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慧敏
摘 要:舞蹈的艺术审美功能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但是舞蹈的治疗功能却鲜为人知。心理学对舞蹈的研究表明,舞蹈是治愈心理创伤的一剂良药。在中职舞蹈形体课中,引入舞蹈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中职生在学业、择业、就业等方面堆积的压力,为合理宣泄不良情绪找到合适的出口。把舞蹈疗法引入中职课堂,对培养高技能、高素质、高情商的優秀中职生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舞蹈疗法; 心理健康; 中职舞蹈课堂
一、引言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经过身体和心理的二次发育,从外在到内在都充斥着对美的渴望和追求。尤其是在当今中国社会,21世纪的前10年给社会和家庭都带来经济基础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教育制度改革关于提升青少年素质教育水平的要求,现代独生子女的家庭更是对孩子寄予了深厚期望。舞蹈作为其中广受欢迎的通用性科目,做好形体舞蹈训练,对于学好舞蹈、塑造良好身形,提升孩子自信心有着不可置疑的重要作用。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学,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兴趣科目,主要是在积极响应国家对青少年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千秋政策,并不是中职学校发展的重点专业,首先在教学定位上就存在先天性不足,也是因为如此,中职学校的舞蹈老师大都并非高级专业出身,往往是在社会上有点口碑的老师或是艺术学校的学生。在授课方式上,大多采取教师口传身授和学生模仿练习,教学内容则大都沿袭"以本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存在极其明显的弊端。在实践上,学生的实用性舞蹈技能缺失;在教学时间上,教学课时被挤占、被挪用现象较为普遍;在教学内容上,强调理论的体系构建,大大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具有舞蹈天赋的学生,这种模式往往导致"优等生吃不饱"、差等生"吃不好"的现象,基于学生数量多、理论体系繁琐的原因,只有个别学生能得到老师的切实有效指点并得到提高。
二、舞蹈疗法适用的人群与舞种的选择
1.舞蹈疗法适用的人群
理论上说,舞蹈疗法可以适用于任何人。正如华丝·凯――澳大利亚舞蹈治疗师所言:“即便是专业舞者,如果你有情感问题或是压力大无法释放,也可以选择舞蹈疗法,因为它和纯粹的舞蹈不同,更注重用音乐带动心理情绪,更注重发现你自己本身。”舞蹈疗法对于青少年由于自卑、自闭而引起的情感问题有很好的疗效,舞蹈疗法把语言方式所不能够表达到的各种情绪,如愤怒、失望等,用肢体语言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让负面情绪得以宣泄,使人们变得愉悦和自信。
2.舞蹈疗法对舞种的选择
对于采用舞蹈疗法的人们来说,他们的目的并不是要通过严苛的训练成为舞蹈高手,而是要通过舞蹈回归心灵,感受自我、善待自己、珍惜自己,所以参加者并不需要舞蹈基础,只是借由放松状态下自然的肢体语言发现心理压力的真正来源并寻求解决之道。因此,选择对身体有足够伸展的舞种,例如:简单的瑜伽,拉丁舞中柔美的伦巴,优雅的华尔兹;也可以选择能让人情绪瞬间爆发的舞蹈,例如,充满激情与争斗的斗牛舞和探戈;还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交谊舞或是莎莎舞。如果从来没有接触过舞蹈,甚至可以从简单的形体动作开始,在熟练了以后,无论是探戈还是爵士,都可以成为练习的课程。舞蹈治疗重要的不是舞蹈本身,而是利用舞蹈这一特殊的路径通往发现自我、改善自我的境地。
三、在中职舞蹈形体课中引入舞蹈疗法的必要性
舞蹈疗法,是迄今为止最安全同时也是最容易推广且行之有效的心理或生理疾病治疗方法。在舞蹈疗法中最重要的是“指导”和“感悟”,对于中职生而言,舞蹈可以使他们潜藏在内心深处的焦虑、愤怒、抑郁、悲哀等不良情绪充分释放出来,对心理创伤等心理障碍起到促进分解和消除作用。中职生处于生理和心理逐渐接近成人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我们需要从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自己。尤其是当一些负面情绪产生的时候,该如何应对,如何对自己的情绪找到一个合理的宣泄口,除了去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辅导之外,自我调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总体上还是好动的,因此比起其他方式,舞蹈疗法会让他们更感兴趣,更愿意去尝试,从而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让学生多了解各种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渠道,对学生形成完善而健康的人格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在舞蹈课程中引入舞蹈疗法,在健身塑形的同时,又能达到健心的效果,这是个必要且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四、在中职舞蹈形体课中引入舞蹈疗法的可行性
1.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中职生处于心理的成长期,对于刚经历中考失利的中职生来说,他们的心理正处于相对薄弱的时期,在学习心理、个性心理、人际关系心理、自我认识心理、性心理、情绪情感心理及择业心理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近年校园暴力、早恋、自杀等现象在校园里越来越频繁地出现,进一步表明他们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用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可以用舞蹈疗法来进行辅助治疗,应该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2.中职生舞蹈形体课的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的舞蹈形体课,不管是舞蹈专业或非舞蹈专业,教师教的和学生学的都是基本的舞蹈技巧,包括芭蕾的基训,民族舞、现代舞、拉丁舞等。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是身体能力的锻炼,柔韧性、控制力、力量的加强,对于心理上的帮助却是微乎其微。而有些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因为练不好舞蹈动作而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厌学心理,这种纯技巧性的舞蹈学习反倒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佩婧.形体舞蹈训练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5,(1)
[2] 牛晓晔.形体舞蹈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
[3] 李菁.试论当代大学生开展形体舞蹈训练的重要意义[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