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安
深刻阐述冬小麦越冬死亡的原因,然后又从选种,播期,施足底肥,适时条播,播得适当,适时冬灌,施善苗粪,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从而预防冬小麦越冬死亡。
冬小麦以其高产,优质,抗病虫,省工,省时,避灾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青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我县农民的主导产业。但由于我县冬春两季气温相对偏低,温差较大,对冬小麦苗期,分糵期生长有较大的影响,易造成死苗,致使冬小麦不能安全越冬。
冬天积雪薄,春雪闹,出现气温偏低和负积温,气温过低,会使土壤裂缝增大,冻伤根系,不易越冬,开春气温又不稳定,易造成春季晚霜冻害的危害。
冬小麦播种期直接影响冬前形成壮苗和越冬期的安全越冬。播种过早,因气温较高而易拔节,植株抗寒力减弱,容易死苗;播种过晚,麦苗因长势弱,分糵少,根系不发达,植株体内积累的糖分少,易受冻害,越冬死亡率高。播种量过大,使冬小麦作物群体偏大,田间荫蔽加重,茎杆细弱,导致抗寒性下降,越冬易死亡,播种量过小,则达不到丰产的要求。
目前,冬小麦品种繁多,各品种的抗寒性能不同,如果品种选择不适宜,苗情差,抵御冻害、病害能力弱,也会因温度变化,影响冬小麦的安全越冬。
播种深浅是冬小麦安全越冬的关键,过浅使分糵节接近地表,易受冻害不易越冬,过深则不利出苗。
未灌越冬小或灌水过早、过晚的地块,冻害均较重。灌溉越冬水后,土壤经过昼消夜冻会在地表产生裂缝,影响冬小麦根系生长,甚至因土壤产生裂缝而使根系断裂,植株抗寒力下降。
根据不同的土质选择适宜的品种。如地势较低,热量相对丰富,应以生育期相对较长的为主栽品种,另配一搭配品种;如地势相对较高,应以生育期相对较短为主栽品种,其它为搭配品种,可有效利用热量资源,发挥品种的最大增产性能,提高单产。
2.2.1 播期。适宜的播期,可培育壮苗,有效避免越冬时低温造成的冻害。一般在从9月上旬开始播种,到10月上旬播完,播种过早,冬前生长过旺,造成拔节,易死苗,播种过晚,冬前生长量小,易受冻害,不易越冬。
2.2.2 播量。选择适宜的播量是控制和协调群体与个体矛盾的关键环节,是争取高产的有效举措。
由于我县降雨量较少,气温相对较低,播种后灌水造成板结,条播对出苗和根系生长没有影响,省工、省时,深受群众青睐。
冬小麦播种深度对冬小麦在越冬期间能否保持抗冻性有重大影响。冬小麦适宜的播种深度为4~5cm为宜,播种后要及时浇水。
适时冬灌可以起到稳定土壤温度,增加土壤水分的作用,从而提高冬小麦的越冬率。冬灌的时间各地比较一致,一般在立冬前后,即日平均气温在0~2℃,土壤昼消夜冻时(11月中下旬)冬灌最好,因此时麦苗已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灌水不会使麦苗徒长,土壤下层尚未结冻,水能够渗入土层。因此,冬灌可提高土壤的保墒性能,保证冬小麦安全越冬。
冬灌后待地表黄干时撒施草木灰或农家肥,并用树梢捆来回拉动,以填补土壤裂缝,起到培土,增温,保墒的作用,对麦苗越冬有显著的效果。
2.7.1 严禁牲畜践踏、啃吃,冬前幼苗被牲畜啃吃容易抽出叶心,使冬小麦返青率下降,影响产量,为利于翌年返青,提高分糵数和成稳率,应尽量集中越种植,便于加强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7.2 镇压提墒。早春化冻后首先要查墒情,由于经过越冬后土表极易失墒,若干土层超过分蘖节以下会影响生根,这类麦田需在返青期镇压提墒,使分蘖节处于湿润的土层里。
2.7.3 锄划不但具有良好的保墒、增温、灭草等效果,还具有促弱苗转壮、壮苗稳健生长等作用。各类麦田都应锄地。划锄时要注意因地因苗制宜。对晚茬麦田,划锄要浅,防止伤根和坷垃压苗;对于旺苗和徒长麦田,应进行深锄断根,控制地上部生长,变旺苗为壮苗;对盐碱地麦田,要在“顶凌期”和雨后及时划锄,以抑制返盐,减少死苗。划锄要注意质量,做到划细、划匀、划平、划透,不留坷垃,不压麦苗。拔节前力争划锄2~3遍。
2.7.4 搞好病虫害防治。一是选用抗逆性较强的品种;二是播种前用40%辛硫磷乳油4.5kg/hm2进行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三是播前用粉锈宁进行拌种,预防病害的发生;四是抽穗期用敌杀死,辟呀雾等防治蚜虫,搞好冬小麦的黄锈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