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技术基础,加速创新发展

2018-09-26 05:53口述苏善塔库玛巴塔查雅
国际人才交流 2018年9期
关键词:巴塔基础人才

口述/苏善塔·库玛·巴塔查雅

文/左娜

英国著名材料学家、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苏善塔·库玛·巴塔查雅勋爵,英国上议院议员,曾任撒切尔夫人等多任英国首相的工业和科技顾问。2017年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北京市人民政府“长城友谊奖”。

1980年,巴塔查雅勋爵着手创办华威大学制造业集团(WMG),并使之迅速发展成为英国著名制造业教育和科研机构。20世纪80年代至今,他利用自身资源,为我国高端制造业和政府高级管理人员等提供培训,其中1900余名学员成为我国大型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和高层管理骨干。他还为中国材料制造、能源、电气、信息技术等产业发展提供战略咨询,2012年起任北京城市学院战略顾问,并以北京城市学院工作平台为依托,推动WMG与11所中国院校开展项目交流与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就创新发展而言,技术基础是最重要的因素。拥有坚实的技术基础,就拥有了创新的加速器,能够更快速地将创新转化为生产力。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不进则退。比如说前几年大家都在讨论新能源,由于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中国很快就转向了发展电动汽车。这是一个很“陡”的转变,不是一触即发的,需要电池、发动机技术的改进,还有汽车设计和配套基建跟进。因此,这种变化的速度就决定了,只有在技术基础扎实并且能够很快实践创新的国家才能够成功。

在中国,只要有创新想法,最后很多都变成了现实。今天的中国已经跻身全球主要工业国家之列,很少有人会再对中国制造的产品心生怀疑,认为它们不如其他国家的产品。现在的中国处处体现着高科技,体现在建筑的方式,交通、能源的管理等。现在所需要做的就是延续这股势头,让创新成为医疗健康、制造、国防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

但是,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体量,还要再两倍、三倍地加快步伐,不能只发展某些领域,而是要在各个领域,包括环保、制造都全面推进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中国亟须在产品设计思路上创新,然后是学习经验,因此在技术成为科学之前首先获得的是经验,即经验工程(实验工程)。所以制造一种产品之前首先要学习,这需要时间。比如说要造一辆车,中国具备完成所有工作的能力,关键是要加快实施的步伐,这需要技术基础、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来实现。

英国著名材料学家、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苏善塔·库玛·巴塔查雅勋爵

现在的中国可以很好地打造创新的技术基础,因为这里有世界一流的高校,也有世界一流的学者。中国高校都在发展技术基础,我在中国的大学里看到了年轻人对技术、对创新的强烈兴趣和巨大热情。加上政府给了高校更多的学术自由,鼓励学者积极地参与国际合作,这些更加开放的政策将让技术创新的道路越走越顺。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对比1982年我第一次来中国时的情景,中国人在这近四十年取得的成就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政府的政策支持,技术的实施力度,科技的创新发展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对比华威大学制造工程学院这些年来培训的一届届中国科学家、工程师,我们发现,20世纪80年代初来的学员和现在的区别太大了,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国际创新能力,现在中国学员们的思维更活跃了,吸收国外的知识经验,然后运用于实践并取得成效的进度加快了,以前需要学习一个月的内容现在只需要一个星期就可以完成。唯有一点没有改变,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学生一直都是求知若渴、志存高远的。

2017年10月,我在北京参加了中国政府友谊奖的颁奖典礼,还作为获奖专家参加了李克强总理的会见活动。在这场活动上我遇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端人才,也看到中国多么欢迎海内外科学技术人才,并且对人才是敞开心扉的。2018年4月,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为我颁发外国人才签证(R字签证),我很荣幸成为首批获此签证的英国科学家。这次来华,我体会到了人才签证带来的便利,让我在机场一路畅通。我想这不仅仅是一个签证的问题,更是一种认可,表现出中国对人才是多么重视。人才签证的发放带来的积极影响也是无与伦比的,它将为英中科学家开展合作提供更多便利。

猜你喜欢
巴塔基础人才
巴塔头目在阿富汗被炸死
人才云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巴塔历险记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