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正
阅读经典不仅仅是一种古诗词和古代文学经典的鉴赏和文学评析,而是站在一种更加高远的精神高度和更加宏大的思想背景中,去聆听古人那些关于宇宙、人生、社会问题上的教诲,努力透过文字的层面寻找和体会古人的智慧。
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将“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并将“教育普及”作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这一背景,诵读国学经典在学校教育中已经受到普遍重视,但围绕经典诵读仍存在很多亟需探讨和解决的困境。其中,最为突出和关键的是,很多学校和教师对“为什么读”“怎么读”“读什么”等关键问题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这就导致经典诵读在目的上陷入盲目、被动和不自觉的泥坑,在方法上导致“读死书”“死读书”以及刻板的“死记硬背”现象,在内容上缺乏反思、甄选意识。如果这些困境和前提性问题得不到重视和有效解决,将直接影响经典阅读的效果和文化传承的力度和高度。
美国自20世纪初便开始经典阅读运动,在经典诵读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理论和经验。其中,倡导经典阅读的美国政治哲学家艾伦·布鲁姆在古典阅读的意义、方法和选择经典作品这三个问题上都有独到的见解,其对西方经典的认识以及独特的经典阅读方式为我们打开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其观点或许可作“他山之石”之用。
一、经典诵读需要回答的几个问题
国学经典在今天备受教育青睐,然而从—开始,很多经典诵读的活动就被蒙上了一层激情裹挟的盲目,蜂拥而来的诵读大潮在某种程度上淹没了人们对经典誦读的理性思考,其典型表现是对经典阅读之前必须要明确的一些根本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
1.为什么读——经典诵读的意义
诵读经典自然是因为经典很重要,对于很多教育者来讲,这是一个无需深入探讨的问题,然而,如果我们继续追问下去,问“为什么重要”,可能很多人就有些茫然了,他们对于“为什么要诵读经典”这一问题实际上还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不会在经典诵读教育时打一个“为什么”的问号,将经典诵读的重要性简单理解为上级教育部门、学校重视或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考试需求等表面层次。
为什么要诵读经典实际上是对诵读经典意义的理解和回答,它是整个经典诵读过程的前提性问题,决定了我们如何阅读以及阅读的目的。
2.怎么读——经典诵读的方法
经典诵读顾名思义就是对经典文本的阅读和背诵,又可细分为朗读、诵读、朗诵、吟诵等不同层次,近几年尤其流行“吟诵”,另有配乐、表演、展示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但总而言之,这些都属于阅读和记忆背诵的范畴。除此之外,经典阅读之“怎么读”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被忽略,那就是“解读”。经典诵读不应仅停留在阅读和背诵上,它必定还涉及对经典的解释和体验。在低年级,诵读经典可以主要以强调熟读记忆的素读方式为主,但高年级必定面临解读的问题。如何对经典进行解读又有各种不同的方法,而哪一种方法是恰当的,在当前也是缺少反思的。在当前的经典解读过程中存在的大量的浅显解读和随心所欲的诠释是个更大的问题。怎么解读这一问题关系着我们从经典中读到什么,体会到什么,也关乎解读的目的和实际效果。
3.读什么——经典作品的选择
中华经典浩如烟海,极其丰富。从内容上讲,它包含儒墨道法释等诸子百家经典、蒙学经典、诗词歌赋经典等等;从时间上讲,它包括古代经典也包括近当代经典。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的经典诵读在选择经典作品上存在着一些有待商讨的地方。首先,经典选择范围存在窄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倾向于儒学经典;其次,各个年龄阶段的经典选择呈现出一定的趋同性和盲目性,如幼儿阶段和低年级过分推崇《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蒙学经典,但又很少思考选择这些文本的标准是什么或这些文本所蕴含的主要价值在哪里。
怎样选择诵读的经典,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关系到经典的评价标准,也关系到我们对经典价值的认识以及在今天经典所要传递的历史智慧的理解。这一问题或许还没有确定的标准可循,国内也没有现成统一的经典名单可以选择,但这恰恰需要一线经典诵读教育者要有选择意识和反思意识。
二、布鲁姆的经典阅读观
艾伦·布鲁姆提倡阅读古典,其教育回归古典的思想,对经典阅读的意义、方法和经典作品选择都有精辟的阐述。
1.经典的价值在于其永恒智慧和对人性的提升
布鲁姆将古代经典作品称之为“伟大的书”,他认为这些“伟大的书”的价值在现代社会被贬低了,现代学生失去了阅读这些书的实践和品位,因此无法从这些书籍中得到精神的滋养,失去了批判和思考当前事件的参照点。从这一现实问题出发,布鲁姆指出“伟大的书”的意义在于:这些经典著作让我们认识到了人类社会在任何时代都要面临的一些永恒的问题,并为我们提供了处理这些问题的永恒智慧;经典著作是人类社会思想和体验的精华;它为我们提供了可能的完善人性的典范。布鲁姆尤其强调最后一点,他认为“阅读经典作品将使人置身于无限深蕴的本质存在,使人忘掉他们短暂纷杂的现实生活。永恒完整的人性不仅过去存在,而且永远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能够伸展自己探寻的指尖触摸到它,这样做将不断完善我们那不完满的人性”。通过经典阅读,一个人才可能自我实现,因为“自我实现有赖于对人的可能性的认识,而这些可能性就有血有肉地活在那些旧书之中”。
2.字里行间研读法与精神交流
在布鲁姆看来,经典文本的解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文本是相对封闭的,它是作者在特定时空背景中的精神创造。经典的正确阅读方法是认真研读而不是浏览,阅读者应该阅读原著而不是任何拙劣的评论,最为关键的是,在阅读经典时应该“力图按照它们的作者所希望的那样去阅读它们”。也就是说阅读不仅要读文本,还要考虑到作者在写作文本时所面临的背景、问题以及作者的写作历程,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所想所写。唯此,才能真正与作者进行交流,唯此,从古人那里得到智慧的启迪才是可能的。
3.选择那些具有时代意义的经典
