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庆庆 包海默 刘雪飞
〔摘 要〕以大连民族大学设计学院的递进式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为例,探究设计专业实验教学有效展开的诸多因素和教学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学生创新型实践能力,有效转化设计成果至应用之中。
〔关键词〕递进式实验教学;创新型实践;叠合式教学
实验教学,是高校专业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设计类专业的实验教学在整个设计教育教学体系中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般本科教育中,大部分理工科专业的实验,是一种以验证为目的,通过“实验验证”去理解这些基本知识和规律,有着预设的规程、操作方式及实验结果;而设计类专业由于专业本身特有的创造性,在实验环节中往往会产生某种“灵感”,这种“灵感”很大程度上对后续作品的状态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也正因为这种随机性,给设计实践带来更多不可预知的作品成果。也就是说,设计类专业实验教学是带有主观能动性的创新性实践教学,以实验课程为载体,启发心灵,提升学生设计思维及创作能力,从而使实验教学成为学生作品成果的产出路径。
一、改革的目标和制度保障
要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首先要有科学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作为支撑。以大连民族大学设计学院为例,该院进行多年的探索、改革和实践,形成较为完备的递进式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可提升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型实践能力,提升专业教学成果产出水平,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学院品牌的影响力。
递进式实验教学体系建立的目标是要逐步完善实验与专业教学为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逐步完善以提高学生创新型实践能力為目标的实验课程模式;逐步提高教师的实验课程指导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在实验中从设计草图到设计成品的实践能力;不断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使其成为学院整体教学体系的有力支撑。
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从校级管理层面帮助解决实验教学建设中难以克服的机制和制度设计问题,在人才政策、资金支持、设备配置、教学空间、教学方案制定、教学运行模式、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都给予政策与制度保障。2016年,学校成立实验室管理领导小组,由设备处和教务处牵头,加大对全校各实验中心的垂直管理;建设网络设备管理系统,明晰实验教学硬件设施责任;各二级学院设主管实验教学的副院长,统筹规划各二级学院的实验室建设。设计学院建立健全了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实验教学体系的分级管理机制。最顶层为 “学院学术指导委员会”,负责把握学院整体的专业发展方向以及学院整体课程体系、课程群的规划和建设;由主管实验教学建设的副院长落实实验教学部分的教学工作。中层管理体系为各专业方向负责导师及实验中心主任负责具体实施细则的制定和推动等工作。第三层管理体系为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内部的管理体系,负责实践教学建设的具体工作实践和实施。
二、改革的具体举措
1.构建以提高创新型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实验平台框架
经过新一轮的建设,改建后的设计学院综合实验中心由各基础实验室(木工工艺实验室,金属工艺实验室、雕塑工艺实验室、陶瓷工艺实验室、水墨实验室、丝网印刷实验室、快速成型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录音棚、摄影棚)和各专业实验室(产品、工业设计、视觉传达、动画等专业导师教学实验室)构成。
2.分阶段打造以提高创新型实践能力为目的的递进式实验课程教学模式
第一阶段——大一学生入学基本技能培训。这个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感受力,并使及了解相关操作规程及安全意识、培养基础实践能力。由基础实验教师带领学习,完成培训考核标准。课程设置有木工实验室的初级榫卯训练、雕塑实验室的动物雕塑的lowpoly风格塑造训练、陶艺实验室的泥条盘筑造型训练、丝网印刷的包装盒丝网印刷训练等。这些培训衔接了专业实验室的所需的基础技能储备,在经过两个不同方向实验室的培训课程并通过考核后,大二方有资格申报导师工作室。通过学院组织的培训,可以让学生快速熟悉实验室,了解基本实验操作的目的,加快未来学习进程,提高创新型实践能力。这些模式切实提高了基础实验室的综合使用率,提升了实践教学在学院课程设置中的比重,从而为提升学院教学成果的产出做好积累。通过基础实验课程的设置和调整,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基础与专业的实验教学叠合递进展开的经验。
