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健萍
摘要: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和全面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为深化嘉兴市文化产业,进一步推进文化教育强市建设,创新职业教育实训体系的重点是以嘉兴市各高校为样本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社会化运营的探索,为嘉兴市技能人才培养创新研究提供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实训基地;社会化运营;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1-0024-02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应用型本科和高职教育之本,为此,各高校分别通过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和开发校外实训基地等多种途径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嘉兴市各大高校也不例外。但是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营、更新和维护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且无经济效益,所以如果能够让校内实训基地模式进行创新,进行社会化运营,从资源共享开始,逐步推广到校、校企和校政企实训基地共享和社会化使用,在满足学生实训需要的同时还能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甚至进行公司化运营,达到以实训室养实训室的目的。
一、嘉兴市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社会化运营现状
目前嘉兴市现有的具有社会化性质的共享性实训基地主要在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嘉兴市人民政府在2009年讨论兴建的,与去年5月刚刚建成的主要是由市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行政管理,由学校负责日常运营和维护。该实训基地约40000多平方米,占地近28亩,前期投资9100万元,设备近5000万,实训教室62间,工位近2500个,涉及服装纺织、艺术设计、现代农业、现代服务、先进制造技术等七大实训项目,88工种的技能鉴定。
(一)运行效果
1.实训方面。该实训基地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开发学校、社会和企业的实训培训需求,合理安排实训任务,做好监管,到去年年底,满足在校和社会培训26万余次,并且根据对方需求进行量身设计实训计划和内容,签署合作协议。
2.技能考核和鉴定。完成嘉兴市各类企业技能考核和鉴定工作,至去年底完成事业单位招录考试技能部分考核;物流师、秘书等各种技考;省技能职业技能高考数控等考场项目500余人。
3.技能竞赛层面。实训基地自运营以来承担了多项技能赛项以及赛前实训。如纺织类竞赛训练一个月、物流技能竞赛半个月。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校内竞赛两项,嘉兴市职工技能竞赛磨具、数控等竞赛项目,秀水中专加工中心竞赛,嘉兴教育学院中职教师比赛项目以及南湖街道汽车维修竞赛。
(二)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
1.整体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规划。整个实训基地虽然经过多方论证、多次的意见征集和修改,但是在实际进行运营时问题还是比较明显,整个实训基地服务于高校本身频率较高,不能体现出政府的社会服务性,整个基地功能没有发挥,没有独立的运营账户进行收支。
2.缺乏管理保障机制。由于是政校合作建设的实训基地,在运营机制上,前期的运营部可能立马显示出政府的公益性和服务性。在初期的实际运营中,大量的设备要进行维护,相关项目有待进一步开发,开展的培训和技能项目基本无偿免费的,主要靠政府财政负担比较难,加上相关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薪资没有保障,整体的运营呈现出动力不足的情况。
3.师资队伍和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实训基地的持续发展要求专业的师资团队和专业的管理人员,目前的运营人员主要是人社局工作人员兼任,日常的管理人员主要是来自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的人员,由学院内部统一管理,从某种程度上只能发挥面向校内的功能。[1]此外师资也主要来自于学院本身,师资渠道比较单一,而这些教师还有其他大量工作,不能进行专一的管理和培训,对整个实训基地的社会化运营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4.社会影响力不够。整个实训基地运营以来,前期做过大量的宣传,承担了项目,但是其主要的实训对象还是在校大学生,并没有发挥社会化的作用,且免费性质居多,导致整体运营并没有达到实训基地“以室养室”的目的,甚至出现位列维护和保养出现亏损的状态,服务对象面向社会的还是较少,和整个设计的预期功能还有很大差距。
二、嘉兴市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社会化运营的建议与对策
(一)政府统一整合资源,统筹规划
嘉兴市院校资源丰富,高职与本科院校基本都配有完善的实训基地,嘉兴学院在2000年3月由原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和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普通本科高校,后期平湖师范学校、嘉兴卫生学校、浙江会计学校和嘉兴市粮食干部学校并入,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2亿元。作为嘉兴市本科高校的代表,无论在财政投入还是师资配套上都拥有巨大优势。[2]高职高专公办代表就是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上文已经详细描述其实训资源,近年来随着市政府投入的不断加大,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在省市以及国家排名不停刷新靠前,社会化服务功能也在彰显。高职民办的代表是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依托上海交大的背景和嘉兴市政府在2002年创立,2016年7月正式搬入大德路新校区,已建和在建实训室108间,各项教学设备仪器学院出资净投入4000余万元,建成现代商贸、现代制造、数字艺术等五大实训大楼,推行双元制教育,拥有现代先进的实训设备。
(二)高校内部整合实训资源,构建“互联网+实训”模式
政府统一资源统筹安排的基础是每個学院自己摸清家底,真正清楚本校的实训资源运营实际情况,将学校实训项目进行归类,经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社会化共享[3]。“互联网+实训”模式是以实训项目的综合开发为基础,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的新型模式,将传统的以分院、专业需求主体进行实训使用的模式重新定位,改变实训的开发主体,扩大受益的人群,打破各自管自己的情况,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为高校的实训基地社会化运营提供平台基础。
(三)利用欣禾职教集团资源,做好宣传工作
嘉兴市欣禾职教集团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为纽带,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原则,围绕行业、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遗余力地推动校企深度融合、产学紧密合作。[4]作为其中的成员,院校可以通过欣禾职教网络平台发布相关技能培训项目和可以提供的科研项目。邀请企业参观考察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可以尝试小规模的短期培训试点,前期免费,后期收费的模式,加强与各个行业协会的联系,利用其资源优势推广本院校的实训基地。
(四)建立弹性师资制度,满足不同层次培训需求
高校实训基地社会化运营后随着项目增多,收益也随之增加,一部分用于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外,一部分用于支出教师费用。高校实训基地的社会化运营能否持久化,一方面在于设施设备和运营机制的管理,另一方面在于师资队伍,高校教师主要教学任务来自于学校日常的实训教学,单靠学校师资进行整体运营显得人力不足,基地社会化后很多接收的项目来自于企业,甚至是科研院所,受训的对象层次不同,能力也不相同,同时市场需求不稳定,会出现忙闲不均的情况,因此,位列更好实现实训基地社会化运营,在师资上成立师资库,在学历层次和职业技能上招收不同能力的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建立档案,出现培训旺季和淡季的时候及时调整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方式出现师资浪费或者紧缺的情况,通过建立网络信息平台,进行师资选拔机制,配套奖惩措施,极力做到教师学历、能力、教学效果最优匹配,实现最优化管理。
学校的发展与社会的关联度越来越高,作为高校应该与社会进行优势互补,将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在协同创新理念下,通过实训基地的社会化运营获益,在降低维护成本,减轻学校负担的同时加强与企业和科研单位的联系,将企业最新动态融入教学,为教育事业源源不断提供动力,同时为地方经济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朱亚萍.高职院校教师顶岗实践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校园英语(下旬),2014,(8):69.
[2]王玉丰.常规突破与转型跃迁——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自组织分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3]吴志峰.“互联网+实训项目”高职院校实训资源构建模式[J].教育观察,2016,(8):115-117.
[4]代绍庆等.浅析区域性就业信息平台对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作用——以嘉兴市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4):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