西方的经典阅读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其时,较早倡导经典阅读的莫蒂默·阿德勒列出了“伟大的书”的三个标准:这本书具有当代意义,也就是说,它与我们时代的问题有关;这本书是无穷无尽的,它可以被一次又一次地阅读,从中受益;这本书与许多伟大的思想和伟大的问题有关,这些伟大的思想和伟大的问题在过去的25个世纪里占据了思想者的思想。后来的经典阅读运动一直秉承这样一种选择标准。到了布鲁姆这里,经典文本的选择也在强调现代性、永恒、伟大等关键词。实际上,布鲁姆提倡阅读经典的原因正是“现代性的危机”,是为了更深地理解西方现代性及其危机。因此,在布鲁姆看来,那些伟大的书必定是与现代社会和现代问题密切相联的,是具有当代意义的。
三、布鲁姆经典阅读的启示
在经典诵读中,“为什么读”这一问题决定了诵读的高度,而“怎样读”决定了从经典中读到什么,“读什么”即选择怎样的经典则决定了诵读的最终目的和指向。布鲁姆在这三个问题上的观念给当代经典诵读提供了重要思路。
1.提升阅读高度,理解经典的永恒价值对于个人和时代的意义
阅读的高度决定了精神的高度,因此,当代经典诵读的意义必须超越狭隘的功利价值,提升到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化高度。布鲁姆提示我们,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为我们展现了人类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以及古人在这些问题上所展现出来的,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永恒智慧。这些重大问题和永恒智慧超越了时空的局限,不仅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启迪作用,而且对于整个世界文化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阅读经典不仅仅是一种古诗词和古代文学经典的鉴赏和文学评析,而是站在一种更加高远的精神高度和更加宏大的思想背景中,去聆听古人那些关于宇宙、人生、社会问题上的教诲,努力透过文字的层面寻找和体会古人的智慧。这些智慧不应因时代的更迭而被弃之敝履,同样也不应因其为“过去”所作而被冠之以“倒退”和“守旧”。阅读经典必须站在一个跨越时代的高度上,寻找这些永恒的价值。诵读的意义重在挖掘经典所承载的文化灵魂,它是一项严肃、艰巨的时代使命,而不仅是一种兴趣、潮流,这要警惕当前流于形式的各种表面的、花样的仪式化经典诵读,更要警惕将经典诵读商业化的行为。
经典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可能性和完满性的一面,很多专家在谈到经典作品对人格的塑造时,就曾提出“以经典孕育智慧人格、道德人格、審美人格”的观点,就是在提醒我们经典诵读不仅仅是文学审美教育,更是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因此,在当前,经典诵读应该成为社会教育、道德教育、历史教育的一部分,通过经典诵读,学生能够在可能的范围内提升人性的高度。
2.怀敬畏之心,进行字里行间的慢功夫阅读
布鲁姆还提示我们,经典诵读方式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于不同的人来讲,经典诵读会衍生出各种各样的不同方式。趣味性的阅读方式自有其独到之处,但绝不是当下我们诵读经典所要推崇的阅读方式。钱理群先生曾经说过:“如果今天我们口喊经典阅读,年轻一代或者大众,却都不读原著,只读别人的解释,这就会误事,会造成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严重的后果,说不定比不读更坏。”
布鲁姆意识到现代个性化的阅读方式会使经典诵读误入歧途。因此,他提醒我们,经典诵读必须要阅读原著,而且要抛开那些带着随心所欲的“前见”对经典进行解读的方法。布鲁姆在经典阅读方法上一直强调“字里行间”的阅读方法,因为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保证我们能够真正达至作者的真实想法,聆听到来自经典的伟大智慧。鸡汤式的阅读方式是浅薄的,它在不同程度上剥离了经典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内涵,使经典失去了其文化厚度和深度,沦为快餐式的读物。
对于经典,我们必须要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态去阅读,忠实于经典文本,借助字里行间的研读,回到文本所创造的时代,尽可能了解这个作品的真正意义。经典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具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永恒性,如果每个时代的人都按照“常读常新”的解构式阅读方法,经典便不再成为经典。同样,如果阅读不回溯作者写作的具体情境而一味从字面上进行明显带有个人前见的解读,经典中所蕴含的永恒价值就不会轻易展现。诵读经典必须超越急功近利的动机,它是一项慢功夫,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3.明确选择经典文本的标准,清楚经典诵读的目的
在璀璨浩繁的中华经典宝库中,文本的选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当这些文本要作为教育内容来推广时,更要明确选择的标准和目的。20世纪末我国传统文化复兴以来,我国学界一直有“何谓经典”的讨论和探索,但由于我国经典源流之长、内容之繁,学者们很难在经典标准上达成共识。
新世纪以来,传统文化的地位不断上升,其中的精华也不断得到挖掘和重新认识,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成为我们要传承的主要内容。对传统文化主要内容的这一认识实际上提供了选择经典文本的标准,也就是说那些能够最好地体现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的文本就是我们要诵读的经典文本。教育中的经典诵读工程应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选择不同深度、层面的文本作为诵读内容。在诵读同一经典文本时也应按照这些标准来遴选和突出阅读的具体内容。
可以看到,新世纪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是基于我国转型期文化发展需要和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如布鲁姆和美国古典阅读运动一样是基于明显的“现代问题”意识的。这意味着教育中的经典诵读绝不是“钻故纸堆”,而是本着一种以古释今的精神和内在价值观来选择经典文本,解读经典文本。
责任编辑|樊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