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星
李来龙 (1924—1988),全国侦察英雄。山西省长子县石哲镇西沟村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参军,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侦察参谋、营长、师侦察科长、179师司令部副参谋长、73师副师长等职。经歷过大小战斗40余次,其中有30余次是从事侦察敌情、勘察地形、捉“活情报”等侦察工作。在晋南、临汾、晋中、太原、秦岭等战役中,多次深入敌军内部获取重要情报,屡建奇功。曾荣立军特等功4次、师一等功2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被誉为“指挥员的耳目”。西南军区授于他智勇双全的侦察英雄。1950年9月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中央军委授于他“全国侦察英雄”称号。1955年被授予大尉军衔,后晋升为中校军衔,并荣获解放勋章。1979年1月离职休息。1988年病逝,终年64岁。
李来龙所在部队是毛泽东亲自批准的“临汾旅”。“临汾旅”是一支英勇善战、战功卓著的部队,其前身是山西新军“青年抗敌决死队”第3纵队。1945年12月改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8纵队第23旅,旅长黄定基,政治委员萧新春,属于徐向前第一副司令员的麾下。第23旅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过百团大战和上党、运城、临汾、晋中、太原、扶乘、秦岭、成都等战役战斗,攻克县级以上城市19余座。在解放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逐步磨练成为一支能攻善守的劲旅。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战功卓著,威名远扬,令侵略军闻风丧胆,伺机回避。其番号几经更迭,1949年2月被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兵团第60军步兵第179师”。
李来龙在解放运城、临汾、晋中、太原、秦岭和抗美援朝等诸多战役中,多次深入敌军内部获取紧急重要情报,为每次战役的顺利进行做出了突出贡献。1947年在晋西南攻克乡宁的战斗中,带两名战士去吉县侦察,途中遇到国民党军一个排,他机智果敢地迎击敌人,缴获六〇炮1门,机枪1挺,其他枪械10支,俘获敌军18人。并从俘虏口中获得黄河桥国民党守军的详细情况,对炸毁大桥,阻止援军,顺利解放乡宁、吉县、大宁等城池起到了关键作用。李来龙像这样惊险而离奇的侦察故事很多很多,这里仅讲述一段解放临汾时,李来龙带领战友捉“舌头”的故事。
1948年3月5日,晋冀鲁豫军区前线指挥所破译了胡宗南给临汾国民党守军第30旅旅长尹瀛州的密电,电报令尹瀛州率其所部秘密乘飞机迅速撤往西安,准备对中共中央首脑机关所在地延安实行突然袭击。同时,中央军委也及时将这个情报通报给徐向前司令员。徐向前及前线指挥所遂于3月6日命令晋冀鲁豫军区第8、13纵队以及太岳军区部队开始对临汾南、东、北三面合围,准备10日发起进攻。第23旅在纵队编成内,具体负责从临汾城东南实施进攻。
接到命令,第23旅立即结束修整,于3月6日从翼城出发,向临汾开进。当天到达宿营地之后不久,又突然接到纵队首长命令。因第24旅奉命迅速占领敌人飞机场,强行阻止敌人空运逃走,遂急令第23旅尽快占领临汾城南要地,与第24旅协同,对临汾形成钳制。
接到命令时,全旅各单位正准备开晚饭。敌情紧急,旅长命令第23旅立即出发。指战员们冒着雨雪,连夜强行军,行动艰难但相当迅速。当时有的同志不知情、不理解,议论道:这么急干什么,敌军30旅跑掉,防守临汾的兵力减少了,不是更便于我们攻城?能够正确理解上级精神意图的同志说:同志,可不能这么想,这就是咱们徐司令员指挥的高明。如果这部分敌人跑到西安,必定增加敌人进攻陕北的力量。我们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的口号就成了空话。我们努把力,吃点苦,把敌人就地歼灭在临汾地区,对全局很有利啊!
