本大小决定的。

四、反思与总结

(一)像教学自然数那样认识分数

学习分数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数概念的第一次巨大拓展,教师要尊重学生认识一个数的逻辑规律,使学生体会到认识分数其实与人类最开始学习自然数是一样的,都表示事物的大小,只是这一份的大小小于完整的1个。

(二)带量教学与数形结合有效沟通

实践先有量的教学,需要有“形”的有效支撑。既然分数表示一个事物的大小,这大小必须使学生能感知体会到。课堂上通过学生的折一折、涂一涂等行为,借助形的直观性,凸显1份大小的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表示“量”的含义。分数的认识和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可以将形的特征与分数的抽象有机结合,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当1份数量大于1个时教学“率”

认识分数从量开始,但不表示三年级只教学表示“量”的分数。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编排“分数的简单应用”这一内容开始,当事物平均分之后,每份的数量超过1个时,再去理解分数表示一个量与另一个量之间的关系较为合适,即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三年级不教学部分与部分的关系。

[14]是一个分数,更是一个“量”的数。“认识分数”是分数的起始课,教师要帮助学生完善分数“量”的概念,让学生从心底接受分数,也就是整体从“量”的角度去处理分数,而不是从“率”的角度去教学。当教师读懂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将起点与教材进行有效整合,让学生先从“量”慢慢地过渡到“率”。数学课堂只有更接地气,才会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深度融合。

(浙江省海宁市南苑小学 314400)

猜你喜欢
起点月饼板书
语文教师,今天您板书了吗?
六月·起点
我有一个特别的月饼
一起来做月饼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时效性
PEP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3 B Read and Write 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欢乐的中秋节
疯狂迷宫大作战
月饼你喜欢啥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