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代林
春风和煦地吹起,大街小巷的风筝五彩缤纷,吸引着大人小孩的目光,正好大卖,此时,我想象着儿时满带希望的风筝飞满蓝天,那种惬意不觉油然而生。于是便产生了一个念头:走!放风筝去。
大多数人都有放风筝的美好回忆。有一首儿时学过的诗为证,其中会记得这一句诗吧:“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中的“纸鸢”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风筝”。这是清代后期诗人高鼎《村居》中的佳句,诗中写了儿童放学后放风筝的急切,流露出满满的童真与童趣。每当诵读此诗后,我们便会浮想联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情景次第呈现,童年的快乐,恍如眼前,历历在目。
记得小时候的春天,很少见着现成的风筝可买,当时经济也不允许去买,只能靠自己动手去做。我和弟弟早就盼望着有一只属于自己的风筝飞上高高的蓝天。于是就各自准备做风筝的材料:几根篾片、比较厚实一点的图画纸、剪刀、细线等东西。然后动起手来,几根篾片十字形地绑在一起,粘好纸张,系上长长的细线,便做成了风筝。虽然这样的风筝很素净,没有现在的风筝花色多、造型美,但我们自己做得很有成就感,十分地高兴和知足。
我和弟弟顺着风跑动,放线,风筝会飘飞起来,老高老高的,成了一道美丽动人的风景……有时飞得很高,我们欢呼雀跃;有时稍不留神,没有牵住手中的线,风筝在我们默默的视线中飘得老远老远,最终不见了踪迹。那种遗憾感,令我和弟弟好久好久不说一句话。父亲见我和弟弟不高兴,便询问我们缘由。起初,我们都不愿说,在父亲的再三询问下,我们不得不和盘托出。父亲说,这是你们对美好的向往,我支持你们,我和你们一起做。听到这里,我们又眉开眼笑了。父亲的技术比我们娴熟,当然我们也派得上用场,给父亲递这递那,一会儿功夫,一个纯纯粹粹的“土”风筝就做成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呵!我们在一片空旷地手舞足蹈起来,庆贺终于有了风筝。“放风筝,要讲究技巧哦!”见我们跃跃欲试的模样,父亲及时提醒,拿起风筝,举过头顶,小跑起来,放起长线。在春风的助力下,风筝放飞了,像大大的纸飞机,像一只飞翔的白鸟,明亮了我们的双眸。
后来年岁渐长,我们外出读书了,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不放风筝了。即使春风吹来,我看到别的孩子或大人在放风筝,会顿生羡慕之情,但总会克制住,只是想想曾经放风筝的时光聊以自慰,然后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以求早日走出大山,跃出农门,有所出息。“孩子,要懂得劳逸结合,效果才会更好!”父亲是个心细的人,给我们讲如此道理。想想父亲的话在理,我们从学校回家后,也会顺着春风,拿起父亲做的“土风筝”予以放飞,放出美好心情,飞出闲情逸致,不快乐都不行。结果很灵验,休息好后的学习更有劲头,成效更为明显。基于此,能不感谢父亲及风筝吗?
从前是父亲带着我们做风筝、放风筝,现在是我们带着孩子去放风筝,感受春光无限,“不负春光不负卿”。每逢春天,孩子就会看到越来越多五彩缤纷的风筝,心儿、手心都会痒痒的,是难免的事了。小孩感受着春风拂面的欢愉,买来艳丽或素雅的风筝,手握轴线,一路小跑,渐渐地放飞了风筝。当风筝飘在空中,定格成灵动的景致时,他们游刃有余地让轴线松弛有度,成就感越发浓烈,心灵越发惬意。他们还会与小伙伴们同时放飞风筝,看谁的飞得高、稳,看谁的笑声更爽朗,看谁的笑容更灿烂,其幸福的氛围就甭提了,已然深深地铭刻进他们记忆的窗棂里。
看着他们的高兴劲,我又想起了儿时父親为我和弟弟做风筝、一起放风筝的情景,漫天的风筝飞舞,欢呼声此起彼伏,那样的风情,那样的欢愉,那样的韵味,让人难忘。想着父亲的那只“土风筝”以及自己放的风筝断了线、飞得无影无踪或掉落地上损坏时,我们就会多愁善感起来,情不自禁地把那些心情写进自己的记忆里,算作对风筝的一种纪念吧。好在,风筝总会有的,总会飞的,我们才又激动起来,奔跑起来,放飞起来。
春天来了,春风再度和煦地拂来,风筝再度粉墨登场,激情已经四溢,兴致已经勃勃,我们还等什么呢?赶忙去放飞风筝吧!重温旧梦!把美好的童年记忆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