根据敌情变化和中央军委的命令,徐向前毅然决定将预定1948年3月10日发起的临汾战役时间提前3天打响,并即时向各纵队及参战部队下达了命令。消息传来,指战员们情绪高涨、个个摩拳擦掌,于3月7日拂晓前到达临汾城南张茹村村南。3月8日,旅长一声令下,23旅按照预定方案,攻占了张茹村、尧庙、郭村等敌军据点。
临汾城南,是一片开阔地,便于敌人施用火力。旅长令各团马上展开挖壕作业,每团开挖多条交通壕沟,这样既给敌军运作造成了障碍,又为我军顺利向临汾城逼近开设了多条暗道。
进攻之前,摸清敌情十分重要。于是,黄定基旅长令侦查排长李来龙去执行这一任务。他亲自向李来龙交代说:为了扫清临汾外围敌军,为攻城创造有利条件,旅部决定明天首先攻克城南西赵村据点。今天夜里,你带上两名侦查员到村里捉个“舌头”,了解一下情况。
李来龙是老侦查员,他足智多谋,方法灵活多变,况且,捉“舌头”又是他的专长。进攻曲沃时,他就乔装打扮、神出鬼没地查明了敌人的增援情况和具体部署。为了炸掉小船窝铁索桥,他带领两名战士一行三人又乔装摸进县城捉到“舌头”,弄清了索桥的构造和敌人的布防情况,并巧妙歼敌一个排,俘敌23名。旅长选派李来龙如此经验丰富的老侦察员出马,充分说明这次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回到连队,经过认真反复的思考和模拟试验后,李来龙决定由自己化装成敌军军官,副班长李玉山、战士陶有成化装成“卫兵”,一起去完成这项紧急而危险的任务。
8日黄昏,李来龙带着两名“卫兵”前往西赵村。这个村庄,距临汾城约800米,村庄成三角形,每个角上有三个碉堡,村周围设置有鹿砦和铁丝网。他们悄悄向前摸进时发现,在一个大碉堡旁边有一个大土堆,李来龙判断那一定是敌人的一个暗碉。近日,驻守在这里的敌人已经发觉解放军向临汾城逼近,警觉性很高。太阳刚落山时就将兵力集结在地堡内,严密封锁了村庄的各个进出路口。
李来龙的任务是捉“舌头”,敌人大多在碉堡里,每个碉堡顶上都架有一挺机枪,并且村口设有哨兵,即使遇到敌人又不可开枪,到碉堡里捉“舌头”仅靠他们三人强行抓捕是有相当难度的,所以,李来龙十分谨慎。他仔细观察后决定先摸进村内再想办法。不一会,从敌人碉堡里传出哨音。原来每堡之间互相依靠吹哨联络,以明示情况是否正常。李来龙准确地判明了敌人碉堡的位置,选定在两个碉堡之间的间隙匍匐前进,并沿途撒上石灰粉作为返回时的路向标志。他们在两堡之间排除了敌人设置的地雷,在鹿砦中开辟了一条通路。剪开铁丝网后,李来龙令陶有成留在路口监视,以备接应他们捕俘归来。
李来龙和李玉山刚刚摸进村里,“停!”李来龙突然低声喊道:“有地雷!”说着,李来龙小心翼翼地弯下腰一看,他的小腿已经碰到了一根细绳子。李玉山问:“排长,踩着地雷了?”“不是。这里布有连环雷。绕过去,小心。”他俩绕开地雷后,李来龙说:“真险呀,一不小心,就會暴露,弄不好我俩的小命就撂在这儿了。走!”
李来龙和李玉山悄悄地摸进村内,在一家窗户下用手沾着口水将窗户纸浸湿捅开一个小孔,他们看屋内一名军官和几个穿着便衣的人正在屋里抽大烟。李来龙当即认定:这是一个难得的捕俘时机。
李来龙和李玉山突然撞进屋内,大声训斥几个烟鬼。三个烟鬼见李来龙是“军官”,颤颤惊惊地回答着问话。李来龙大声喊道“李玉山,把他们带到司令部去。”
李玉山拉响枪拴,喝令三人按他指定的方向走去。当走到铁丝网附近时一个俘虏说:“长官,到司令部去应走那边。”李来龙用手枪顶住他的脑袋厉声喝道:“少啰嗦,跟着走就是了。”战士陶有成也及时赶过来接应。三名解放军从敌人驻守的西赵村里抓了三名“舌头”,胜利回到旅部。
类似这样充满传奇色彩的行动,在23旅李来龙率领的侦察分队中,几乎是“家常便饭”。旅指挥所从“舌头”口里了解到敌人设防和兵力布置情况,弄清了23旅所面对的东赵、西赵、南赵村和借粮堆、千家坟等村的敌人兵力和设防情况。3月9日,第23旅顺利攻占西赵村;10日,攻占了东赵村和借粮堆。23旅的第一梯队已逼近城墙约500米处。
李来龙捕捉“舌头”名声远扬。之后,23旅中只要是丈量外壕、丈量坑道以及抓“舌头”等任务,毫无疑问都由李来龙去完成。他在侦察岗位上,荣立过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二次,二等功二次。
根据临汾的地形和敌人的布防情况,晋冀鲁豫军区前线指挥所及时调整了攻城部署。因为临汾城北地形较高,敌军守备相对比较薄弱,而城南地形开阔,地势平坦,我军兵力不易隐蔽推进等情况,决定集中主力于东、北两个方向实施主要攻击,城南变为助攻。急令8纵由城南转向城北主攻。显然,要攻克临汾,首先必须拿下临汾东关。
临汾东关面积为临汾全城的三分之一,城墙高11米,上宽6米,根基宽11米,外壕很宽很深,是临汾主城的主要屏障。为死守东关,保住临汾,国民党守敌共构筑了4道防线。为了如期攻下东关,旅长黄定基和李来龙再次亲自到东关临汾发电厂侦察敌情后,马上命令部队展开坑道开挖作业。
4月7日下午2点,攻克东关战斗打响。李来龙带领侦察分队冲锋在前,一路过关斩将,抢先控制东关敌军指挥部,导致敌军大乱。23旅指战员猛冲猛打,逐屋争夺,一举夺取东关。徐向前得知23旅攻占东关后,极其兴奋地说:“东关攻克,可以让参战部队大睡三天了!”接着又说:“有23旅在,我也可以安安稳稳地睡一觉了!”
