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评估的内涵、价值及评价导向

2018-09-26 10:14胡冬艳徐黎明
价值工程 2018年25期
关键词:内涵高职院校价值

胡冬艳 徐黎明

摘要:开展高职教育专业评估,对推动专业诊断与改进,提高專业建设水平和服务产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专业评估的内涵解析,诠释了专业评估的概念和分类,探究了专业评估在推动专业建设,保障专业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吻合;促进专业诊断与改进,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科学化管理专业等方面的价值功能及评价导向,以促进高职院校更有效的开展专业评估,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Abstrac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arry out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promoting professional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improving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industry capabilitie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article interprets the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of professional assessment, explores the value function and evaluation orientation of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in promoting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guaranteeing professional compatibility with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promoting professional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and improv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and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etc., to promo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more effectively carry out professional assessm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评估;内涵;价值;评价导向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professional assessment;connotation;value;evaluation guidance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25-0251-03

0 引言

高等教育评估的目的是通过对高等院校办学的各个环节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定量、定性地对高等院校的办学水平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加以指导和帮助。由于近代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迟缓,高等教育评估工作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评估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2004年教育部提出了“实行以五年为一周期的全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同时“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也同步启动,并在“十一五”期间大规模开展这一工作。为响应教育部的号召,提高高职教育水平,许多省份相继启动了高职教育诸如专业建设评估、优质专业评估、专业建设水平评估、示范专业评估验收、骨干专业评估验收等各类专业评估工作。

1 专业评估的内涵

专业评估,一词是源自西方的“舶来品”,西方国家习惯称为“专业认证或专业鉴定”,而在我国,被称为“专业合格评估”或“专业评估”。“专业评估”是以专业为对象,利用科学可行的评估手段和方法,按照指定的专业评估内容和指标体系标准,采取既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对照测量,通过定性或定量分析被评专业的建设过程和绩效等情况,做出综合价值判断,并对评估结果加以分析与利用,以便发现专业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同时科学调控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目标,进而优化专业布局,为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以全面了解高校专业的办学条件及其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能够真实且有效改进专业教学质量,更好的提升高校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评估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一般采用以下三种分类:第一,根据评估的主体不同,可分为政府部门评估和学校自我评估。政府部门评估是指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的评估;学校自我评估是指由高职院校自身开展的评估。第二,按评估客体不同,可分为院校评估、专业评估与单项评估。第三,按评估作用不同,可分为条件评估、过程评估和成果评估[1]。高职院校专业评估属于过程评估,它不以区分专业建设的优良程度为目的,而是为专业建设提供全面的信息,以此推动专业建设并保障其建设质量的过程。

2 专业评估的价值思考

管理学大师菲利普.克罗斯比提出:“质量是对要求的顺应。”教育质量高的学校招生必将也很火爆,正所谓“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高职教育专业评估可以科学评价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从根本上研判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方向是否正确,进而反思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专业诊断与改进,推动专业建设,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完善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

2.1 推动专业建设,保障专业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吻合

專业评估不仅能帮助高职院校正确认识专业建设的内涵,明确专业建设的目标,规范专业建设的过程和方法;还能对专业建设情况和成效进行全面的诊断和归因,提出优化专业建设的策略,帮助学校、二级学院(系部)和专业教研室及时发现专业建设中的问题,保证专业持续健康发展。此外,专业评估还能在校内各专业间形成公平竞争的机制,在专业间形成专业建设的内驱力,从而推动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重要纽带。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的对接促进了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紧密联系。高职院校的“职业”属性要求高职专业设置必须与区域产业结构对接,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专业评估把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定位提到专业建设的核心环节上来,能从源头上保证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贴近社会发展需求,贴近地方产业结构,从而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

2.2 促进专业诊断与改进,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评估工作是指引整个高职专业建设、保障高职教育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挥棒[2]。推进专业评估工作,建立评估机制,能够充分发挥评估对高职办学的诊断和导向作用。通过评估过程,能不断地诊断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而改进专业建设中的不足,明确专业建设核心工作,促进专业建设适应社会需要,“以评促建、以评促管改、以评促管”,从而保障专业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专业评估,能让被评专业认清自身发展现状,并按照专业评估指标去努力,提高专业内涵建设水平。学校可以将专业评估结果与教师教学激励机制挂钩,激励各专业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职院校各专业建立起质量保障的自觉意识,构建教学质量长效保障机制,从而保障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2.3 实现科学化管理专业

