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吉惠 刘明月 李文斌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职生归因方式、自尊水平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关系,中职生的归因方式在自尊水平和自我效能感上是否具有中介作用;通过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自尊量表、归因方式问卷对四川的三所中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
关键词归因方式 自尊水平 自我效能感 中职生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近些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与投入,中职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就2010年其招生人数已达到了800萬,这是一个不容小看的数字。相对普通高中生而言,他们面临着更多的就业和升学的压力。而且在中国的教育大背景之下,中职生大多是由于学业成绩差、中考失利,某种程度上是以失败者的角色被迫选择进入中等职业中学就学的。根据以往的研究,相对于普通的中学生而言,中职生具有更低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水平。且有很大一部分中职生是来自于农村,由于社会地位以及经济地位的不同,以及错误的归因方式,很容易导致自卑心理和自我效能感低下,容易形成社会问题。以往的研究主要探讨大学生、普通中学生等一般人群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归因方式以及归因方式和自尊之间的两两关系,本研究着重探讨中职生的自尊水平和自我效能感以及归因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的选取
本研究采用的被试来自于绵阳市梓潼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绵阳广播电视大学、四川省中医药高等专科中学的在校中职生。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38份,回收率97%。
(二)测量工具
1.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简称GSES)
一股自我效能感(GSES)量表有10个问题,为单因素量表。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的计分形式,计分方式以被试按照实际情况对每个项目进行回答,结果为所有项目得分之和除以项目数。GSES目前已被翻译成至少25种语言进行研究和使用,在许多跨文化研究的多次测定中,该量表的内部—致性系数介于0.75至0.91之间,表明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
由Rosenberg在1965年编制的,起初是用来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接纳和自我价值的总体感受的问卷,目前是我国心理学界使用最多的自尊量表。该量表是由5个反向计分和5个正向计分共计10个条目组成。量表分四级评分,总分范围在10-40分之间,被试的分值越高,其自尊程度就越高。
3.归因方式问卷(ASQ)
采用姚树桥、郭文斌在2003年用社会测量法编制的问卷(At-tributionalStyleQuestionnaire,ASQ)。问卷内容包括5个正性事件和5个负性事件,通过持久性-暂时性、整体性-局部性、内在性-外在性三个维度进行归因,从而测定出被试的不同归因方式特征。
(三)研究过程与数据分析
研究者担任主试,在各班集体进行施测,主试先给被试宣读指导语,解释量表,强调测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并目采用匿名答卷的方式,让被试独立完成问卷,当场收回问卷,然后剔除无效问卷,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中职生归因方式的研究结果
本研究所用归因方式量表包括正负事件各三个维度,分别为内在性维度、持久性维度、整体性维度,采用了描述统计的方法获得了归因方式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以下是这六个维度的描述统计分析表:
对中职生归因方式各维度进行描述性统计(表1)。结果显示,归因方式各维度中正性事件持久性的平均得分最高(M=3.40),该归因方式量表采用的是5级评分方法,其中值为3,总体而言,中职生归因方式各维度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M>3)。为了进一步比较在不同性别等人口学变量上归因方式上各维度的差异,本研究对归因方式和人口统计进行了差异检验结果。结果显示,归因方式的六个维度在以上各人口学变量中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中职生自尊的研究结果
本研究采用自尊量表(SES)获得原始数据,通过描述统计的方法获得了中职生自尊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以下是它的描述统计分析表:
对中职生自尊水平进行描述性统计(表2)。结果显示,中职生的自尊水平平均得分为(M=27.443)同时本研究对中职生的自尊水平和人口统计进行了差异检验,结果显示自尊水平在各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中职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结果
对中职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行描述性统计(表3)。结果显示,中职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为(M=2.370)。本研究对中职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人口统计进行了差异检验,结果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四)中职生自尊水平、归因方式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的双尾检验法,将中职生的自尊水平和归因方式的六个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见表4),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见表5);将中职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归因方式的六个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见表6)。
由表4可知,中职生的自尊水平与归因方式中的负性事件持久性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但是与归因方式中的其他维度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由表5可知,中职生的自尊水平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自尊水平越高,中职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
由表6可知,中职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归因方式中的正性事件持久性、正性事件整体性两个维度呈现显著的相关。
四、讨论
(一)中职生归因方式、自尊水平和自我效能感的特点讨论
本研究分析了性别等人口学变量对中职生归因方式、自尊水平、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结合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发现,中职生归因方式各维度、自我效能感水平以及自尊水平在性别等人口学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根据已有的研究表明,例如学者贺小华,张建育(2007)在其文章《大学生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中得出:归因方式、自尊水平、自我效能感水平在年龄、性别、生长环境等人口学变量上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因此,本研究与以往的研究在人口学变量上的讨论有显著的不同,得出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
(二)中职生归因方式、自尊水平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讨论
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的双尾检验法,将自尊水平和归因方式的六个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见表4),自尊水平和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见表5);将中职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归因方式的六个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见表6)。由表4可知,中职生的自尊水平和归因方式中的负性事件的持久性呈现显著正相关;其他因子相关不显著,证明中职生的自尊水平受到负性事件持久性的影响。由表5可知,中职生的自尊水平和一股自我效能感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自尊水平越高,自我效能感越高,该结论与学术界的研究结果趋于—致,即自尊水平对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结果验证了这一结论。由表6可知,中职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归因方式中正性事件持久性、正性事件整体性两个维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归因方式的其他维度和中职生的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关不显著,说明中职生的自我效能感受到正性事件持久性、正性事件整体性的影响,自我效能感越好,个体的归因方式在正性事件中越倾向于持久性、整体性。
五、结论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中职生归因方式、自尊水平、自我效能感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生长环境等人口学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第二,中职生的自尊水平和归因方式中的负性事件的持久性呈现显著正相关;中职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归因方式中正性事件持久性、正性事件整体性两个维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归因方式的其他维度和中职生的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关不显著;中职生自尊水平与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
第三,中职生的归因方式在自尊水平和自我效能感上不具有中介作用,自尊水平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