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滋养学生健康成长

2018-09-24 05:49徐欢欢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成长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徐欢欢

【摘 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注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就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了探讨,以为实际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学生;成长

就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来说,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责无旁贷的内容。作为教师,该怎样将其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呢?作为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性质就是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六大素养正是课程培养的总目标。下面,结合教学案例探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如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大自然,谢谢您》是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中第8课。在经过本单元前三个主题的探索之后,学生已经感知了大自然的丰富与神奇,初步建立了与动植物共生共存的观念。本课作为一节总结性的课,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人与整个自然界都是相依存的,并为亲近自然、感恩自然的情感发展提供生长的可能。

本课内容的设计关注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科学精神之“勇于探究”)以及(健康生活之“珍爱生命”),关注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恩之情。在承接了《风儿轻轻吹》和《花儿草儿真美丽》中亲近大自然、喜欢大自然中、感受自然中神奇与变化的基调,延续了《可爱的动物》中蕴含着生命意识与环保意识,最终落在感恩层面。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要用自身的勤劳与努力回报大自然的馈赠,同时来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情趣。既然本课核心素养的对接点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侧重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感恩教育。那么这几方面的核心素养到底该如何落实呢?

一、物质上“饮水思源”

教材首先呈现的是物质层面如食物,衣物,房子等吃、穿、住的角度说明大自然对人的馈赠。“大自然的礼物”通过图画展现给学生的是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可是在当今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的情况下,面对这群七、八岁的儿童,他们对于吃穿住行需要的各种物品源自哪里并不太了解,兴趣也不大。在教学中,我选用这组森林中水滴,阳光和土壤帮助植物生长的片段,学生们看到时惊呼不已,再配上时节的变化,将外面的大自然仿佛真实再现到学生眼前。人都是喜欢美好事物的,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既然大自然中有动物、植物和我们人类,人们又是依据时节进行播种,收割,那我们的生活究竟与大自然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这个活动的进行有点思维推理的意思,所以需要学生课前进行调查和访问。因为这个年龄段他们最喜欢跟着大人追问“为什么?”“哪里来的”“怎么来的”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大自然与人类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方面的密切联系,从而能感悟到大自然对勤劳的人们的丰厚回报——就是这句话让我绞尽脑汁地想,怎样才能感受到呀?

二、情感上“回归自然”

虽然一年级的学生对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有通过看、听、嗅、触等途径去感受大自然的经历,初步体验到了在大自然中活动的乐趣。但并不一定会对大自然萌生出感恩之情。如果只是让他们在课堂上讲讲,活动效果并不理想,怎样更好地“回归自然”呢?在教学中,当他们在情感上刚刚进入大自然时,我借助33頁的小诗燃起学生与自然亲密接触时精彩,从视觉上带领他们回忆,看过不同季节的景物,场景,你想到了大自然中哪些快乐的事情?有什么样的感受?同时,采用室内活动形式带领学生离开座位,模仿一次到大自然中的郊游活动来讨论大自然能给我们带来的哪些快乐?通过让学生的情感上依赖大自然,从实践中体验,喜欢在大自然中快乐地活动。通过活动与自然交流,共在中成长,从而更好地引发个体与群体思维碰撞。

三、生活中“智慧启迪”

绘本 “大自然的语言”体现了“共在主题”,是主教材自然馈赠、精神馈赠之外的另 一个视角: 智慧启迪。作为教材的另外一个视角,描绘儿童对自然的理解与感悟,在阅读中理解自然的时间节奏、运动与变化规律,在欣赏中领悟大自然给予人们的智慧启迪,并引发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看似薄薄的绘本,内容可相当丰富,既有“看云识天气”又有自然界中各种动物语言,如学生已经学过的“蚂蚁搬家,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要来到”孩子们背得可熟了。也有大雁南飞,是秋天到,燕子从南方飞回来是春天来了,这些季节性语言。还有年轮这样的植物语言。当绘本把这些现象都说成“语言”时,更生动活泼地引导孩子们揭开大自然神秘的面纱。从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首先他们是热爱大自然的,大自然在他们心中是神奇、神秘和丰富多彩的。通过绘本阅读,我想给孩子们种下的是一颗探秘大自然的种子。而这些语言的诉说是为了帮助人们感知季节变化,预知天气情暖,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也为人类科技创新,征服自然,创新发展,开启灵感之门。

四、结语

“核心素养”是我们教育改革的风向标,指引着一线教师忙碌在怎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行进队伍中。我们应坚信当教育指向核心素养,我们必须深度思考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方式,真正促进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追求综合发展。让“核心素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荡起圈圈涟漪,来拨快课堂活动探究的时间表,让孩子们有更深刻的思维交流与智慧碰撞,有更精彩的感悟传达与体验分享。小平台,大素养成就道德与法治课堂核心素养的培育之路。

参考文献:

[1]韦乂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04):136-137.

[2]单盈盈.利用生活化素材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02):36~37.

[3]柳夕浪.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J].教育科学研究,2014,03.

[4]刘映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10).

猜你喜欢
成长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