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的规章制度最终落脚在是各专业上。因此,专业评估不仅可以评估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还可以得到学校各项制度实施过程中和最终效果的基本信息与完整数据,将这些信息与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就可以对各项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开展高职院校专业评估,可以推动学校的整体改革,有效实施教育目标管理,能给学校提供各专业全面的信息,帮助学校找到影响各专业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学校宏观调控专业提供科学决策。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均以骨干专业为抓手,推进专业群建设工作。国家级品牌专业(或特色专业)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接受学校、省级主管部门和国家级主管部门的各级评估和指导,逐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因此形成了学校、省级和国家级三级专业建设体系[3],从而使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评估走向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3 专业评估的评价导向

3.1 评估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评价一所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一是看其专业设置是否符合地方的行业企业的需求,二是看其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我国应完善政府职能,加强对高职院校建设与运行过程监督。较为科学的方法是建立第三方评估机构,监督与评估高职专业的建设及运行情况,这一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职能:评价高职院校专业设立的必要性;评估高职院校专业对区域产业的贡献度;对高职专业调整提供指导性建议。

高职院校开展专业评估要做到“方向明确、客观公正、指标科学、全面兼顾”。在设计评估体系,撰写评估方案时,需要充分研究区域产业对专业人才的短期和中长期需求,要坚持服务地方特色,体现行业特色,彰显学校特色,凝练专业特色的专业评估原则[4]。

3.2 把握好专业评估的评价导向

高职院校必须将专业建设置于院校改革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予以考量,要重点从五个方面来把握专业评估的评价导向。

3.2.1 办学定位上的支撑性

专业是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呈现,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专业的设置,这是学校层面的定位需求;同时,区域产业定位决定了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所以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必定受到区域产业的影响,这是来自区域发展层面的现实需求。这两个定位需求是高职院校专业评估首先必须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3.2.2 人才培养上的科学性

职业教育是为社会职业服务的,所以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对接产业,对接职业或岗位,对接职业生产过程,甚至要适当超越当前的产业结构,超越当前的岗位需求,超越当前的生产过程。目前高职院校的招生方式越来越多,导致学校的生源结构也比较复杂,那么如何来衡量其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呢。学校能否将办学定位真正落实到具体专业上,是否实施以“职业”为导向,面向人人,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科学化的培养方式,必然要成为高职院校专业评估的一个重要内容。

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是专业建设的核心环节。评价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要重点考评被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否能实现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以及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前是否进行了专业调研,包括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容量,行业企业对于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以及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否拥有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否有效开展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以确保教育质量。

3.2.3 资源条件上的保障性

专业办学的基础能力是师资条件和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力是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专业建设的活力是服务社会和产学研合作;这些都是专业建设的内部环节,也是专业评估核心内容的体现。

3.2.4 质量保障上的有效性

质量保障上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专业办学的相关机制和制度是否完善及其执行成效。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有自己一套完整的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的机制和制度,但是这些机制和制度是否卓有成效还有待评估。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层出不穷的趋势下,如何完善高职院校的质量保证体系更是新的挑战。对人才培养过程进行全方位地评估,重点关注过程管理和质量保障要能体现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尤其是对实际存在的弱势环节进行分析,无疑是高职院校专业评估的一个重要目标。

3.2.5 社会服务上的适应性

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和区域性,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面向院校所在地方的产业,但高职教育的服务形式单一、服务质量不高,仍然存在就业岗位有限、就业层次不高、人才素质较低的现象。面对“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带来的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区域创新发展的国家战略,面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扶贫攻坚战,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还亟待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最终落实在专业建设上,因此,高职院校专业评估需要重点考虑专业的设置与建设是否紧跟区域产业结构和行业企业发展趋向,如何增强社会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必然成为高职院校专业评估需要考量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曹晓艳.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5(1).

[2]范夏.山西省专业评估研究[D].山西大学,2014.

[3]陈寿根,万里亚.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制度的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7).

[4]刘金存.高职院校专业评估的目标定位和原则设定[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29(6).

猜你喜欢
内涵高职院校价值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