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国
摘要:专业实习是大学生实践实训的重要体现形式,在培养方案中对专业实习做出适时适量的限定;贯彻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两手抓;实现各方良好互动;落实课内与课外、教学与管理、过程与成效、建设与发展的有机结合,以形成良好的专业实习理念,以构建良好的运行模式。
关键词:实践实训;专业实习;培养方案;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0-0024-02
与校内实践实训相对应[1],专业实习是大学生校外实践实训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在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中,应切实做到依据一个方案(培养方案),贯彻两种教育,采取三方联动,落实四项结合。以下结合我校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实习的具体情况,聊作阐释。
一、修订培养方案,构建完善的专业实习机制
从现有的专业实习情况看,在培养方案中对专业实习做出适时、适量的限定,灵活调整大学生培养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在伴随教学全过程的同时,专业实习也必须有集中的实践和培训环节。就专业实习的时间点来看,以定在大二下半学年为宜。一是,通过一年半的专业学习,学生已学习和接触了本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了从事相关专业实践工作的技术和能力。在前三个学期,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学生已经学习了考古学通论、博物馆学概论、博物馆陈列设计、文物摄影等专业基础课程,选修了博物馆专题讲座、中国考古学史、中国古代金银器等学科和专业平台课程,形成了一定的专业认知。二是,大二下半学年进行专业实习,可避开大三学生面临考研、考公务员进行复习的时间需求,便于将热爱专业工作,并有从事专业实习激情的学生安置到专业实习单位,从事专业实习,以大幅度提高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业务技能。另一方面,专业实习具有课程实习实践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双重性质,是将课堂理论知识真正落到实处的必需环节,故此,专业实习中,量的把握也至关重要。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将专业实习分为长期与短期两类,长期专业实习,以参加合作单位的考古工地发掘、资料整理等为主要内容,为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先期基础,适用于有志于在考古学及博物馆学领域进一步深造和直接从事相关工作的学生。短期专业实习,以在考古工地、博物馆等进行实践与观摩为主要内容,适用于需要通过接触文物考古一线工作,加深并形成专业认知,以确定发展方向的学生。完善的专业实习机制构建,需要在培养方案中提出具体的实习时段和学分要求,明确专业实习的目标与任务,在进行专业教育和思想动员的时候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并重,组建态度端正、工作高效的专业实习队伍
没有系统的专业教育就缺乏从事专业实习的技能,没有扎实的思想教育就缺少从事实际工作的激情和动力。第一,专业教育是做好实习工作的基础。专业知识的再教育是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会直接影响到实习工作的成果和实习效应。因此,专业实习中,必须结合专业实习的不同阶段,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充分运用有效时间进行专业知识的再教育,提出明确的专业要求和工作规范,并严格执行。这一教育过程需要不断地强调、重复和检查落实,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专业工作的技术要求,才能让学生树立对科学工作的严谨态度,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第二,思想教育是保证专业实习顺利和取得良好成果的保障。在组织实习期间,人员选择、地点确定、实习过程、报告撰写的全过程,均需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问题,特别是实习过程中涉及的生活、信仰、安全等较为突出的问题,都需要专门的思政教育或心理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如,在思想认识和观念认同上,学生与合作各方人员存在一些差异,应及时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恰当处理人际关系和形成良好的专业合作意识。只有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才能组建态度端正、工作高效的专业实习隊伍,这是我们同实习单位和地方单位实现良好合作的基础。
三、学院、实习单位、地方单位,三方联动,实现合作共赢
专业实习涉及专业所在学院,实习单位,以及实习地点直接管理单位三方。三方之间需建立稳定而密切的联系,形成专业实习共识,才能达到良好的合作效果,实现共赢。
以本次实习为例,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就专业实习进行了反复磋商,将实习地点定于河南省漯河市古城遗址,遗址隶属于现西城区(原源汇区)文管所的管辖范围。作为实习发掘主体的我方,在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达成一致的同时,在开展具体工作过程中尚需西城区文管所的协同与配合。具体说来,我方提供发掘项目所需的人员和技术,兼负我方人员管理的责任,作为发掘项目主持方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需提供项目发掘经费,以及负责管理、保障的整体工作,而西城区文管所则具体负责人力召集,创造良好发掘条件,保证项目如期顺利实施的责任。三者不存在直接的隶属关系,不能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管理,否则就会出现项目合作过程中的诸般问题。实习过程中,我方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有良好的实习合作基础,亦签订了相关的实习合作协议,但实习过程中,在人员协调、工地管理、技术指导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管理、协调的漏洞。如,在工地生活方面,实习学生因为气候环境、饮食习惯等方面尚需适应,曾就伙食问题与做饭师傅产生不快,而做饭师傅不负责采购,采购人员又需通过地方单位提供的相关信息在相应场地采买。后几经协调,最终基本满足了学生的饮食需求,但伙食费用也远超了预算金额。其他,如实习期间出现的学生身体不适,工地上发生的人员摩擦,实习学生在寻求技术指导时的无所适从,乃至最后的材料把关、质量核定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共同实施。专业实习过程中,需要三方密切合作,实现多方联动,才能高质量完成既定项目,有效开发和保护地方文化,保证实习成效,达到共赢的目的。
四、形成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管理相结合,过程与成效相结合,建设与发展相结合的专业实习理念
专业实习是课堂知识的延伸,也是教学成效的体现,如何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完美转型,不仅是实习成果的展示,也包含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首先,培育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一直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最终追求,而专业实习就是考证这一现实目标的战场,其本身就是课内知识与课外技能的结合。课堂中,教师传授的不仅是教材或资料的知识,还有老师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也包括了做事做人的方法和道理。学生能听到多少,接受多少,落实多少,与学生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不仅仅是老师单方面能决定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也反映了教学与管理的结合。一个完整的实习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是对学生所知、所学进行实践验证的过程,学生的一思一想,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学生本人,乃至整个实习队伍的成效确定,学生想不想,能不能,在实习过程中把对专业的情感,对事业的态度,以及做人的理念落到实处,就是一个需要我们综合考虑的问题了,毕竟整个教学、管理、实习、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其次,作为实践实训的最重要体现,专业实习是高校专业培养水平的体现。我们须将专业实习作为一个综合评价的考量场,教师应当将日常的教学目标放置在人才培育的天平上,让学生为实践而学,为生存而学。专业实习每一环节的成效或结果,都可以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和我们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思想深处的理解和珍视才是达到良好实习成果的基石。同时,详尽的实习计划,严密的筹划组织,严肃的实习态度,科学的实习成果,完美的实习氛围是专业实习追求的最终效果。因此,建立有效的培养和监管体系是实践实训,也是专业发展的动力。
专业实习是实践实训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次成功的专业实习,不是一个单位,一个人,也不是偶然的实习机会造就的,这需要我们在培养方案、实习计划、过程组织、多方协作,特别是把控专业实习质量,完善学生导向的专业实习理念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赵立增,吴建华.校内实践实训模式的建构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14):88-89.
[2]刘家昆,顾贵学.理工科院校法学专业实习模式探索[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12.
[3]孙军.树立学生导向的专业实习理念——美国高校档案学专业实习规划的启示[J].环球视野,2013,(1):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