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传统造型形式的多元化

2018-09-26 06:24郑丽萍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剪影情态纹样

郑丽萍

人文中华,时间绵延,昔日辉煌,今朝灿烂,独殊东方。在历史的长河中嬗变,积淀无比丰富,尽管良莠杂陈,世世代代渗透于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中,影响着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子民。

一个民族真正的传统的精华,在于从原始艺术所开拓的纯真的美,和以后数千年在民间艺术中所体现和流传下来的东西。只要我们善于分筛,就能区别出哪些是精华,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鉴别力。

一、实用性造型

传统民间美术的各种造型孕育在一切生产和生活中,所以传统美术造型必然要受到“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双重制约,在现实生活中,实用价值制约造型最为突出。

首先“民间玩具”是民间艺人从民俗实用性出发,实用造型体现出如下特点:一是注重手感。玩具是儿童(也不排除成人喜爱)手中把玩之物,光洁适手。相对而言,玩具以圆形较多,山东高密聂家庄的白底泥人造型圆润饱满,手感细腻光滑(图1)。二是团块感,无锡惠山泥人中的“胖阿福”造型上的圆滑更增添了娃娃的几分憨态和福相。三是突出主要特征,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省略细枝末节。黄河流域普遍流行制作的布老虎(图2),头部造型突出,尾巴常被省去四只脚,只留下短短的脚趾,而显得更威勇可爱而富有生气。

图1 山东高密聂家庄的白底泥人

图2 山西布老虎

图3 虎头帽

图4 茶桶

图5 石雕

图6 刺绣围嘴

图7 砖雕筷笼

民间使用的香包、荷包、遮裙带、挂饰品等,既有使用价值又是情人的信物,常作为自己的贴身之物,千针万线,针脚缜密,使人爱不释手。民间剪纸各种形式的造型形态,是针对不同的用途,窗花要适合地方特色和民间生活习惯,还要针对窗户透光效果并与窗格相适应,从而强调剪纸的镂空性,从而形成虚实相生、阴阳错落的审美效果。传统造型不仅仅形态上受到民俗实用功能影响,同时在风俗习惯上也表现出强烈的生活实用功能。如刺绣、织棉、蜡染的纹样附着于服饰、门帘、帐檐或布鞋等物品上,平面装饰考究。苗族刺绣围裙和衣服前襟上的图案采用打散纹样构成的设计方式,造型也很相配。

总的来看,民间美术从室内的起居生活到室外的建筑设计,各种样式的造型都围绕着实用功能价值来设计。例如用于室外建筑的石雕,作为墙基柱础,总是需要稳重,雕琢粗犷大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室内家具的木雕,则要求镂刻细腻,仔细观赏而百看不厌。图3—7就表现出民间美术的实用性功能。

图8 射鹿

图9 猎羊图

图10 万字

图11 古钱

图12 如意

图13 看

图14 木房子

图15 割草

图16 妇女麦子

二、象征性造型

语言符号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创造了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大多是人民在劳动生活中逐渐概括而成,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而这些生活记忆的艺术符号是为传递特定的生活、情感而创造形成的,具有一定象征作用。原始岩画中的人、动物、植物形象,具有象征意义符号。内蒙古阴山石刻岩画“射鹿”(图8)、阴山岩画猎羊图(图9),虽然是很简单的几根线条,很抽象、概括,如符号一般,但都蕴含有先民的原始思考与想象力。

传统民间美术的那些优美的造型都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传统象征意义一般有谐音、寓意、符号形式。谐音:民间俗称为“口彩”,五福(蝠)捧寿——画五只蝙蝠和蟠桃,喜上眉(梅)梢——画喜鹊站立梅树枝头。寓意:百合、核桃寓意百年和好,白头鸟寓意夫妻白头到老。符号:万字不断头,“万”(图10)字原非汉字,是梵文,有吉祥万福之意。从“万”字四端延伸绘出各种连锁花纹,意味绵长不断,或富贵不断头之称。古钱(图11),又称“双钱”,与“双全”谐音,故常与蝙蝠、寿桃、寿字组合为一体,寓意“福寿双全”。“如意”(图12)是从印度传入的佛具,又是一种挠痒的用具,由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后来事事如意、万事如意的如意逐渐成为一种表示吉祥的物品。现在如意头纹样普遍用于家具、建筑和服饰的装饰纹样。

东巴图画象形文字(图13—14),云南纳西族在千百年前使用的一种独特的图画象形文字,在滇西北高原上升起一道绚烂非凡的文明彩虹。从这种文字的特征看,具有表意和表音成分,象形文字由符号为主体,表音符号和附加符号为辅,包括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合体字、转译字等字符。东巴文化中的象形字非常丰富,易读、表意、表音。有单体符号和合体符号,具有象形文字图画性非常强的特征,

东巴文中的指事字有两种,一种是独立的指示符号(主要是数字),另一种是不独立的指示符号,附加在其他独立符号上表示意义,如妇女举镰割草,左上角为“草”字(图15),妇女收麦子,右上方为麦子(图16)。从文字形态看,纳西象形文字是一种正从图画纹样向象形字过渡的文字,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代表特殊的阶段。纳西族在一千年前用一种独特的图画象形文字刻造了一种辉煌的古文明。用这种象形文字写成了一部东巴经典。

