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河岸边潮关村

2018-09-27 14:36
中华民居 2018年4期
关键词:关村瘟神城墙

流淌的潮河就像一条舞动的绸带,将潮关村环抱。这座小村庄历经战争硝烟、水灾的侵扰、历史的变故,如今静静地枕在潮河的臂弯里,享受现世的美好。

潮河蜿蜒流淌

村中的“潮河关城堡”石碑

长城脚下的古堡

潮关村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是一处只有400多人、鲜为人知的小山村。但就在这样一座小村庄里,却有一座始建于北齐年间的古城堡—潮河关城堡。

据村里人介绍,潮河关城堡大体为正方形,有西、南两个城门。西门上方正中嵌有一块石匾,上面镌刻着“雄峙潮河”四个大字。如今,山脊上长城蜿蜒,城楼相接,仍可感受到当年军情的紧急。但长城下的城堡早已是断壁残垣,不复往日的雄浑壮丽。残存的西城墙长155米、高4米多;北城墙是北齐时期长城的一部分,如今只留下西端的一小段;东城墙在山坡上,在杂乱的树丛中依稀还能看到一些残迹;南城墙已经荡然无存。残存的城墙由大块毛石垒成,白灰勾缝,墙面平整。城墙倒塌后,城堡内外的房屋逐渐连成一片。

潮关村内有城堡,应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古北口建有长城,是抵御外敌的要塞。潮关村又是这一带防御的核心。再加上村庄的南、北、西三面被潮河环绕,东边是一座高耸的山梁,形成天然的天堑。潮关村最初只是一个小寨子,用来把守关口和长城。明朝时,为了驻军御敌,朝廷在潮河沿岸建了许多营寨,又在重要部位先后筑起和翻修了城堡。潮河关城堡就是其中一座。明朝的边关志书《四镇三关志》记载:“潮河川关,洪武年建,通大川,平漫,通众骑,极冲。”潮河关城堡因此被称为“潮河川营城”。

瘟神庙内梁架

瘟神庙中壁画

令人称奇的瘟神庙

北方寺庙众多,但少见瘟神庙,潮关村内有一座。潮关村三面环水,环境潮湿。潮河又经常泛滥,从上游漂来的人畜尸首,经常在潮河村这个巨大的拐弯儿处停下来,很容易引发瘟疫。于是,村里人合资修建了一座瘟神庙,供奉瘟神,以消灾免难。

瘟神庙位于潮河关城堡的西北角,利用两面城墙来作为寺庙的院墙。寺庙坐北朝南,正殿里供奉着真武大帝,旁边的耳房内供奉着菩萨,西配殿内供奉着瘟神。

殿内的梁柱因年久显得有些黑旧。墙壁上绘有故事画和人物画像。故事画色迹发黄,显得古旧;人物画中人物众多,画得栩栩如生,至今仍保有鲜亮的色彩。当地专家介绍说,这些壁画创作于明代,清朝时进行过修复,虽然时间久远,但色彩不褪,令人称奇。

在诸多画像中,有一幅神像格外引人注目。画中的神名为四目神,长着四只眼睛,是光明的化身,能驱除疾病,护佑安康。奇特的是,当你仔细观看这幅画时,会眼花缭乱,产生晕眩感。究其原因,是绘画者作画时利用了视觉误差原理,才产生如此神奇的效果。

寺庙南面有一座清代的砖木结构的戏楼。戏楼阔大宽敞,内梁柱上画满彩绘。据村里老人说,真武大帝和瘟神爷都是五月初五出家的。为纪念他们,早年间村里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前后都要在这个戏台上唱大戏,一连唱三天。四里八乡的人都会前来看戏,非常热闹。

屡遭灾难的潮关村

潮河古称“鲍丘水”,每到汛期,洪水咆哮,声响如潮,故得此名。它源自河北丰宁,似把一把剑,劈开两山,涌入古北口。途中有小汤河、安达木河等支流汇入,声势更为壮大。奔向西南,它又与白河相汇,合称“潮白河”,成为京城北面的重要水系。然后又一路南下,别密云,过顺义,涉通州,至天津,入渤海。

潮河清澈,千百年来滋润着大地,养育着两岸的村庄;潮河也有“发怒”的时候,引发洪水,危害两岸的百姓。

现存的史志中有多次关于潮河水灾的记载。清代《日下旧闻考》中援引《金史·五行志》记载,金宣宗时“贞佑二年六月,潮河、白河溢,漂古北口、铁裹门关至老王谷”。明清时也有记录,明代成化六年(1470年)、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以及1939年,潮河均发生过特大水灾。当时,“平地水高二三丈,冲倒城垣墩台”,“漂没民居并人畜”。《昌平山水记》中写道:“然水性湍急,大雨则诸崖之水奔腾而下,漂木走石”,场面令人恐惧。潮关村被潮河环抱其中,因而屡屡遭灾。

目前潮关村里的老房子仅存几处。很多老房子都在1933年的“潮关惨案”中被烧毁。当时,日军攻占了古北口。后来,日军号称有两个日本人被打,要捉拿打人者,便闯进了潮关村。日军接连两次进村进行了报复性屠杀,共有83人被害,上百间房屋被烧毁。这就是惨无人道的“潮关惨案”。在潮关村北部,竖立着一座潮河关惨案纪念碑。高耸的石碑提醒着后人要永远铭记潮关村这段惨痛的历史。

如今,烽烟散尽,潮河水静静地从潮关村流过。阅尽沧桑的潮关村也迎来新的发展、新的生活。

瘟神庙内戏楼

猜你喜欢
关村瘟神城墙
梦想在关村起航
——记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襄汾县古城镇关村党支部书记王晋刚
立足实际科学统筹 党建引领精准帮扶
毛泽东诗作《七律二首·送瘟神》(书法)
战瘟神
大疫
林散之《毛主席<送瘟神>诗联》
东梓关村体系化修复古建筑群
古韵新居
残破的城墙
在城墙上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