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强 刘奎荣
摘要:隨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基础教育的实力显著增强。在这一背景下,中学班级管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难题。基于此,本文从中学班级管理新视角切入,重点阐述了新形势下优化班级管理的新思想、新举措,以期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班级管理;新举措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推进,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得以暴露显现。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首要负责人,必然有责任深究班级管理不足的原因,并通过学习与努力改善相关不良现状,以此为中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笔者通过日常管理实践,形成了以下几点新举措,希望对诸位有所启示。
一、营建良好的班级舆论
良好的班级舆论,是一个班级的软实力,也是一个优秀班集体的重要标志。众所周知,正确、积极的班级舆论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可以约束学生的不恰当言行,也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班级如同散沙、学生各自为战的情况不在少数。对此,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增强团结意识,营建良好的班级舆论。
笔者在日常实践中发现,因部分学生的自私心理,使得班级中弥漫着消极的舆论风气,这对学生成长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基于此,笔者与学生一起构建了班级舆论阵地。首先,笔者与学生一起建立了好人好事本,并按照一定标准评选出每月的“雷锋标兵”,授予其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以此激励他人向其看齐。其次,笔者还组织学生参演了心理剧活动,并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而这样的心理剧活动不仅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参与热情,还促使他们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这样更容易激发出班级的核心凝聚力。活动结束后,笔者鼓励学生以文字的形式,将此次班级活动记录在班级日记中,并要求每个人写出个人的活动感受,如此一来也就提高了学生的重视程度,增强了班级活动的构建意义。除了以上措施外,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以此才能形成良好的班级舆论。
二、实现制度化班级管理
制度化班级管理是当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教育策略。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要的制度规矩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纪律意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备的品格修养。因此,班主任一定要重视制度化班级管理,力图创新出更多科学的管理制度,以此来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对此进行了实践探究,并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首先,笔者与学生一起构建了班级纪律公约,并通过了全体同学的一致认可。接着,笔者又组织学生建立了班级管理小组,以此来落实相关管理制度,避免制度化管理流于形式。再者,笔者也发挥了自身监督指导作用,及时收集了学生的反馈信息,完善了管理中的问题和漏洞。同时,笔者还优化了学生管理的评价,建立了相应的奖惩体系,以此保证了班级管理的效果,达到了预设的班级管理目标。而学生的自律意识一旦形成,不仅会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还利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在实现制度化管理时,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做管理班集体的主人,以此才能更好地形成集体意识和纪律精神。
三、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班主任要想做好本职工作并非易事,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和能力,还需要坚定的决心和信念。基于此,班主任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以此来完善个人教学不足,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以此为促进学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专业化发展是当前班主任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亦是今后我们继续努力的前进方向。当前,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途径有很多,如参加教育培训活动、进行互联网远程学习、组织教育教研课题等等,这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基于此,我们一定要当一名学习者,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把握宝贵的学习机会,尽自己最大努力来填充班级管理知识,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形成班级管理艺术,如此一来自然也就利于自我发展、专业发展。目前,笔者与其他班主任组成了教研小组,就多个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如,班级管理创新与实践、提升班主任工作幸福感、深入认识新时期的中学生、互联网+对班级管理的影响等等,并从中获得了大量的育人经验与管理策略,以此为未来工作奠定了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班主任一定要努力学习和有效运用,以此来实现信息化班级管理,更好地服务于班级与学生。
总之,中学生正处于困惑、敏感、脆弱的青春期,班主任作为学生的负责人,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纪律精神,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修养,进而助力学生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李洪祥,于莉.新课标背景下中学班级管理的改革与创新[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16):76.
[2]黄洁芳.中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J].教师,2017(08):96-97.
[3]张新泽.提高中学班级管理实效性的对策[J].考试周刊,2014(25):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