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政治试题特点与2018年复习备考建议

2018-09-22 17:48苟昭斌
教师·下 2018年6期
关键词:高考政治

摘 要:文章科学分析了2017年高考政治全国卷试题立意、素材选择、知识考查、能力考查和试题结构等特点,预测探讨高考改革方向和命题规律,对今后教学和复习备考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考;政治;试题特点;备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2-07

作者简介:苟昭斌(1966—),男,四川南充人,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小学德育、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小学教育科研。

一、2017年高考试题特点

1.坚持立德树人,凸显命题价值导向和育人功德

试题立意坚持立德树人,发挥命题的价值导向和育人功能;素材选择凸显时代特色,引导学生关注和反思生活。

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考生文化自信。试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背景材料,引导考生增强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性。全国I卷第40题以“中国诗词大会”为背景材料,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要体现新发展理念,展示发展成就,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试题注重体现新理念、反映新成就,增强学生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同和自信。全国I卷第38题考查中国消费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问题,引导考生理解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意义。此外,还有第15题、19题、22题,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发展新理念引领下的巨大成就。

三要体现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引导考生树立宪法意识、国家意识。培养青年学生的宪法意识和国家意识,既是中学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全国I卷第39题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04条“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作法律解释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分析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该法第104条作出解释,以及这一解释对于遏制“港独”、维护香港的法治和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意义。

2.加强关键能力考查,反映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

(1)以学科内容的灵活组合,重点反映对考生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考查要求。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考查,培养学生养成多角度、多侧面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如全国I卷第40题第一问整合必修三第二、三、四单元的知识,第二问整合必修四模块关于社会历史主题的知识以及必修三关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知识,既有同一知识模块内不同单元知识的整合,也有学科内不同模块知识的融合。

(2)以问题为导向设计试题,强化对考生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如全国I卷第38 题,以近年来我国消费品市场总量过剩、结构不佳的现状为素材,要求考生概括出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思考我国生产企业应该如何应对。试题呼应当前经济领域改革重点,突出考查了考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试题结构稳中有变,调整题量与学科组合方式

近年来政治试题结构基本稳定,逐步形成了2道材料分析题(第38题为经济知识和政治知识搭配的综合题,第39题为哲学知识和文化知识搭配的综合题)的固定模式。但是,这一固定搭配逐步暴露出难以与真实情境相契合的问题,既容易产生试题内在统一性不足、考核点集中等现象,也容易束缚考生的思维。在此背景下,全国I卷的材料分析题由往年的两题调整为三题,将原先第38题的两问分割为第38题和第39题两道题目,意味着经济部分和政治部分不再捆绑命题,学生答题针对性会更强,对深化能力考查也提出了新要求。

二、2018年复习备考建议

1.把握高考命题方向,科学提高考生备考水平

“一点四面”和“一体四层四翼”是高考改革和评价的主要精神和总体方向,也是复习备考的重点和中心。“一点四面”,就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理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精神等四个方面的考查。“一体四层四翼”,“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即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即通过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在复习备考中,我们既要明确高考改革的总体方向,还要潜心研读考纲、课程标准以及高考真题,认真研究高考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及其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明确复习备考方向,提高科学备考水平。

2.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考生复习备考效益

在复习教学中,很多教师对照考纲内容,把每一考点重新再讲一遍,然后对点训练、巩固知识,不把每个知识点讲透不罢休。然而,复习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即使教师把知识点讲透了,学生也不一定就能掌握。鉴于此,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学情调查,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取舍有度。

政治高考试题通常运用新材料、新情境呈现问题,以能力为立意,将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因此,问题探究式的课堂教学不失为高三复习课的理想选择。问题探究式复习教学要把握好几个步骤:

一是呈现问题:教师可将本节课在考纲中明确规定的考点内容设计成问题,以社会生活现象、时政热点等为素材创设情境,引出相关问题;二是学生探究:问题呈现之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主思考问题,并与同伴合作探究;三是整合知识:根据高考命题特点,引导学生以问题为线索,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以便学生调用相关知识,把握知识间的联系,有效巩固考点知识;四是展示、评价学习成果:师生就学习成果(即学生构建的答案要点)进行评价。这种教学模式,离不开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也离不开教师对学生探究过程的指导。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从中点拨,启迪思维,归纳提升。除了重视教学的预设,教师还应该关注生成,如学生在课堂上闪现的思维火花、在知识方面出现的认知误区、解题过程中暴露的思维误区等,均可作为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

3.加强典型试题训练,提高考生审题解题能力

一要精选典型试题,加强训练力度。所谓典型试题,主要是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要根据高考命题规律、时政热点和学生实际,利用近年高考真题和高质量模拟试题进行限时训练、变式训练,并在原有设问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和拓展,加大思维训练的力度。教师要在深入研究高考试题的基础上,捕捉有价值的热点事件和生活现象,设计具有针对性和预测性的高质量的原创题目。

二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解题方法的训练和指导。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同类题型的归类、整理和延伸,引导学生把握不同题型的答题基本思路;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习惯,结合所给背景材料,紧扣设问回答问题,摸索答案生成的过程,切忌把所謂的方法当成万能的公式生搬硬套。

三要鼓励学生模拟高考真题自主命题。让学生模拟高考真题自主命题,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建议教师采用以下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命题:指导学生尝试改编高考试题;搜集贴近生活、反映社会发展进步的时政材料,提供问题情境,指导学生模仿主观题的设问方式,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按照高考主观题答案设置的特点,解构答案要点等。

参考文献:

[1]傅鹏福.把握特点以考定教精准复习——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政治试题特点及2018届复习建议[J].考试周刊, 2017(62):149,169.

[2]刘 卿,刘丙胜.有效建构高中政治课三维教学目标的实践与研究[J].高考(综合版),2013(12):30.

猜你喜欢
高考政治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高考物理新动向——逆向分析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
不谈政治的政治智慧