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娟
摘要:对于中职校学生,只有打破差生的思维定式,才能有相对客观的“公平公正”。要提升班级管理效果,抓班级差生有时比抓班级优秀生更有效。这就是“木桶原理”的逻辑,决定木桶容量的并不是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短那块。在班级学生管理中,应和学生保持合适的距离、把握好对学生关爱的尺度。
关键词:中职校学生;公平公正;木桶原理;关爱的尺度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9-0061-02
与职教有缘亦有情,自踏入三尺讲台,班主任工作犹如万里长征,一旦开始即无止步。每接一个班之前笔者的心里都很忐忑,因为永远无法预见将会在班级中发生什么问题。在这里,笔者归纳了一些自己在班级管理中会经常碰到的问题,结合平时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就如何“公平公正對待班级同学”和“把握关爱的尺度”这两点谈谈体会。
一、中职班主任工作方法之公平公正对待班级同学
关于如何“公平公正对待班级同学”的问题,笔者认为,这其实是班级管理中一个无法摆脱的问题,就像家庭生活中的“婆媳关系”一样。没有怎样做最好,我们只能尽力做得更好。说实话,一碗水端平,说着容易做着难,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必然是主观的,没人能真正摆脱情感做事。身为一线班主任,对班级差生那种纠结的情感,岂止是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啊!对好同学的偏爱让我们在许多班级事务中不自觉的会有“好同学优先”“同学产生矛盾肯定是差生不好”“差生犯了错误批评得更严厉些”等惯性思维,日久天长,班主任的这种情绪会影响到班级同学。班级差生会认为班主任对待同学没有做到“公平公正”,进而可能会引起逆反心理,更有甚者凡事都和你对着干,因为他认为你对他是不公平的。这时你再去教育补救可能效果就不是很好,至少要花很多精力,那真的是事倍功半了。这对我们班主任来说真正是件痛苦的事情,你并没有刻意偏袒哪个同学,但差生思维定式却影响着我们做出了一些不恰当的行为。
我以前带的12级就出现过类似事情:有次几个同学迟到被我拦在了教室外,其中有个是班干部,平时表现也比较好,知道她迟到肯定是有特殊原因的,我轻描淡写地批评了她一下就让她进教室了。对另外2名同学我是比较严厉的批评,并且用了大嗓门,因为其中有个同学经常迟到、并且属于屡教不改型。结果出乎意料,那个经常迟到的同学居然顶撞了我。他的理由很简单:老师你不公平,虽然我经常迟到,但你应该公正对待今天所有迟到的同学!我当时真的懵掉了,还没有学生这样挑战我的权威啊,一时难以接受他的言辞,感觉自己像要爆炸了一样,又说了一些更加严厉的话语,就气呼呼的离开了。事后我冷静下来思考,他并没有说错,错在我的主观意识行为。从那以后,我开始重视如何做到“公平公正”这个问题。对于中职校学生,只有打破差生思维定式,才能有相对客观的“公平公正”。要提升班级管理效果,抓班级差生有时比抓班级优秀生更有效。这也就是“木桶原理”的逻辑,决定木桶容量的并不是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短那块。
这种认知让我在带16级中高职贯通班时经常提醒自己要多关注班级里“最短的那块木板”,对待不同的学生,要一视同仁,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在班级里,班干部、优秀生若是违反纪律、犯了错误、言行不良,我会批评得更加严厉,并且毫不留情,一点不给面子。开学初,我就给所有班干部打了预防针,做得不好,老师会随时随地骂你,如果你脸皮薄,接受不了,可以请辞。现在很多班干部都被我骂成了“厚脸皮”。相反,当有差生有了好的表现、取得一点进步,哪怕是“今天他黑板擦得特别干净”这样的小事,我都会“小题大做”大肆表扬,并且还拿这事做榜样,经常有意无意说说。