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AR模型的重庆市商贸流通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实证分析

2018-09-26 11:12张晴云王纯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VAR模型重庆市

张晴云 王纯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重庆市2001-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VAR模型分析商贸流通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指出产业结构升级在短期受商贸流通业发展影响较小,在长期受商贸流通发展作用较大;而产业结构升级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作用在长短期均较为明显,因此重庆市商贸流通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双向促进作用。

关键词:重庆市 VAR模型 商贸流通产业 产业结构升级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商贸流通业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加快城市化进程、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作用重大。“十三五”时期作为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时期,商贸流通业发展与调整产业结构至关重要,因此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学者对“商贸流通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颇多,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极大丰富了其内涵,但大多是从国家层面进行研究,区域层面研究成果较少,但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有必要进行区域层面研究。其次,大部分学者主要研究产业结构升级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对二者互动关系研究较少。重庆作为直辖市,“十二五”期间商贸流通业发挥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作用,商贸流通业实力的增强与长江上游地区商贸中心聚集辐射功能的提升为建成“一带一路”和长江上游地区现代商贸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成渝城市群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推进,使得商贸流通业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作用进一步凸显。因此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对其商贸流通业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为其政府决策提供相关建议。

重庆市产业结构现状与商贸流通业发展概况

(一)重庆市产业结构现状

2001-2015年重庆市三大产业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如图1所示。2001年以来,重庆市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在此期间表现出明显下降状态,由15%左右下降到了7.3%;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波动幅度不大,基本围绕45%上下波动,说明第二产业依然是重庆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产值在GDP中占比大体上逐年增长,由34%上升到48%左右。2008年,重庆市产业结构发生了标志性变化,第三产业产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重庆市产业结构类型由“二、三、一”结构向“三、二、一”转变,这一转变过程符合库兹涅茨定理。

(二)重庆市劳动力变动

2001-2015年重庆市三大产业从业人数及所占比重,如图2所示。2001年以来,重庆市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逐年增加。此外,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一直大于第二产业,并在2012年首次超过第一产业。说明重庆市第一产业就业已基本达到饱和,不仅不能吸收劳动力,而且开始排斥劳动力,并存在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现象。

(三)重庆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概况

重庆市自直辖以来,商貿流通业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不断增强。2001-2015年重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如图3所示。200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99.3亿元,2008年为2147.12亿元,与2001年相比约增长3倍;2015年为6424亿元,同比增长12.5%。2008-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长14%,在2008-2009年期间,即使受金融危机影响增速减缓,但仍在持续增长。

2001-2015年重庆市商贸流通产业增加值及增速,如图4所示。重庆市2001年商贸流通业增加值为216.85亿元,2015年为1701亿元,同比增长 21.23%。2004年以前,重庆市商贸流通业增长速度较为平缓;2004年以后,随着投入产出的增加,其商贸流通业飞速发展,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增速也达到17.17%。2008-2015年,其商贸流通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长17.8%,可见商贸流通业已逐渐成为拉动重庆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2001-2015年重庆市商贸流通就业人数及占比,如图5所示。重庆市2001年商贸流通产业就业人数为235.53万人,2015年为345.8万人,同比增长4%,占总就业人数的20.3%。其商贸流通业就业人员总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重庆市商贸流通业带动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

指标选取、数据说明与计量方法

(一)产业结构水平指标的确定

为了定量分析重庆市商贸流通业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确定产业结构水平的度量指标。本文借鉴周昌林、魏建良提出的方法来测度产业结构水平:

其中,H表示产业结构水平,Hi表示第i产业的产业水平系数,Ki表示第i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Pi表示第i产业的产值,li表示第i产业就业人数。Hi越大,表明第i产业水平越高;H 越大,表明整体产业结构水平越高。

(二)模型构建和数据选取

在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多种因素(包括地区需求结构、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和产业政策)影响该地区产业结构。本文假设其它条件不变,研究重庆市商贸流通业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影响,选取2001-2015年重庆市各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比重(用X1表示)、第三产业所占总就业人数比重(用X2表示)和产业结构水平指标H。

为了减少原始数据的波动性,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对变量取对数,再构建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分析商贸流通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其VAR 模型可以表示如下:

其中,Yt为LnH、LnX1、LnX2,C为常数项,P为自回归滞后阶数,μt是白噪音序列向量。本文使用数据来自《重庆市统计年鉴》,所有检验在Eviews9.0软件下进行。

实证检验

(一)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为避免伪回归情况,在计量分析之前,本文先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经检验,序列LnH、LnX1、LnX2 在显著性水平为10%的情况下均不存在单位根,即为平稳序列,符合建立 VAR 模型的条件。