第二阶段——公共基础课程的实验环节。此阶段的实验课程支撑公共基础课,学生在实验室完成基础课程作业,通过动手实践,进一步开拓设计思维,提高能力。实验教学承担的课程有: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方向《造型基础》系列课程 、工业设计方向的《造型基础》系列课程。
第三阶段——专业课题方向的叠合式实验教学。专业实验室作为配套与导师工作室相叠合,各类实验资源充分运用,工作室教师协同基础实验室教师及外联引进技术资源共同指导学生的实验实践。极大提高学生作品产出质量和水准。这一阶段实验课程关联的课程有:各导师工作室《专业课题》系列课程、“设计节”展览作品、毕业设计作品及参加国内外奖赛作品。
3.围绕以提高创新型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实验室建设。
(1)基础实验室建设也以递进式实验教学的需求作为建设依据,三个不同工艺能级的实验室配套实验教学递进式开展。
基础手作类实验室 :雕塑、水墨、陶艺、版画。这类实验室重艺术、重美感、重体验——为设计实践提供美学感受的创作实验。
中级机械加工类实验室 :金属工艺、木工工艺、丝网印刷工艺及各导师专业实验室。这类实验室重技术、加工手段、重制作能力——为设计实践提供手作和机械辅助实验。
高级精密数字化实验室:快速成型工艺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录音棚、摄影棚。这类实验室重科技,重精度,完成高水准的成品输出——为设计实践提供高端加工条件。
(2)在实验室管理及建设上,打破固化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以实践需要为管理出发点,我们做到基础工艺实验室面对学生全日制开放,学生有需要即可进入相关工艺实验室,获得实验教师的随机指导;空间上,我们打造灵活的实验室平台,诸如叠合式专业实验室;人员配备上个别外聘行业内高水平专家;实验室建设上,我们既关注传统手作对学生心灵的启迪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又引进先进的国内外新设备,注重现代化高精密高端设备的引进,提升实验室加工能力,打造适应各专业需要的实验室平台。
三、改革成果
通过对设计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我们厘清了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思路:
1.实验课程自身价值定位。明确实验课程贯穿于整体教学活动之中,不仅仅作为专业教学体系外的教辅补充。通过递进式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的建立,使得实验教学环节能够在整体教学体系中一以贯之,分阶段参与专业教学,持续推动学生创新性动手能力的培养。
2.实验课程设置立足依据。明确实验课程建设紧密围绕专业培养方案的目标展开,根据教学的阶段性状况设置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型实践能力。
3.实验室建设指导思想更为明晰。明确了在设备采购、空間建设上必须与三个递进阶段的实验教学环节相配套。
4.解决实验平台和工作室教学相孤立的问题。通过改革实现专业实验室与导师工作室教学相叠合,从空间上和时间上密不可分,科学地建立理想的设计专业教学模式。
5.整合、优化了参与实验教学的智力资源。通过专业实验室和导师工作室叠合化的教学模式强化了专业工作室教师在实验教学第三阶段的介入关系,使高水准作品成果不断产生。
新实验教学体系是学院各专业设计作品的产出的有力保障,各专业各年级作品模型连续数年参与设计学院设计节教育教学成果展览;连续数年为学生毕业设计模型产出提供支持;连续数年为各专业学生课程作业提供支持。在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下,由工业设计系导师工作室导师牵头组织参加国内外设计竞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国内外设计竞赛大奖,仅2013-2016年间获得包括73项德国红点设计奖,14项德国iF概念奖Best100、30余项德国iF概念奖Top300,2项美国IDEA杰出工业设计奖金奖和10项铜奖,4项镇海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金奖、2项银奖、10余项铜奖,等等在内的国内外设计竞赛奖励500余项,部分设计成果与企业对接也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推广,带动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相当多的毕业生被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录用,部分毕业生已经成功创业。近年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水平较以往有显著的提升。
结?语
以上是大连民族大学设计学院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的案例,仅供业内参考。目前,国内大部分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对教学体系中的实验教学环节都加大建设力度。如何结合自身的特点,不断进行优化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为我国培养更优秀的设计人才,提升我国的整体设计水平,仍是需要不断探索为之努力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马春东.营造一个以学为主的教学环境[J]装饰2002(01)
[2]包海默.以人文素质为核心构建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