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杰 王凤
摘要:外语阅读课教学理论研究发展成果颇多,也不乏有效的实践探索。但德语阅读教学基于其特殊性,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等三方面进行探索,力图构建德语阅读课程的多元教学模式。
关键词:德语阅读课;多元教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6-0139-02
一、外语阅读课教学研究现状
近年来,在外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关于阅读课的教学方法研究在国内外已经有很多研究成果。西方的阅读学理论在语言学和心理学的影响下,发展已较为完备,经历了文法翻译法—听说法—表音法—建构整合理论—自上而下阅读法—交互作用法(强调图式理论)的发展历程。体现在阅读模式上可以总结“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交互模式等。
国内学者利用上述理论研究成果,对于中国的外语阅读课教学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积极探索和改革。吴小文、周莹(2013)分别在高职英语阅读课和高职德语阅读课中引入任务型教学法,并通过实践研究证明其可行性及有效性。朱燕(2013)创新性地提出法语专业阅读课多元教学模式,该模式融合了图式理论、任务法教学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从模式的设计来看,该模式既加强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又兼顾了对语言本身的研究,对外语专业阅读课程的设计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在互联网+教学的课堂改革大背景下,有学者(裴如意,2013)认为教师应该跟踪掌握教育技术的发展,并应用到阅读课堂教学当中,MOOC、微课等已经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从文献资料的研究来看,关于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已经较为完备,但研究成果集中于教学法在阅读课堂中的应用,从教师角度出发,侧重研究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即便是在“互联网+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阅读课改革的探索依然局限于课堂教学的设计,探索将互联网资源应用于课堂的途径。
外语阅读能力普遍定义为学生对于外语语篇的理解能力及语篇信息提取能力。外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细水长流、日积月累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养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的阅读方法传授和课堂组织方式固然重要,但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阅读视野的开拓以及阅读能力向其他语言能力的转化也值得重視,有必要纳入阅读能力培养的目标中来。根据笔者多年的阅读课教学实践和观察,当前外语阅读课存在如教学方法单一、教材时效性差、课时数不足、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等问题。在阅读教学理论研究充分发展的前提下,如何深入贯彻阅读课改革,从教学观念、教学资源、授课方式等多方面出发,构建一个立体多元的阅读课教学模式,是一项值得一线教师深入思考和积极实践的重要课题。
二、理论基础
1.图式理论。图式理论认为,图式的中心作用在于建造对一个事件、一个客体或者一种情况的解释。它的作用在于说明一种理解的过程。那些我们可以用来解释我们世界的图式的总体,在某种意义上组成了我们关于周围现实世界的个人的理论。所以,在某一特定的时刻,这些图式的具体化就成了我们所面对的情境的内部模式;如果是在阅读一篇课文的情况下,那就组成了为此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模式。
2.任务教学法理论。任务性教学法中的任务其实就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活动,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法是近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成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所谓“任务”,简言之,就是“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心理状态,任务的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为了完成任务,学习者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共建,以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
3.篇章语言学理论。篇章语言学认为,语言交际不是通过孤立的句子,而是通过语言表达,即篇章来进行。语言使用离不开特定的情景和语境,否则很难确定语篇的真正含义和它的交际功能。语篇呈现特定的结构。它通过表层结构的语法衔接和深层结构的语义连贯,保障语篇的整体性。在阅读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篇章的微观和宏观结构,可以帮助学生剖析文章的条理层次,弄清内在的逻辑联系,然后通过必要的篇章手段抓住篇章的主要信息,提炼篇章主旨,进而领会文章的用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教学多元模式的构建
基于上述阅读教学的教学理论,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拟从如下三方面进行阅读课多元教学模式的探索。
1.更新教学观念,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探索适合阅读课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根据篇章类型和阅读目标的不同,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师生互动、学生合作,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帮助他们在词汇扩展、句法分析、语义理解、篇章习得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受限于语义的理解和词汇的扩展,但阅读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语篇结构的分析,并由此习得语篇的构建能力。因此,教师应在篇章语言学的指导下,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语篇结构,掌握语篇衔接的主要手段,并将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方式。
2.结合网络教学平台,变革教学手段和学习过程。阅读课作为一门语言能力培养的基础课程,更偏重于技能的培养,而非知识的传授。因此,在各小语种专业阅读课时较少(一般为每周2课时)的情况下,教师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将阅读过程中获取的语言知识及时转换为语言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设计和任务安排时还应打破课堂的限制,将课堂内外相结合,同时还可利用第二课堂,致力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网络教学手段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课堂的拓展成为可能。同时,还应探索与之相匹配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教室的布局和课时的安排都要服从于新模式下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另外还要建立配套的教学成果评价机制,实现成绩构成多元化,将网络课程学习情况、课堂效果评价共同纳入成绩评定范围,保证学生的共同参与和学习效果。
3.将互联网资源进行选取和汇编,更新阅读课教学内容。哈默(Harmer)认为,好的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范例,有利于他们提高写作能力;而且阅读提供了学习词汇、语法、遣词造句等的机会,也促进了语言习得。应惠兰(2001)从需求分析理论出发,对外语学习者的学习期望所做的调查表明:58.4%的学生认为最能影响阅读兴趣的因素是阅读材料本身。德语专业阅读教学面临的一个困境在于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主要體现在两方面,一是阅读教材的可选性较为有限。通过对德语阅读教材的市场考察,结合不同阅读教材的课堂使用效果,发现存在如下问题:如阅读课教材内容陈旧无趣、教材编排和练习设计较为传统、内容和篇幅难度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不符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二是市面上可供德语专业学生阅读的课外材料较少。虽然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但也存在大量的垃圾网站,增加了学生搜索有用学习材料的难度。基于上述两个问题的存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推荐难度适宜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为学生打造一个主题相关、内容多元的开放式网络资源平台。同时,利用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阅读成果展示和讨论交流的平台。让阅读课不再仅仅服务于考试,而是成为一种学习日常和语言文化的体验。
四、结语
笔者通过长期的阅读教学理论和实践探索,拟从教学理念和方法、课堂传授方式和教学内容三方面进行阅读课教学的改革。在先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在阅读课教学中以篇章语言学理论和图式理论为指导,采用任务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模式,将网络教学平台和慕课等新型教学方式纳入教学改革体系,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杰.德语阅读课翻转课堂模式构建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6).
[2]杨萍.外语阅读课堂教学研究文献综述[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3).
[3]端木庆一.阅读学及外语阅读教学理论发展简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27(1).
[4]朱燕.法语专业阅读课多元教学模式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