三、复合性造型

复合性造型是使用原始“互渗”原理,它强调的是综合性。原始人的集体表象在形态结构方面的混沌不分强调综合性,如人物与动物的复合造型、动物与器皿的复合造型等等,也有人鸟合一、人兽合一的复合造型,最典型的是甘肃秦安出土的彩陶壶上的犬鱼复合(图17),这些虚构的、主观幻觉中的神奇形象是复合性造型,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和梦幻般的意境。

在贵州高原地区民间刺绣中普遍应用人兽合一、人虫合一的复合形象,具体地反映了苗族历史传说 (图18—19), “二龙降龙”“神力无比” 等复合形象,都是苗族与土家族人民理想中的、有着鲜明象征意义的动物造型。

在陕北民间剪纸中有人面鱼(图20)等复合形象。安徽阜阳剪纸“鱼娃娃”(图21),是典型的复合造型,也是当地人们对生命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反映。安塞县胡凤莲的剪纸《鸡头鱼》造型特别有趣,它体现了吉(鸡)庆有余(鱼)的含义,将鸡和鱼作为吉祥物来塑造一种新形象。这些很普通的复合性造型,却蕴含着繁衍后代和多子多孙的象征意义。

四、几何形造型

以几何方式造型在传统民间美术中是大量存在的。原始彩陶那些争奇夺艳、变化多样的几何纹样,均由具象蛙、鸟、鱼等变化而来,其几何造型装饰是明显的,其图案的构成形式想象力令人好奇。彩陶鱼纹造型,由单鱼或双鱼的变形到鱼纹,交替构成为抽象两色三角形,图案惟妙惟肖(图22—23)。

原始彩陶文化中变化莫测、多姿多彩、生动奇特的几何纹样,以及民间美术中象征性几何纹样多形态造型,并非是对自然几何结构、形状的直接模仿采用,而是从具象的动物形象、植物形象抽象变化而来,或者说是经过高度简化概括之后,加以巧妙的组合变化形成的,是劳动者智慧的结晶。传统几何形纹样在民间妇女的作品中是千变万化的,如鞋垫、窗帘、百家衣、褥面、门帘等,出现了许多利用裁衣边料拼缝的几何太阳、山水、土地纹,十分精彩。图24—25就是民间美术几何造型的纹样。

图17 犬鱼复合

图18 二龙降龙复合形

图19 神力无比复合形

图20 人鱼复合

图21 鱼娃娃

图22 原始彩陶几何纹样

图23 原始彩陶几何纹样

图24 蜂逐霜菊几何纹样

图25 吉寿连续几何纹样

五、情态剪影方式造型

情态剪影方式造型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多年生活实践形成的独创。从许许多多劳动作品可以看到,从民间刺绣到民间剪纸,从皮影到农民画,都属于情态剪影造型。秦汉时期民间瓦当的一部分造型也可归纳为情态剪影方式造型。河南南阳出土的泥土味最浓的汉画像石和郑州出土的汉画像砖中最为普遍,我们可以感受到人与动物搏斗的动态的生动形象,画面丰富多彩,富于生活情调,同时反映出当时民间艺术大师熟识默记的能力与表现技巧之高超。“舞蹈纹”是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陶盆上的图案,内部绘有三组跳舞的剪影人形(图26)。广西左江岩画(图27)和新疆阿尔泰岩画(图28)中的对称剪影形人物造型,多属于情态剪纸造型。

二维空间轮廓造型是情态剪影造型的主要特点,在轮廓形体内只作简单镂刻造型,或者作简单装饰处理,虽然看不到五官的喜怒哀乐的表情,但都十分注重动态情态的整体表现。因此,却可以体味画面的情景与内涵。当代不少农民画(图29—31) 是剪影式的造型。有趣的是许多画是农村妇女创作的,把她们最熟悉的剪影观念带入绘画当中。人物或侧面或正面,都是勾线平涂,远近排列,前后大小形象一致。这不是造型幼稚的表现,而是在他们的心目中,对必须出现的形象一视同仁。他们不用肉眼看物象,而是用心去想形象。这是一种特殊的造型观念与方式,有其特殊的美学价值,有人总想把这种方式改造成三维空间视觉方式,让农民画向专业绘画靠拢,但这结果必然丧失农民画的审美特点。皮影造型 (图32) 由于为了能适应演出的效果,在大部分造型中均作细部刻画,面部五官一般是程式象征性的,头饰和服饰则作造型装饰性的处理。其平面剪影特点仍很突出。

图26 舞蹈纹

图27 左江岩画

图28 阿尔泰岩画

图29—31 当代农民画

图32 相亲

剪影造型的灵魂是“动态情态”,抓住最具典型动态,运用夸张手法,使造型具有强烈的形式张力,往往把写意、变形融于一身,故这种剪影造型方式的“动态情态”可以产生极为特殊的审美特性。

五种造型观念与方式的综合归纳,无法穷尽劳动者对美术创造的全部智慧,如若深入研究,会发现更多的造型方式。无论有多少种类,它们之间都是互相渗透,“我中有他,他中有我”,绝非是机械模式,其审美创造是在非自觉意识下进行的,虽然没有现在人宽广的认识水平,却有着潜在的内聚力和创造力。

猜你喜欢
剪影情态纹样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泰国剪影
工作剪影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颁奖典礼剪影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