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政治课堂教学注重人性养育,是指政治课堂教学要结合学科内容对学生进行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学习内驱,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业的提升和人格的健全。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价值引领,政治教学必须弘扬正能量
夸美纽斯早就指出:“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政治学科本身属于人文学科,必须凸显教学中的人文人性,追求使人“成为人”的教育,应当把引导学生做一个高尚的人作为努力的方向。
对于政治学科教学来说,坚持人性养育的重点当然在于正确的价值导向,这是思想政治课堂之魂,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决不能存在丧失正确立场的所谓“客观知识”。在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多地采用宣讲的方式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导向,这种方式必要但在当下效能不高。因为现在的学生相比于以往有更多的信息获取渠道,各种信息与观点源都会以自己的方式争夺受众,方式单一的宣讲往往刻板枯燥,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普遍喜欢一事一理的方式。对于政治这门课而言,这样的事例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各类时政材料、社会热点都可资选用。因此,政治教师在自己的备课阶段就可以有意识地选择相关材料,把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价值导向融入其中,然后在课堂教学中以叙事的方式呈现出来,既增强了趣味性,又加强了说服力,自然有利于课堂教学整体效率的提高。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政治教师课堂叙事材料的选用,应该有利于引领学生以积极阳光的心态看待社会,底线是不能以自己的偏激地叙事引领学生去认识世界。
二、民主开放,政治教学要善于构建交流争鸣的平台
课堂上的同一个问题,会有数十人在同时思考,每个人会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见解,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如果课堂可以让学生就一些问题展开讨论甚至争鸣,无疑将使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相关知识。当然,在课堂上展开这样的讨论和争鸣是需要平台和渠道的,这就要求教师预先规划设计合适的、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交流平台。从目前情况来看,诸如分组讨论、自由辩论、主题听证等方式都受到学生欢迎,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选择运用。
我曾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专题复习中作过尝试:先将当前国民经济运行的一些实际情况作介绍,并要求学生复习生产与消费的相关知识,然后将学生按照就近原则并兼顾个体偏好分成六大组,给出讨论主题:供给侧还是需求侧,当前中国更适合选择哪一个?学生的思考兴趣开始被调动,各组学生有的开始沉思,有些已经开始相互讨论交流。大约五分钟后,讨论声音开始变小,这时我让各组代表陈述本组选择的观点,六大组开始形成相互对立的两大阵营。于是我将六大组重组为三方,由两方展开辩论,第三方负责记录并总结辩论过程中各方的精彩表现及漏洞,我做主持人。整个辩论过程热烈有序,学生的学习内驱和主体性被大大地激发出来了。
三、见识培养,政治教学应致力于视野拓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受教育者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上,而不是培养专业工作者,不是停留于获得有关的知识。因此,政治课堂教学要增进知识,但更要的是拓展视野,培养见识和情怀。而视野的拓展,它需要一个人站在全局的高度,联系相关各方,对事物作出尽可能全面而正确的判断,它不能通过简单的记忆、习题来实现。
例如,高一《经济生活》中提到“赤字”这个概念,通过学习知道了什么叫赤字,财政赤字是怎么形成的,这都属于知识的层面,你可以很容易地让学生记住。但当你引导学生经过学习和思考,懂得了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全面而具体地分析赤字的不同作用及影响,这便上升到了视野的层面。由此可见,对于学生见识的培养,更加符合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要求,也更契合政治学科教学的本意——因为政治学科本来就是经世济用的学科。因此,政治课堂讲人的教育,人性的教育,就要引领学生正视知识,正视社会,正视人生,正视环境,将知识、人生、社会统一起来看待。
四、慎教重育,政治教学要予以学生足够的空间和体验
我们的政治课堂常常重在教,而对文化氛围的营造与学生个体的人生体验却予以忽略,也就是说,目前政治课堂教学实际上是重教而轻育的。只有对教作必要的限制,才会有真正的育,才会有教与育的和谐统一。教学工作,其实是教与学的辨证统一。教无疑是可以促进学的,但太强调教师的教以及教的形式,则必然挤占学的空间。
现在我们探讨课堂效益,说得做得最多的,是教师如何去教,而其中所瞩目的,又多是教的形式。我并不反对教的形式应该多样化,这本身也是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但是,当课堂之上处处充斥教师滔滔不绝的讲,精彩纷呈的多媒体课件,精心设计的流程,按部就班的问答时,这样的教学是毫无人文情怀可言的,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育的功能,往往就在我们大张旗鼓的,甚至是美轮美奂的教中悄然隐退,被优雅地抽去了。在教与育的博弈中,教天生就属于强势的一方。所以,作为教的一方,我们就更有责任对自己的教进行约束。
新课程背景下,政治课堂不单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应该是人性养育、情感养育的圣殿。课堂应以文化人,文以载道,使政治课堂的学科性质与人文性质有机统合,更好地促進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