(二)滞后阶数的选择

在建立VAR模型之前,确定最优滞后期p是非常重要的。其判断标准有LR 统计量、AIC(赤地信息准则)和SBIC(施瓦茨准则)等。一般情况下,ACI值或SBIC值越小越好。表2中的“*”表示从每一列标准中选的滞后阶数,本文选择2作为最优滞后阶数,构建VAR(2)模型。

(三)模型的稳定性检验

VAR模型所有根的倒数小于1,在单位圆内,则其是稳定的。由图6所示,本文模型的根的倒数都在单位圆内,即模型是稳定的,因此可以进行脉冲响应分析与方差分解分析。

(四)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反映VAR模型中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带来的影响,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察各变量的反应,本模型中响应函数的追踪期设定为15期。

图7与图8是基于VAR模型的LnX1与LnX2对LnH的响应情况与路径。从图7可知,LnH对LnX1立即形成冲击,且为负值,在第4期达到正向最大,LnH每提高一个百分点,LnX1大约上升0.007个百分点,之后呈现较快下降趋势,第10期由负值上升为正值,并逐渐收敛于0值。可见,在考察期内,LnH对LnX1正负影响交替出现,但从长期来看,LnX1趋于平稳。从图8可知,LnX2对LnH的响应在15期内正负交替,在前7期为负值,第7期之后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第10期左右达到最大值,但在13期之后开始降至负值。

其次,看LnH对LnX1与LnX2的动态响应过程。从图9可知,LnH在15期内始终为正值,在前9期呈上升趋势,并在第9期达到最大,随后略有下降并趋于平稳。可见,LnH对LnX1的响应具有长期性。从图10可知,LnH对LnX2的响应并未立即形成,第1期冲击为0,之后为负向反应,但反应程度较小,从第4期开始为正向反应,并在第8期达到最大,说明LnH对LnX2在长短期响应不同。

(五)方差分解分析

方差分解是通过分析每一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本文给出了到第15期的方差分解结果。

从图11可知,LnH在第1期受自身波动冲击100%的影响,随后呈下降趋势,在第15期基本稳定于37%,尽管自身扰动逐渐发生变化,但一直发挥主要作用。LnX1与LnX2在第二期分别为1.79%与0.32%,说明LnH预测方差的1.79%与0.32%可由LnX1与LnX2来解释。在第15期,LnX1与LnX2分别在33%与28%趋于稳定,说明短期与长期,其对LnH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但其作用在长期来看是不断提高的。

从图12可知,LnH對LnX1冲击在第一期就占了全部预测误差的33.18%,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第3期达到最大值42%,但其相对贡献率保持在40%左右。这表明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LnH对其产生的影响较大,它解释了LnX1的40%。从图13可知,LnH对LnX2的冲击在第一期就占了全部预测误差的27.83%,第1至4期呈现上升趋势,第4至8期呈现下降趋势,第8至13期又呈现上升趋势,第13至15期又呈现下降趋势,波动较大,其中在第3期达到最大值37.89%,但最终相对贡献率保持在36%。这表明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LnH对其影响较大且基本维持在一个水平上。

综上所述,本文得出重庆市产业结构升级在短期内受商贸流通业发展作用较小,主要受自身影响较大,而在长期内产业结构升级受商贸流通业发展作用较大。这表明重庆市商贸流通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随着经济发展而越来越大;而重庆市产业结构升级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作用在短期与长期均较明显,因此重庆市商贸流通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双向促进作用。

政策建议

(一)坚持产业转型升级

商贸流通业作为先导性产业,一要保持对第一产业的支持,二要确保对第二产业的集聚,三要促进对第三产业的推动。重庆市应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传统商贸流通业与现代互联网发展融合,实现传统商贸转新型商贸的目标,加速实体(网上)商圈、市场、企业三者融合发展,企业应提升自身科技水平,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全面提高商贸流通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营造法治有序的营商环境

健全商贸流通业法律法规,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与保障体系、完善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与商贸流通业体制机制,使之为经济转型与资源优化提供新动力。根据重庆市市情,充分借鉴我国其他省市与国外经验与教训,制定适合重庆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法规与行政规章。

(三)大力降低流通成本

商贸流通业作为新兴第三产业,其聚集效应在扩大物流行业竞争度与促进物流经济方面作用重大。重庆市应加快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打破地区封锁,发挥自身山城优势,合理布局物流仓储基地与配送设施,优化物流配送中心、中转站等,发展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创新科技力量,进一步优化交通组织,采取多种运送方式,切实降低物流成本。

(四)坚持开放协同发展

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化对外开放,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使现代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坚持协同发展,促进流通市场一体化,加强区域内互联互通,加强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发挥其先导性作用,加强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加大五大功能区发展实施力度,坚持环保与经济协同发展,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促进企业、市场协同发展,繁荣市场。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升级VAR模型重庆市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重庆市关工委举行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