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代胜
摘要:在新课标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化,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力学教学是高中物理課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对学生下阶段物理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提高高中物理力学的教学质量提出如下几点个人的思考。
关键字:新课标;高中物理;力学;教学质量
高中物理力学是贯穿整个高中物理课程的基础和核心。当学生进入高中,在学习物理课程时,首先接触的就是力学知识,能否在这个阶段学好物理力学,为学生打牢基础,对于今后的物理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多数教师在教学力学部分知识时往往偏向于理论教学,过多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理论转化成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过渡偏差的教学通常会导致学生只会解题,很难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当中,与新课标的理念背道而驰。
新课标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倡导,着重强调了要将理论联系到实际生活当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面对新的课程理念,如何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物理力学适时的融入到生活中,提高力学的教学质量是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创建生活化情景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想学好高中物理的力学知识,离不开对力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拥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接下来的学习自然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在物理力学的教学中,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在能让学生们感受到存在于自己身边的各种力学现象和力学问题的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们能够带着问题去学习,最终能够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7节讲授“向心力”问题时,教师就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们亲自演示“水流星”。演示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由的猜测水会不会流出来,可能有少部分同学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当时并未能完全明白是源于何种物理现象。当学生们演示完成后,发现水一滴都没有落下时,不少同学都会感到惊讶。这时,教师以此切入教学内容,开始讲解“向心力”这一课题,使学生能够在学完这一节内容时,发现本质问题。
二、利用生活化元素,攻克力学教学难点
物理教学要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联系学生实际是新课标提倡的主导思想。人们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力学知识与问题,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些存在于生活中的学生们熟知的生活化的物理素材来开展物理教学,当学生们发现学习中的素材都是存在于自己身边的熟悉事物时,会使学生们感到兴趣盎然,更加积极的去探索身边存在的力学知识,自主接纳知识的程度会不断地提高,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教师的教学会更加的轻松,学生们的学习会更加的愉悦,教学质量也会大大的提高。
比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3节,“摩擦力”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入“自行车”这个存在于每个学生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教学,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去发现自行车上有哪些部位是存在着摩擦力的,在引导学生寻找自行车运动过程当中存在的摩擦力的同时,使学生们能够自主思考摩擦力的受力方向。以通过学生的寻找摩擦力过程中的亲身体验做铺垫,在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的同时,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学生在这样开放的环境中学习,更容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习的更开心,学习效果也非常明显。
三、问题生活化,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好的问题不仅能够紧扣教学的主旨内容,更能够突出授课内容的难点,是同学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时刻围绕教学内容的中心。在力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抓住提问题的这个环节,提一些与学生们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问题。通过这些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问题,学生会感觉得物理研究的很多问题就存在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身边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与物理力学相关的事,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进行学习探究的欲望,更能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逐渐增强自主探索知识的意识。
比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3节,“力的分解”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提出“为什么有的桥梁设计是拱形的?有的大桥要设计成盘旋的引桥?”学生们根据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对这样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在加深学生所学知识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索意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结束语:
教无定法,教师在进行高中物理力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合理利用物理力学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采取更有效率的教学方法,在不断的创新和优化的过程中,实现一定的教学质量的提升,让学生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有所收获,在探究知识的能力上逐步提高,稳步提升,逐步成为一个新时期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晟.新课标理念下提高高中物理力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5):8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