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婺
(海军安庆医院,安徽 安庆 246003)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此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死于食管癌的患者约占全世界每年死于食管癌患者总数的一半[1]。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手段[2]。本文主要研究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对4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对其肺功能的影响。
将8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为海军安庆医院在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患者。其中,排除肿瘤发生远处转移、术后预计的生存期不足3个月及随访失联的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A组和B组。在A组患者中,有男28例,女12例;其年龄为45~76岁,平均年龄为(58.89±4.51)岁;其中,早期和中期食管癌患者分别有27例和13例。在B组患者中,有男29例,女11例;其年龄为44~78岁,平均年龄为(58.37±4.62)岁;其中,早期和中期食管癌患者分别有25例和15例。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比,P>0.05。
对B组患者进行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方法是: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使其保持左侧卧位,将其身体前倾15°。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和单侧肺通气。在患者右侧第7肋下缘与肩胛后线和腋后线中心的相交处做一个小切口,进行穿刺后置入10 mm的套管针和胸腔镜。在患者右侧第8肋下缘与肩胛后线和腋后线中心的相交处进行穿刺,在其右侧第5肋下缘与肩胛后线和腋后线中心的相交处进行穿刺,作为手术操作的主副操作孔。用胸腔镜观察患者胸腔内的情况,找到其病变的部位。用电钩和超声刀游离其右侧的喉返神经、迷走神经和奇静脉,将奇静脉切断并进行结扎。从患者食管正常的部分开始游离其食管,再对其食管的主动脉及对侧胸膜进行游离。用无损伤抓钳向前牵拉其食管,清除其病灶周围(包括气管旁、隆突下、纵膈附近、下肺韧带处等)的淋巴结。对其进行止血处理,用温蒸馏水冲洗其胸腔,为其留置胸腔引流管,退出手术器械,缝合其手术切口。将患者的体位改为平卧位,对其进行双肺通气。在患者的脐下做一个小切口,为其建立人工气腹,并置入腹腔镜。在患者腋前线与肋缘的相交处及锁骨中线与肋缘的相交处分别做一个小切口,进行穿刺,作为手术操作的主副操作孔。在腹腔镜的辅助下,将患者胃大弯侧的网膜游离至幽门处,将小网膜游离至胃的近端,离断并结扎胃左动脉。将食管下端离断,清扫胃小弯、胃左动脉旁的淋巴结。将患者发生病变的部分食管切除,对其进行食管-胃颈吻合术[3]。最后为患者放置引流管,退出手术器械,缝合其手术切口。对A组患者进行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方法是:在患者右侧第4肋与第5肋间做一个手术切口,打开其胸腔。将其食管游离至胸部的顶端,切除其发生病变的部分食管,对其病灶周围的淋巴结进行清扫。之后对其进行食管-胃颈吻合术,在其胸腔内放置引流管,将其胸腔关闭,缝合其手术切口。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引流的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及术后发生并发症(如反流性食管炎、切口感染、吻合口瘘、乳糜胸等)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FVC(用力肺活量)。
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B组患者术后引流的时间和术后住院的时间均短于A组患者(P<0.05),其术中的出血量少于A组患者(P<0.05),其手术的时间长于A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s)
组别 例数 手术的时间(min) 术中的出血量(ml) 术后引流的时间(d) 术后住院的时间(d)A 组 40 203.23±55.31 296.33±38.57 4.56±1.16 20.21±2.35 B 组 40 243.02±23.14 166.51±26.34 2.23±0.78 11.12±1.56 t值 6.0264 17.5792 10.5420 20.3818 P值 0.0461 0.0001 0.0001 0.0001
在A组患者中,术后并发反流性食管炎、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和乳糜胸的患者分别有4例(占10.0%)、6例(占15.0%)、3例(占7.5%)和4例(占10.0%),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2.5%(17/40)。在B组患者中,术后并发反流性食管炎、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和乳糜胸的患者分别有2例(占5.0%)、1例(占2.5%)、1例(占2.5%)和1例(占2.5%),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5%(5/40)。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A组患者(χ²=9.0282,P=0.0026)。
术后3个月,B组患者的FEV1和FEV1/FVC均大于A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s)
表2 对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s)
组别 例数 肺功能指标FEV1(L) FEV1/FVC(%)A 组 40 47.58±4.83 63.36±7.41 B 组 40 50.44±5.26 70.57±8.69 t值 2.5329 3.9928 P值 0.0133 0.0001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此病在40岁以上的男性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进行性咽下困难、胸骨后疼痛是此病患者常见的症状[4]。过去,临床上主要采用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此病,但具有创伤大、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多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等缺点[5]。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已成为临床上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术式。笔者认为,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具有视野清晰、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及恢复快等优点。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可缩短患者术后住院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能促进其肺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