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原则、路径与方法

2018-09-25 07:43刘水静
中国德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中华价值观核心

刘水静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化和价值观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育人化人工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注重运用灵活的方法,做到整体谋划、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寓教于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赖以植根的丰厚沃土,是我们当下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和根本。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育、滋养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遵循正确的原则、探求多维的路径、运用灵活的方法。

一、遵循正确的原则

作为人的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具有历史性、民族性、时代性等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人在数千年历史实践中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化精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国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遵循立足当下、为我所用、转化发展等基本原则。

(一)立足当下

学习历史是为了观照现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则是为了推动当今中国时代精神的培育和塑造。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遵循立足当下的原则。所谓立足当下,一是要立足当下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气息和时代风貌;二是要立足当下中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致力发掘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契合之点、融贯之处、延承之脉;三是要立足当下中国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为我所用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崇尚圣贤人格,主张“人皆可以为尧舜”,认为读书求学的目的就是“学以至圣人之道”。持这一观点去看待传统文化,容易将“圣贤话语”奉为不可更改的经典、圭臬,甚至以“我注六经”的方式,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变为囫囵吞枣式的死记硬背或皓首穷经式的注释考究。在当下国内流行的“读经班”中,就不乏填鸭式的灌输學习。为避免类似情形,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坚持为我所用的原则。为我所用,一方面是强调“我”在学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引导青少年学生尊重经典而不迷信经典,礼敬优秀传统文化而非膜拜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强调“用”的要求,提倡“六经注我”的治学、传道原则,让优秀经典滋养新时代青少年的人格成长和价值观养成,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三)转化发展

立足当下、为我所用,关键在于能够坚持转化发展。时代在发展,文化在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价值追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根本精神上具有内在统一性,但两者并不是完全同一的,“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一,用当代中国的语言概念诠释、转化古代典籍,使优秀传统文化获得现代性的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活跃于当代国人的日常语言、交往、生活之中。其二,用当代中国的文化精神创造性地重构传统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获得现代性的思想内涵,与当代价值理念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其三,立足当代实践,直面当代问题,在中外文化交流激荡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更好地构筑中国价值、贡献中国智慧,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二、探求多维的路径

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观和文化素养形成确立的关键时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灵、外发为事功,应积极探求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多维路径。

(一)融入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通过课堂教学,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是根据教材体系和教学要求合理选择、设计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深入融合。二是根据优秀传统文化微言大义的特点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督促学生完成经典诗词、章句的记诵,引导学生将言简意赅的古代名篇、格言熟记于心,使之充实学生头脑、提升学生气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真切掌握其思想精华,并灵活运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要求广大教师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和课堂教学能力。

(二)融入管理服务

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性教育,而是旨在塑造学生品格、提升学生素养,是一项灵魂工程、人心工程。因此,我们不仅要注重“言传”,而且要重视“身教”,把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校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充分发挥管理服务工作的育人功能。其一,积极倡导仁爱、文明、和谐、人本、友善、诚信、敬业的学校管理文化和服务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目标。其二,将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求融入学校管理服务的各项规章制度,提倡尊师爱生、爱国爱校。其三,开展文明校园建设专项活动,如“管理质量月”“服务礼貌周”等,查找问题、整治不足,切实提升学校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和谐氛围。

(三)融入校园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书写于经史子集等浩繁典籍之中,而且蕴含于习俗、工艺、技术之中。传统的书法、武术、绘画、篆刻、曲艺、词赋等无不包含着古人修身养心、陶情怡性的功夫和智慧。以传统技艺的学习、展演为主题,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一方面,学校应组织、指导学生成立有关传统技艺活动的兴趣小组,如书法临摹小组、诗词朗诵小队、武术团体、笛萧弦琴小组等,吸引学生参加,并通过举办相关竞赛和展示活动,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管理层要注重结合本校、本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和自然地理特点,在校园里营造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自然人文风光,如搭建具有传统特色的亭台轩榭,种植松竹梅菊,树立先哲雕塑,悬挂传统格言警句,以历史文化名人或典故命名教学楼、校园路等等,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和度、认同度。

(四)融入网络媒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沟通、交流、娱乐、工作的重要平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7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从职业结构上分析,规模最大的上网群体是学生,占全国网民总人数的25.4%。也就是说,截至2017年底,全国约有1 96亿网民为在校学生。可见,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用好网络媒体的资源。对学校和教师而言,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研究互联网、适应互联网、用好互联网,在掌握互联网媒体传播规律的基础上,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有效融入网络媒体,做好“互联网+传统文化”“互联网+价值观教育”等工作;用活学校的网站、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班级的QQ、微信群等,引导青少年学生在网络媒体上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五)融入社会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向主张行胜于言,推崇知行合一。文化素质的提升和价值观的养成,都离不开有效的社会实践。将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校和教师组织学生在学校、家庭、村社等范围内开展“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等主题实践活动,弘扬仁爱、互助的传统美德;利用当地博物馆、纪念馆、历史文化展览馆等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学习考察、义务讲解、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身边的历史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归属感;以传统节日、重要历史事件和文化名人紀念日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庆典仪式或纪念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阐发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引导学生在感悟历史的基础上不断成长进步。

三、运用灵活的方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化和价值观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育人化人工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注重运用灵活的方法,做到整体谋划、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寓教于乐。

(一)整体谋划

文化和价值观是无形而又无所不在的“软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之广泛渗透于课堂教学、管理服务、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各个领域,显然不能单靠学校的某一部门、某一教师来单独完成。这就需要学校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全面谋划、通盘设计。一是明确教学、管理、后勤等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实现各有关部门、人员的权责分明;二是完善制度,落实奖惩措施,调动教育者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推进平台建设,打造开展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教学研究的平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二)因材施教

古人一向强调有教无类,主张因材施教。而我们今天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学校教育中就体现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承认和尊重。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注重吸收传统文化倡导的有教无类理念和因材施教方法,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不同地域、背景、身心发展特点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从而真正促进文化和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最终成功引导每一位受教育者树立起正确的文化观、道德观、价值观。

(三)循序渐进

作为一项灵魂工程,文化和价值观教育强调入脑、入心、入行。推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结合学生在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心理认知结构,循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比如,针对低年级的初学者,可侧重于优秀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教育,做到以情感人;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可着重进行理性的认知、思辨教育,做到以理服人。此外,还要注重将不同范围、不同类别、不同难易程度的社会实践活动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各阶段,在实践中引导学生砥砺意志、锤炼品行、升华信仰,从而在整体上实现知识教育、情感教育、信念教育、行为教育的有机统一。

(四)寓教于乐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礼乐文化,中华文明在一定意义上又被称为礼乐文明。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寓教于乐亦是中国古人十分推崇的重要教育方法。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亦要坚持运用寓教于乐的方法,加强审美教育,注重艺术熏染,增强文化和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性,积极提升其吸引力、感染力,帮助学生培育健康高雅、向善向上的文化趣味和价值素养。

责任编辑|何蕊

猜你喜欢
中华价值观核心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