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莹
摘要:舜韶文化以其“天人合一”的思维感知方式、“尽善尽美”的美育观念,以及“中和之美”的审美旨趣,为礼乐制度绵延千年,提供了重要的美育力量支撑。鉴于此,舜韶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文化资源绵延在人类生命活动的整个架构中,代表了人类成长的物质与精神印记的凝结。舜韶文化资源的开拓,为韶关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提供具有历史沉淀价值的审美经验支撑,其跨越时空的稳定性与向心力,形成了对于韶关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具有反思意味的辽远辉映。
关键词:文化;文化资源;舜韶文化;资源化
舜韶文化以其“天人合一”的思维感知方式、“尽善尽美”的美育观念,以及“中和之美”的审美旨趣,为礼乐制度绵延千年,提供了重要的美育力量支撑。鉴于此,舜韶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文化资源绵延在人类生命活动的整个架构中,代表了人类成长的物质与精神印记的凝结。舜韶文化资源的开拓,为韶关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提供具有历史沉淀价值的审美经验支撑,其跨越时空的稳定性与向心力,形成了对于韶关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具有反思意味的辽远辉映。
一、文化资源化
文化是一个博大而原始的名词,其可以囊括我们整个生存空间,成为一个原始架构而存在。正如《周易》所描述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到汉代,刘向在《说苑》中表述到:“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在其笔锋回转之间,形成了对文化更为明晰的指認:文化是架构我们生活的原始力量。时至今日,虽然文化已然展现出成就我们整个生命活动架构的更为广博的能力,但是其能力仍然表现为一种原始的力量“化成”。因为文化并没有直接与生活相联系。进一步阐述,即其与关联人类生存的价值伸张,没有直接的血脉沟通。而文化资源则将其间的血脉沟通承担起来。文化资源是文化的衍生体,延展出文化与价值创造相联系的血脉。而从文化到文化资源,价值生成因素迸发出了生命分层的火花。所以相对于文化,文化资源是具备价值生成潜能的独特文化形态。无限的价值生产潜能,进一步赋予文化资源多样的擅变可能。文化资源以开放的姿态,等待价值规则的操控。例如舜韶文化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当其文化资源化之后,就具备了形式擅变的无限可能,由舜韶文化衍生出一系列歌舞、戏剧、影视,乃至旅游生态文化,使舜韶文化资源,生发出丰富多样的存在形式和不可估量的价值。文化与文化资源的关系,从另一个方向表述则是,文化只有获得文化资源的身份,才能够进入文化生产的链条。这表明文化资源具备了进入文化生产的身份质素,即商品属性。其深厚的文化潜能转化成为外显性资源,成就了直接的价值获得。例如舜韶文化在韶关以韶石山为依托,形成了一条集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独特产业链。
二、舜韶文化资源化
笔者在文化资源与文化两个概念的对比碰撞中,渐渐摸索出文化资源的概念形态,其是具备价值生成能力的特殊文化。首先,文化资源以文化为生命涵养。文化资源之所以具备了迸发无限价值生成的可能性,正是因为文化承担了其生命的能量支撑。文化资源不是虚幻悬挂于高空的海市蜃楼,支持其不断进入文化生产的链条的力量,来自于文化涵养的深层生命能量。一种文化资源只有首先具备文化的生命涵养,才能具备被阐释、被开发的意义。所以文化是第一位的,而文化资源则在其生命涵养之下的生命衍生体。其次,文化资源具备价值生成能力。文化资源使文化潜藏的能量挥发出来,在文化生产流程中,创生出强大的价值,为人类文化的进一步繁衍发展延续力量。最后,文化资源蝉蜕于文化的原始状态,表现出现实的存在形态。文化可以是保持其原始的形态,在人类生活建构之上处于一个笼统而抽象的样貌,文化资源则必须具备切实的存在形态。这是文化资源能够在文化生产中发挥其质素功能的基础。即文化资源能够被开发。我国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应当在这样的进程中充分利用广阔的文化消费空间,绽放别样的价值生成能量。这一切诉求于文化资源生态格局的优化,只有这样其才能为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我们要遵循《国家“十一五”期间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文化产业格局的部署,使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区域,形成彼此支持、交相辉映的文化资源格局。
诚然,我们需因地制宜地深入研究各地区文化资源所承托的独特文化底蕴与价值生发能量。舜韶文化资源化对于韶关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韶关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诉求独具特色的文化载体。而舜韶文化的传说与遗迹,则为其提供了独特的仪式叙事与审美召唤结构。需求与供给的照应,表明对于舜韶文化记忆的理路梳理,已成为在历时语境中,体认韶关历史文化名城地位的重要途径。其次,韶关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需要具有历史沉淀价值的审美经验支撑。舜韶文化记忆,则与韶关人民乃至中华民族的审美经验相牵连。以文化记忆理论,梳理舜韶文化在历时语境中,所展现出的跨越时空的稳定性与向心力,研究指向其内涵之中的审美制度性的突显。这形成了对于当代文化建设具有反思意味的辽远辉映。鉴于此,现实语境的发展需求,成就了文化深化的强大动力,形成了舜韶文化资源化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易经[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2]刘向:说苑全译[M],王瑛、王天海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