临汾城内不仅有内壕,而且内壕与城墙之间设有雷区,内壕及内壕的内沿又筑有碉堡。敌军火力部署也大大超出东关。23旅决定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仍用坑道装炸药破城。因此,战士们又开始挖壕作业。坑道设计与开挖的指导任务就由李来龙负责。经过几天的艰苦奋斗,到5月17日13时,两条主坑道的最后作业全部结束。南边的1号主坑道全长117米,共装黑色炸药6200公斤;北边的2号主坑道长达115米,共装黄色炸药2500公斤,另又装硝铵炸药500公斤。19时,黄定基命令起爆。随着一声声闷雷似的巨响,整个大地剧烈颤抖起来,天空立刻升起一团团蘑菇似的烟云。在烟团下面,临汾城墙刹时出现了两个大豁口。攻城部队沿着炸开的通道,迅即攻入城内。
1948年5月17日,临汾战役胜利结束。
1948年5月18日上午,有上百群众云集到临汾攻城部队驻地慰问解放军指战员。一士兵跑来向李来龙报告说:“报告,外面有很多老百姓给我们送东西来了,要求见排长。”李来龙一边起身往外走一边说:“不敢收。按照老规矩谢退。”李来龙一出门,老百姓“哗”地一下,就将李来龙围了起来。李来龙迅速登上一个小土堆,大声说:“老乡们,我代表全体攻城的解放军指战员向你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但是,所有的东西我们都不能收。因为,我们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部队,是人民的子弟兵。我们解放临汾,首先应该感谢临汾人民的无私帮助和大力支持。我们军民一家亲,请老乡们不要客气。人民对我们的大力支持,我们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我们解放全中国还需要你们更大的支持。老乡们的心意我们领了。请老乡们回去吧!全体,立正!敬礼!”就这么一个“立正”,一个“敬礼”,使当场的老乡们心服口服了。老乡们怀着十分无奈的心情依依不舍地散去了。李来龙对付敌人很机智,往往是出其不意,令其防不胜防;李来龙说服民众的方法也很灵活、特殊,又不是那么费力费劲。他用这个办法,在之后的每次战役胜利后顺利地谢退了民众的慰问。
1948年3月6日至5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时71天的临汾战役中,共歼敌2.5万余人,生俘国民党第六集团军中将副司令员兼晋南总指挥梁培璜。其中,第23旅击毙敌军近1000余人,俘敌4337人,缴获各种火炮2051门,各种机枪358挺,长短枪3034支,汽车21辆,骡马442匹,弹药109万余发。
由于第23旅战功卓著,经徐向前提议并经中央军委批准,命名第23旅为“临汾旅”。1948年6月4日,在第8纵队的庆功大会上,徐向前亲自将写着“光荣的临汾旅”横幅奖旗授给第23旅。李来龙因为在解放临汾战斗中获取敌军情报及时准确、攻城破城有功,荣获晋冀鲁豫军区特别嘉奖。
临汾战役之后,李来龙参加过很多次战斗,但在每次的攻坚战斗中,他都不辞劳苦,迎难而上,将其足智多谋,灵活机动的特长发挥到了极致,为战斗的顺利进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曾与李来龙一起战斗、工作过的老同志、老领导,说起李来龙,个个都竖起大拇指赞扬他:“李来龙,是一个好战士,好同志,好领导。他一生从没有为个人得失用过一点心计,他浑身的劲都使在了工作和完成任务上了,所以他的工作始终都是异常出色。我们应该始终不渝地以他为榜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心尽责,鞠躬尽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