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反思与实践

2018-09-25 10:23向红燕
赢未来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向红燕

摘要: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小学生在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掌握和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能够延伸和拓展语文教材内容。本文立足小学生朗读水平现实情况,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从而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活动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活动;反思与实践

引言:

朗读教学,是教师通过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与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的一种教学途径。朗读教学活动具有能够提升小学生对语言和语感的灵敏度,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实践意义。当前小学朗读教学活动存在着许多弊端,教师必需进行重视与反思。

一、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活动现实情况的反思

1.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活动存在的弊端

朗读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走进语文课文中作者通过文字所建构的世界,能够加强学生对语言和语感的感知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鉴于此,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质量刻不容缓,教师需要认清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情况并且给予重视与反思。首先不足之处是教师的教案设置上的不合理。小学教师普遍注重学生的生字讲解以及课文讲解,教学的安排主要在于知识的灌输上,教师对课堂朗读教学的时间安排得不合理,让朗读教学成为可有可无的教学形式。其次是小学生的语文水平相对比较低,对字词的掌握以及理解相对不足从而给小学生的朗读形成了一种障碍,导致小学生朗读课文的主观能动性差。除此之外,由于朗读教学活动中形式过于一层不变,教师过于强调反复练习和加深印象,导致小学生对朗读课文的积极性不高,从而使得朗读教学活动未能收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朗读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深远影响

针对朗读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和弊端,小学教师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反思,因为朗读教学对小学生的影响力不容小觑。首先,正确的朗读技巧帮助小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体验与感悟文章的实质,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其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帮助学生自己创设课文情景,领略作者文学世界里的思想与风韵。除此之外,朗读教学通过“读”的形式教学能够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增加学生作文的资源的积累,让学生在写作时候信手拈来,提升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

二、如何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1.完善教学课堂的时间设置,提升小学生朗读教学水平

在传统的小学课堂上,教师重视对学生生字的讲解以及课文思想内容的灌输,课堂上的主要教学模式是教师在传授知识与学生在接受知识,导致教师对学生的课文朗读环节指导不足,学生的普遍朗读水平得不到提高。基于此,提升朗读教学活动质量的基础环节是教师擅于安排好课堂朗读教学时间。首先,教师需要对课文的课时教学模式做一个整体的构思,对于篇幅稍长的文章可以采用划分小节朗读的形式进行教学。如《三峡之秋》这篇文章对小学生而言篇幅比较长,一旦整篇文章一起朗读势必会因小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而造成朗读教学效率低的结果,教师可以采用分小节朗读的模式展开教学。其次,教师在安排课堂时间时需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学生喜欢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针对这一点,对于篇幅较短的课文,教师不能实施单一化的朗读形式去强化知识,重复朗读同样的内容会让小学生对朗读失去兴趣。教师可以巧妙融入小组朗读竞赛的游戏环节。如诗歌篇幅比较短,教师可以按座位把班级分成四小组,每组进行朗读,最后教师根据读音、语气、感情三个方面的把握情况进行评分来揭晓比赛结果。朗读竞赛环节巧妙运用小学生对游戏的爱好心理展开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朗读课文积极性,让学生投入到课文朗读学习中去。

2.创设情景教学法与借助多媒体方式展开朗读教学模式

朗读是一种理解文章实质内容的重要手段,朗读不是最终目的,理解与感悟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才是朗读的最终目的之一,基于此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带着情景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让学生朗读过程不仅仅只注重声音的形式而是带着探究与思考的态度融入课文中的。如:在《少年闰土》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前先设置问题情景,像“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文中叙述了我和闰土的哪几件事情,哪一件让你觉得最有趣?”等,学生在朗读时带着问题构建作者的文字世界,从而提高了朗读课文教学活动的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课堂朗读教学需要擅于借助多媒体的力量。教师通过播放示范朗读的教学媒介,让学生体会并学习运用抑扬顿挫语气的朗读方法,并且感受范读过程对情感的正确把握,从而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小学朗读教学课堂普遍存在着形式化与机械化的特点,教师注重学生参与朗读的人数与朗读声音洪亮与否,却忽视了朗读的灵魂——感情。没有感情的朗读形式不能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从而失去了朗读的意义所在。基于此,在朗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当把“有感情地朗读”作为教学重点不断強化和训练。如,在《江畔独步寻花》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意义,《江畔独步寻花》是一首七首绝句,引导学生体会与感悟诗人描绘的一副生机盎然的春景图,通过写景寄予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生被诗歌中诗人的情感所感染时才能带着感情朗读课文,才能更深层次地领悟文章深意,才能切实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总结:

朗读教学活动对小学生的影响意义深远,但是当下小学朗读教学情况存在着许多弊端。只有教师擅于完善语文教学课堂的时间设置,擅于创设情景教学法与借助多媒体方式展开朗读教学模式,擅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思想感情,才能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课堂的质量,才能真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伟.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神州.2016,(1):86-86

[2]邵正川.书声朗朗——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思考.〔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4(12)

[3]吴红红.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2017,(11):69-69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