这个方法未必妥当,但在我班还是有些成效的,至少赢得了差生的信任,你那样表扬他,他想做不好的事情自己就会难为情的;同时还要注意批评差生时,千万不要算老账,就事论事是最明智的,尽管他有许多劣迹,并且可能对这次的错误有影响,我们还是要提醒自己,只批评教育他现在的错误,能做到这点,学生会觉得你是客观、公正的,批评教育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可以尝试从新生军训起,就着重抓差生(从档案了解的,学习上、或纪律上表现不好的),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多为班级做事,多鼓励、少批评,让他们早日融入到班集体的良好风气中去,而不是“我们反正是没人疼、没人爱的一族,总是躲在无人问津的小角落”。当集体不接纳他们时,他们会自成一体,还会发展壮大,甚至成为班级里经常闯祸让你头疼的“问题一族”,到那时你再花十倍的功夫都很难改变的,持久战真的是痛苦万分了。
二、中职班主任工作方法之把握关爱的尺度
如何握住手中的沙?记得有个比喻,说是握在手中的沙,你越是攥得紧,漏掉的就越多,原话好像是讲爱情的,其实我觉得所有的情感都类似,包括我们对学生的关爱。这个我是有深切体会的。我最初任教带的02级班是给我打击最大的,吃了很多教训,也成长了不少。我那时也是刚毕业一年,年轻气盛,精力充沛,还住在学校宿舍里,真的是以校为家。除了上课,我是经常看班级、兜宿舍、找学生谈心,还会把自己的零食、水果给他们吃,因为和学生年龄差距不是很大,感觉有时和他们像“哥们儿”一样,学生也喜欢有事没事往我办公室跑。我自认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特别关心,甚至连他们的书包都要检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总会很及时地打电话给家长。并且很喜欢讲大道理,常常一点小事就对学生说教半天,总是以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要求他们。表面上看,学生还是听我话的,自我感觉还挺良好,谁知一次偶然的“偷听”彻底打破了我的自尊心。
那是一次晚自修结束后,我突发奇想,故意不像往常9点30以后到学生宿舍兜一圈,而是9点就跑到了学生宿舍,想偷偷地观察一下他们的行为。没想到走到学生宿舍门口,正好听到他们在谈话,并且有提到我!一个说:你要抽烟快去啊,等会“老唐僧”来了闻到烟味又要训你,还会打电话给你爸又要挨骂!另一个说:是啊,TMD真烦,啥事都要管,老子抽根烟都得选时间,不然等会又要翻我书包到处找烟了,书包里的一点小秘密也都被她发现了!又一个接着说:你说她吃饱撑的没事管我们那么多干吗,年纪不大,麻烦不少,以后干脆叫她“老麻烦”得了!其他几个学生一听都乐了,一起喊:老麻烦、老麻烦,哈哈……我当时一下呆掉了,心里说不出什么感觉:愤怒、屈辱、不解,好想冲进去教训他们,但我忍住了。我都不记得自己是怎样跑到办公室的,只记得当时大哭了一场。哭过后冷静下来想一想,是自己期望过高,没和学生保持合适的距离、没把握好对学生关爱的尺度,要知道,不被理解的付出和回报是不可能成正比的!一晚之间觉得自己成长了很多。
其实,成长就是一个妥协的过程,对班主任来说亦是如此。换一个角度,依然美好。从那以后,我对待学生,就注意把握分寸了,时常提醒自己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一定要保持好适度的距离。要让学生对你敬爱,可以做良师益友。在班级、课堂上务必要严肃认真,坚持原则;课余可以沟通、谈心,一起活动、一起欢笑,但不会过于随意;对待学生的学习生活,我也不再事无巨细,样样关心,他们不是小学生了,有时一些担心是多余的,放手让他们处理自己的事情,未尝不是一个好方式!曾有人说“爱情就像放风筝,不管它飞多远,只要你手里不断线,就可以收放自如”。情感这东西,虽然不能生搬硬套,但总有些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对学生的关爱也可以尝试一下“放风筝”的方式。在班级学生管理中,原则性的事情要身体力行,严格把关,所谓“宏观调控”;非原则性的问题,可以灵活掌握,尽量少管,让学生自我调节,适应“市场经济”,当然前提是你手中的线不能松。古话说得好: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当你伸开双手,可能会接住的更多。想握住手中的沙,就不能攥得太紧。
三、结语
教育是爱的旅行,一路走来,欢笑泪水,我们都在这条道路上摸索前进,希望与大家并肩同行、分享进步,用心耕耘、守护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