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
【摘 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自远古时代就有了自己独特的音乐。经过历代不断发展演化,声乐艺术也得到了一定发展。音乐艺术作为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艺术形态之一,从最原始的劳动号子到现代的声乐题材,演唱形式和技巧丰富多彩,不论是原始歌唱还是现代演唱功能多重性,声乐艺术都围绕着人们的生活不断地发展着。随着声乐艺术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的中国优秀歌唱家,他们的演唱改变了传统的演唱模式,结合歌唱技巧,给观众提供轻松的审美体验,歌唱家范竞马就是其中典型之一。
【关键词】范竞马;歌唱;特点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8-0082-01
一、范竞马的艺术之路
范竞马,中国最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之一,1957年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范竞马的父亲酷爱西洋歌剧,家中存放七十六转的老唱机和众多老唱片,而这些唱片大部分都是卡鲁索等意大利歌唱家的唱片,他从小深受影响,为日后歌唱艺术之路打下了良好基础。范竞马在初中时喜欢上绘画和小提琴,提琴的启蒙老师便是他的父亲。初中毕业后,范竞马步入社会,一边打工,一边继续练习拉小提琴和拜师学习绘画。范竞马天生拥有一副好嗓子,他从最基层的生产队宣传队起家,后被大队、公社、文工团等层层提拔。1976年范竞马被西昌地区话剧团选中,在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中饰演工人,成为该团的一名话剧演员,他的音乐知识、艺术修养在话剧团工作过程中得到了很大提高。
1977年范竞马在全国高校招生统考中成为四川音乐学院唯一录取的学生,师从兰幼青,在兰幼青老师指导下,声乐演唱水准进一步得到了提高。1982年,范竞马顺利毕业,并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1984年,范竞马在参加全国首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过程中,获得美声组第二名,给予范竞马极大鼓励。之后,范竞马参加了中央音乐学院声乐进修班,师从沈湘教授,在中央音乐学院将近四年学习中,演唱技巧进一步得到提升。1988年,范竞马应葡萄牙政府邀请,去澳门出演威尔第歌剧《茶花女》中阿尔弗莱德一角,大获好评。1988年,范竞马前往罗马,师从贝尔冈齐,开始了他在罗马的学习生活。1991年下半年,范竞马走上了职业歌唱家道路,与经纪人隆巴尔多签约,歌剧《浮士德》《唐.卡洛》《卡门》《波西米亚人》《茶花女》等40余部歌剧在欧洲、北美、亚洲、俄罗斯和非洲成功上演。2003年11月2日晚,范竞马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音乐大厅里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首位华人歌唱家音乐会在美国著名艺术殿堂成功举办,完美歌唱演绎得到了美国听众赞赏和认可。2006年范竞马参加了文化部春节晚会等。
二、范竞马的歌唱特征
范竞马既能以娴熟歌唱技巧演绎西洋歌剧、中外艺术歌曲,而且能够演绎民族歌剧、流行歌曲等不同风格声乐作品,当然,都离开不了其精湛的歌唱技术。范竞马的演唱是纯正意大利美声,听他的演唱可以马上感觉到其声音直入内心,让你全身从上到下都有一种贯通感,其声音魅力基础是扎实的歌唱技巧。首先,歌唱的动力是呼吸,范竞马歌唱的呼吸深而从容,呼氣均匀而连贯,呼吸的支点在各个声区以及换声区精确放于横隔膜上,绵长而有力,气息和声音搭配都富于流动感。例如范竞马在音乐会上演唱的咏叹调《绿树成荫》,曲子由宛如叹息般的乐句开始,绵绵而进,整首曲子以Legato方式演唱,对气息控制十分重要,尤其是曲子中不断强弱转换。范竞马在演唱时,两肋吸气饱满,情绪如倾如诉,运用悠长、饱满的气息,呼吸均匀而自然,收放自如。其次,“面罩共鸣是声音的灵魂”,很多国内外声乐教育家都曾反复强调面罩共鸣,面罩共鸣在歌唱发声中十分重要。当然,人声重要表现因素是共鸣,范竞马演唱时特点部分就是头腔共鸣。在亲临其音乐会时,可以明显听到共鸣的区域就是在上口盖的上方,位于鼻腔深处,眉心周围,其咽腔、鼻腔充分打开,声音直通头腔,竖直的声音状态相当传神。其不论是演歌剧咏叹调还是艺术歌曲,都有精准、明显的面罩共鸣,声音集中点也相当准确,以致他演唱的声音具有通透、圆润、明亮等特点,极具金属般音色,现场声音听起来也十分亲切、自然、舒服。最后,歌唱的语言是在生活语言基础上升华,咬字吐字正确把握在歌唱时也十分重要。
歌唱同时还要处理好不同作品的语言特色。范竞马对歌唱语言准确把握,不仅是衡量他实际演唱水准的重要标尺,也是形成他演唱风格关键点之一。他咬字不仅清晰、自然,而且根据作品风格以及情感需要力求富于情绪上的语气、力量等变化。范竞马能够演绎意大利语艺术歌曲,如《明亮的窗》《请你告诉她》《悲叹小夜曲》等,范竞马演绎版本十分特别,他对语言极为敏感,把握语言特性直觉极强,除此,他还能够完美演绎俄语、法语等不听语言的歌曲。范竞马一直在歌唱的领域里努力,而且创新、重构各种声乐作品的各种唱法,对意大利美声、中国民族唱法灵活把握,都十分到位。
参考文献:
[1]李晋玮、李晋媛.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2]赵梅伯. 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