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通
摘要: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有效地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严重不足,为语文课堂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创设教学情景,有利于减轻师生负担,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本文浅谈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现代远程资源和ppt课件服务于教学的看法。
关键词:直观 兴趣 双赢 突破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师只凭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进行教学。由于教学媒体的单一,教学手段的落后,严重制约着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农远工程”的实施,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有效地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严重不足,为语文课堂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创设教学情景,有利于减轻师生负担,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现结合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现代远程资源和ppt课件服务于教学谈点粗浅看法。
一、创设直观情境,变无形为有形
多媒体手段的合理运用,可以使教学内容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更能通过视、听等多种形式综合刺激学生的大脑,有助于触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提高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各种信息的效果。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视觉性极强的作品,通过图片、动化电视展播,再现课文的场景和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直接获得一种生动真实的感受。如教学《飞夺泸定桥》,通过动化图片,电影将泸定桥地势的险要、河水的湍急、敌人炮火的猛烈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体会红军战士为了革命、为了抗日,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迷人的张家界》、《阿里山的云雾》、《青海湖,梦幻般湖》等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文中描写的胜景我们的学生没有到过,只凭文字介绍,跟本无法体会景色的美丽,而通过多媒体手段,将波云诡鹬的云雾、姿态万千的美境,粗犷自然的湖泊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眼前,让他们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去感悟后,再去读课文,对变幻莫测的阿里山云雾、神奇的张家界、粗犷自然的青海湖有了直观的感知,理解内容就容易多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就自然而然地激发出来了。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就形象的说明了这个道理。
二、激发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很大程度上更是要依赖于兴趣,因而语文教师影响学生的首先应是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过去教学手段的落后,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语文课毫无兴趣,造成了语文教学的“高耗低能”。多媒体手段的应用,能打破时空的界限,展现宏大与细微,达到“观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过程与方法等活起来,动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审美愉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达到“乐学”境界,凸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如教学《燕子》一文,教学中我运用了中央电教馆的动化课件,充分展示了燕子的活泼机灵,春天的丰富多姿,给学生以美的视觉享受,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减负增效,获得双赢
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无效劳动,节省教学时间,增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应。过去教学板书要花很多时间,教师写了擦,擦了写,不利于回顾、总结学习内容;而多媒体手段将重要的知识点,制成幻灯片瞬间即可展示,瞬间即可转换,又便于回放、复习、巩固。如在讲授句子变形转换这类知识时,往往要列举许多例句,如讲一句写一句,既费时又费力,效果也不好。讲授句子的含义这类问题更是如此。现在我运用课件教学,不仅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而且容量大,效率高,还可以反复练习、对照比较。使学生能在大量感性材料中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形成能力,对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突破重难点,发挥学生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大都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和形象感,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将其形象化、具体化,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当引导学生学到烈火包围了邱少云这部分时,我通过多媒体手段把课文内容转化成可视画面,并配以烈火呼呼的声音,让学生通过声请并茂的画面,体会当时邱少云及战友的内心活动,引发学生的感想,以此达到入境激情,由情激发学习动机,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轰隆隆”的枪弹声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语感环境,缩短了学生与邱少云的距离,特别是战友们一句“为邱少云同志报仇!”更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事实证明,深化课堂教学,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和远程教育资源,能化无声为有声,化静止为动态,达到声 、情、文、像有机容为一体,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教得和谐省力,既开发智力又培养能力,全面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化婷.現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11):32.
[2]顾丽萍.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