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姿枫
摘要:本文作者简要论述了新媒体时代下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需要遵守的原则,以及更好地应对的策略,还望能有所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原则;策略
当今,传统媒体已经日渐衰落、声势渐微,取得代之的则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媒体的时代已经逝去,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媒体时代。原来的传统媒体时代下的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原则与策略已不适应当前的情况。为此,我们应该结合当下的新媒体环境重新思考原则与策略,以帮助地方政府更好的应对网络舆情。
一、新媒体时代下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原则
1.快速反应原则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相比传统媒体时代要快数倍,而且覆盖面广、互动性强,呈现立体化趋势。基于这一传播特性,就要求地方政府必须快速放应,在网络舆情出现的第一时间即作出应策略略,要第一时间了解是不是有这回事,如果调查属实就要立刻反应,结合一些主流媒体发声,防治谣言进一步的传播到更广大的人群,从而将其可能产生的对政府的负面影响讲到最低。很多地方没有处理好的网络突发事件,跟没有做到第一时间处理有直接关系。在同一时间,政府有关部门需及时着手进行信息的收集、调查,以应对后续报道。
2.信息公开原则
信息公开在应对网络舆情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原则也是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需要遵守的重要原则。有时候仅仅在媒体上发布应对虚假信息、谣言的声明和公告是不足以使人们完全相信的。只有信息公开才能够做到完全终止谣言,断绝谣言传播的渠道。所以,在发布声明和公告之后,还要针对网络舆情做跟进的报道,如处置情况、缘由等进行详细的说明。政府工作中的任何事情都不能隐瞒,任何工作中出现的差错都要向公众坦白。
4.积极引导原则
在网络舆情出现时保持积极的态度,能够体现政府对群众的责任心,以及对事件的认真态度,提升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好感度。引导不是为了改变舆情,控制舆情,而是为了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避免出现政府掌控不了的,舆论失控局面的出现,从而影响社会稳定。因此,要坚决约束谣言传播者的行为,使人们能够听到正确的声音,使网民可以正常发表意见。
二、新媒体时代下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
1.做好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
舆情监测并不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早在我国古代就有了对于舆情的监测,像先秦时期的采诗观风、汉代的吏民上书制度都属于对舆情的收集与监测。
在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因而更要做好监测工作。这能够为网络舆情的应对以及管控起到重要的作用。政府要以其工作为中心,开展有针对性的舆情监测。同时,创新舆情分析方法,运用辩证、逻辑、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从群体性、阶段性、思想性的角度,深入分析其特点和规律,增强“转方式”舆论引导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另外,还要健全舆情收集和分析网络。建立健全互联网重要舆情信息预警联动机制和重点舆情区域、重点部门的网络舆情直报机制,协调应对、妥善处置网上和社会热点问题。
2.提高地方政府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由于政府人员新媒体使用能力欠缺,使得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漏洞百出。所以我们应该增强政府人员使用新媒体的能力,在网络舆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即能通过多种新媒体媒体渠道,像微博、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和公告。还可以将政府多个官方的媒体号针对舆情统一发表,以提高信息的权威性和受众的广度。而且从长远看,用好政务新媒体,对于提升领导干部的互联网前沿意识、公共治理变革能力也大有裨益。
3.完善网络舆情应对法律法规
我们早已提出了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也应该纳入到法律法规的监管之下。正所谓有法可依,才能依法治理。要想用法律手段对网络谣言进行监管,首先要制定一部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应该加快这一方面的立法工作。
4.加强与网民的互动
新媒体具有很强的互动性的特征,政府的官方媒体号不仅是发布信息的工具,也是收集信息的工具。政府工作人员在发布应对网络舆情的声明与公告之后,要重点关注群众通过评论功能新媒体反馈回来的信息,一来,观察信息发出去之后所收到的成效,是否起到了阻止谣言的传播,是否取得了民众的信任。二来,针对网民提出的新的质疑,做好进一步的回应。
总而言之,在新媒体时代下,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必须遵守快速反应、信息公开和积极引导的原则,并且在此之下,做好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提高地方政府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完善网络舆情法律法规、加强与网民的互動等,从而能够使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提高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参考文献:
[1]纪红,马小洁.闫利平,梁坤,石翠仙,尚馥娟.试论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政府舆情处置[J].中国报业.2012(06)
[2]谢金林.网络舆论生态系统内在机理及其治理研究——以网络政治舆论为分析视角[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