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讲点拨 激趣课堂

2018-09-25 06:11韦喜梅
赢未来 2018年7期
关键词:分配律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韦喜梅

《课标》提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关键处,疑难点和学生在探索中出现的错误上进行点拨。通过点拨能疏通学生的思路,并把学生获取的感性知识升华到理性,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在教学中得以落实,使教学更加深入。也充分发挥点拨主导、解惑等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践”地学习,让学生愉悦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点拨。

一、在创设情境中点拨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这一过程。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后,教师继而点拨: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如果不等底等高是否存在“2倍”与“一半”的关系呢?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同学们经过充分讨论后得出:如果等底不等高或等高不等底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不可能存在“2倍”与“一半”的关系。但又如果它们的面积和底一定时,那么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的几倍或它们的面积和高一定时,那么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底的几倍。这样引导、点拨和讨论,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面积的掌握。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探究中,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会获得充分释放。也只有充分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让他们去自行探究,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

又例如:在学完“用字母表示数”后,我随意取出一本书,问它有多少页?学生们起先一愣,有的摇头,有的茫然,过了一会儿恍然大悟:“这本书有X页。”“有a页。”“有b页。”....... 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在合作交流遇到困难时点撥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向”的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取长补短;教师要创设条件,提供机会适时点拨,让学生把隐藏的认知过程充分显示出来。例如,在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的例2 117÷16 ,让学生根据例1的方法试着计算,并在小组内合作交,可此时交流遇到了困难 117÷16 不能整除,还有余数该怎么办?教师就要点拨:当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时,在余数后面添0,在商的个位后点上小数点继续除。这样在合作交流中点拨,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游离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

三、在动手操作活动中点拨

学生对于新的知识的认知并不是从概念中获得的,只有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动手操作,才能对新的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观念。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者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求问题的答案,借机进行点拨。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推导》一节课时,先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公式及推导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用拼、摆等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们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三角形,再比较这两个三角形的大小。这样就可以用已学过的面积公式推导三角形的面积。教师的点拨,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三角形的面积,使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四、在知识的衔接处进行点拨

新知识是由旧知识发展而来的。所以应对准它们的衔接处进行点拨,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睛上,通过解答问题自然地进行迁移,使新课顺利地展开。如教学“工程问题”时,我出示这样两道题:①修一条长45千米的公路,甲队单独修15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0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②修一条长1200千米的公路,甲队单独修15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0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让学生进行比较,为什么工作总量不同,合修工作时间却相同?如果去掉45千米、1200千米你能解答吗?通过启发性的点拨,使学生明白工作总量可以看作单位“1”的道理。

五、在学生出错时点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易出错的地方,故意出错,或对学生的错题先暂缓评价,引导学生去探究、争辩、纠正。例如在计算12÷( - )时,多数学生是这样算的: 12÷( - )==12× -12× =4-3=1,个别学生是这样算的:12÷( - )= 12÷( - )= 12÷ =12×12=144。对错双方各持己见,似乎谁都有理。这时老师暂缓评价,让双方辩论。正方的一句“乘法有分配律,除法有分配律吗”使错误的同学恍然大悟,明白自己错用了定律。这时我趁胜追击,出示( - )÷ 12问大家能否进行简便运算。通过大家的争论,一致认为可以这样计算:( - )÷12= × - × = - = 。这时我故意问:“我倒有些糊涂了,怎么同样是除法,一个可用乘法分配律,一个却不可以呢?”学生纷纷举手解释给我听,在他们的发言中,我不时穿插点拨,在思辩的氛围中,大家澄清了错误,正确理解了知识。这样,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数学课上教师的点拨是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开展逻辑思维活动和形成基本技能而进行“搭桥、铺路、导航”,只有这样才能把快乐留给学生,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学生在这样积极的参与过程中,在不断的成功体念中才会觉得数学课非常有趣,从而体验到学习数学很快乐。

猜你喜欢
分配律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除法中有“分配律”吗
除法也有分配律吗
活用乘法分配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