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亚光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是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基地,高职高专院校的建设发展,依靠的基础性力量在基层一线任课教师,所以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这也是高校格外重视的重点工作。本文就高职高专以“互联网+”为平台,如何创新基层任课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高职高专;互联网+;教师队伍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以互联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媒介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極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近年来高校教育发展迅速,在信息化时代下高职高专院校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指导教师队伍,是有效实施科技创新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职院校在新时期教育理念下面临的挑战和变化[1]。积极创新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但可以更好地发挥基层任课教师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教师凝聚力,也是高职院校坚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技能卫生人才的办学方向,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健康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保证。这就需要我们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积极转变传统观念,努力思索如何创新任课教师的工作形式,才能持续提高基层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确保任课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活力。所以说创新基层教师队伍的建设内容和形式是时代的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职高专教学一线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广泛而深刻的课题。
1.现今基层一线任课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高职高专一线教师队伍是学校的基石,承担着具体的教学科研任务,但调查发现,当今多数高职高专在教师队伍信息化建设上步伐相对缓慢,学习活动和培训方式内容老套,形式单一,学习效果不理想,有些甚至流于形式。具体原因如下:
1.1任课教师沟通交流少
高职高专院校的任课教师平时上完课之后就可以自由活动,无需坐班,统一集中在一起不是很容易。学院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信息传递存在问题,虽说通过邮件、短信或者电话等形式可以基本完成教务处、系部、教师三方面的沟通,但是传统信息化模式仅仅能够完成政策及学习计划等基本的上传下达工作,形式死板、单一,激发不出高校教师队伍内在的活力,传统的沟通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精细化的教学高效管理模式。
1.2教师学习培训方式老套,没有新鲜感
教师团体活动要么集中开会,要么集中听汇报,要么学习文件讨论发言写体会等,没有创新,缺乏新意,对教师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严重影响教师参与学院组织的活动的积极性。有些活动和政治学习只是按照上级要求例行公事,活动质量低,效果不明显。学院的培训或讲座如果没有好的内容,没有好的形式,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更难保证活动质量[2]。
2.教师队伍信息化创新模式的实施策略
高职高专教师队伍“互联网+”建设,就是在教学工作中借助网络平台,在教师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和其他日常管理工作方面,实现“教学工作信息化管理”,是我们基层教学活动的工作手段和方式上的一种拓展和延伸,也是教学工作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为推进高职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拓宽教学工作领域、实现教学工作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2.1 教师培训运用“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网络技术日趋发达,高职院校教师队伍需要不断更新和变革,需要引入全新的理念和技术来应对教师队伍的发展,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下做好“教师+网络”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形式的体现,与传统方式相比,教学信息的传递冲破了时空等因素的限制。
由于我校的一线专职任课教师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学院教务处或各系部定期召开的集中学习会议就会出现某些教师因为有教学任务或者监考不能及时到会,影响学习的效果。但是通过网络平台建立网上虚拟教学活动,突破传统集中教学会议的时空限制,扩展教学活动的内容和会场。教师可以参加学院教务处或系部网络直播会议,也可以随后看录播,在线及时讨论教学过程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等,实现教学信息动态随时随地传播,教师之间随时随地沟通,有效解决因高校寒暑假、教师外出进修学习等地域空间上的距离感,实现与现实教务处或者系部工作的有效补充。
2.2 突破传统教育形式,创新学生学习方法新模式
随着微信群、QQ群、微博等各类网络媒介在教师群体中得到广泛应用,一线的任课教师可以在自行在网络平台上建设培训课程,教务处主任或者系部主任通过网络开展培训或业务学习,教学任务繁重的任课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行观看,教师之间线上互动、交流研讨等,增强教师队伍学习的能动性,也能解决高职院校一线任课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导致无法按时参加定时定点教学工作会议的问题。
教务处或系部还可以运用网络论坛、微信、QQ群建立公众号或交流群,及时推送国家的最新教育理论信息,积极宣传优秀人物、典型事迹,增强网络教育的感染力,教师随时随地进行互动,基本能够实现学院教师队伍成员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相互沟通,使大量复杂的信息能够得到迅速的传递和处理,及时获取广大教师的意见、建议,教学管理部门将其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作为日后教学研讨会议的交流主题,重点探讨[3]。
还可以利用微信或者微博开展网上评选活动,例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教师等评选活动,网上定期举行读好书心得体会交流活动,也能让广大在校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基层一线任课教师,自觉向优秀教师学习,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养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2.3搭建教师服务平台,创新教师队伍服务模式
在“互联网+”平台上开展教师的“教师之家”、“教师服务中心”等服务模式,及时收集教师动态,尤其是新入职的年轻教师。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展,教师数量也在逐年增多,近些年来招聘教师主要以硕士研究生为主,新入职教师许多都来自外地甚至是广西、云南这些偏远外省地区,在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不适应的问题或困惑,通过教师网络平台服务模式,教学处主任或者系部主任或者老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新环境。鼓励教师党员在网络多媒体媒介上多关注社会、民生、服务等活动。
再者我院多数专业课教师都是医学院校毕业,具有一定的医学专业背景,还有部分担任心理课的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定期组织支部党员走进福利院、养老院进行义务健康知识讲解,对孤独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奉献爱心。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务处及时在“互联网+”平台发布活动情况和活动总结,将服务型教师队伍落到实处。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职高专教学管理部门应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积极探索构建基层教师队伍的“互联网+”平台,要开拓创新高校师资队伍的渠道,拓展拓宽基层教师活动空间。在今后的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要逐步使互联网、手机等信息传播媒介,将教师培训教育活动化被动为主动,切实达到教育效果,相信随着活动方式的创新,既能提升教师的新鲜感和积极性,又能提升教师队伍的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出教师队伍信息化建设在高职院校中的作用,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晓珏.试论电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4):120-121.
[2]王会,高吕和,杨梅等.高职院校基层党支部活动内容与形式创新探索—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3):74-76.
[3]孙振清.信息化时代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企业文化,2015,(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