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娟
摘 要: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堂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精当的课堂提问,正是让学生张扬个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打造出高效的英语课堂。笔者结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从提问的类型及原则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堂提问;类型及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3-069-1
课堂提问是初中英语课堂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课堂提问作为课堂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有效的课堂生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问”的类型
课堂提问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就像一颗颗珍珠,而课堂提问的类型好似照射在珍珠上的阳光,使得珍珠更加的绚丽多姿。我在课堂实践中,尝试着以下几种提问的类型,并且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1.程序性问题——学会欣赏。这是老师为了实施课堂活动、组织课堂教学而提出的程序性问题,这类问題比较简单,易于理解。如:
(1)Who is on duty today?
(2)Can you understand me?
(3)Do you agree with what he said?
这样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事实,学生无须多加思考,就能直接得出答案的,目的主要是检测学生的记忆力,同时也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虽然这一类问题简单,但我们教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们,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一定要放大他们的优点,这将有利于激发这些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找到自信。
2.理解性问题——学会讨论。教师在设计这种类型的问题时,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行的知识结构及现有的知识水平,使得学生能通过对所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转换、解释、推测,方可获得答案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譬如,在学习Project English(七年级〈下册〉)Topic 3“Lets celebrate”in Unit 8时,我抛出了问题:
(1)How do you celebrate it?
(2)Why do you celebrate it?
类似这样的理解性的问题,学生们不可能直接能给出答案,他们的认知需要思维的加工,同时也需要同伴的合作交流,那样,才会产生更完整的答案。长期坚持这样的提问方式,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也能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趋同性问题——学会探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提问,学生可以从书本上找到答案,无需深思熟虑。这类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牛津英语9B Unit 2 The robot at home,可以提问:
(1)Who is the first person to own a robot in Sunshine Town?
(2)What is Mr. Jiang? Why does he buy a robot?
(3)Is the robot always helpful?
学习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趋异型问题——学会评价。要求学生在课文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某个事件或某个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类问题相对较难,但是能够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提供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例如:
(1)Why do you like reading?
(2)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 do to improve our environment?
(3)What kind of spirit do you need to become an inventor?
这些问题提升了学生的评价体系,在今后的阅读理解中,思维会变得更开阔。
二、“问”的原则
教师在提问时,除了考虑提问的目的、问题的类型之外,还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平等性原则——新颖别致。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英语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不能居高临下,要以和蔼的态度提问(如给每位学生一个英文名,听起来很亲切,感觉就像老朋友一样),只有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下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有了积极的情感状态,他们才得以主动而愉快地学习。
2.广泛性原则——面向全体。每个孩子都是有差异的,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孩子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学习。既然每个孩子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那么我们应该尊重差异,在设计问题时,应该考虑到每个学生,注重问题的多面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3.灵活性原则——游刃有余。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水平的问题;事先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回答,应该采取何种提示方法。
课堂的提问应该不断变化、不断创新、不断组合,这是对教师能力的一种挑战,根据课堂教学实践发现:给学生以成就感,教师获得成就感。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反复推敲,舍弃那些徒有问题形式而缺乏思维实质的“假问题”,否则,学生的思维也难以发展。
4.循序性原则——由浅入深。在提问时,教师应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顺序逐级深入,层层递进,不可忽难忽易,忽深忽浅,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教师要重视对课堂提问的研究,努力掌握好课堂提问这门艺术,要做一个“善问者”,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以愉快的心情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